分区

首页 > 百科 > 打肝素针眼鲜血怎么办

打肝素针眼鲜血怎么办

最佳回答2022-10-31

求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针眼处一直出血是怎么回事?

您好,您所有的皮下用“低分子肝素钙”,是预防血栓性栓塞性疾病,特别是预防普通外科或骨科手术的血栓栓塞性疾病。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在血液透析中预防“血凝”块形成。

因此,就偶有“血小板减少症”“血栓形成”“出血现象',有的在注射部位发生皮肤坏死、血肿、过敏反应,还有的发生转氨酶增高。

如果有任何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病史、与凝血障碍有关的出血倾向和症状、易出血的器质性损伤、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禁用。 望您和当班医生多点了解,不要惊慌,一般没有大的问题。

如何避免注射完低分子肝素后皮下青紫

低分子肝素钙作为抗凝的常用药物,好处非常多,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使用广泛,半衰期长,药物副作用小。但是有个头痛的问题,容易引起注射部位以及周围出现皮下出血,甚至皮下血肿。

正因为这样,严重影响这种药的依从性,而且,一旦皮下出血就会限制再一次的注射范围,影响疾病的恢复。

 皮下出血发生的原因?注射时枕头与皮肤不垂直,内外穿刺点不在同一位置,拔针时只按压外面的针眼,出现皮下出血。由于针尖和针梗上附着的药液被带入刺破的血管的针眼处,发生皮下出血。所以,现在我们只要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就能减少皮下出血了。正因为这样,临床上很多护理人员开始研究如何减少皮下出血的方法(注射前建议查患者凝血功能):一、按压方法1、注射毕停留片刻后按压拔针时,针头内仍充满药液,药液溢出渗漏于皮下组织,进入破损的血管,改变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引起皮下出血,因此注射毕停留10秒,右手回抽针栓,拔针,用干棉签按压,可使针尖药液全部滴入皮下,避免拔针时药液返流而刺激皮肤毛细血管引起出血。

需要按压:5-10分钟。2、还有一些学者研究结果表明,拔针后用棉签按压,增加了药物对注射局部的刺激和挤压,如用力较大,易引起毛细血管壁破裂出血,形成局部淤血。注射时捏起皮肤成皱褶,以使毛细血管弯曲,不易受到破坏,且垂直进针可减少组织损伤,再加上一次性预灌针剂的针头很细,拔针后不会引起皮肤表面出血,故无需棉签压迫。

二、轮换注射部位有人专门做了这张卡轮换注射,中间的圆圈是对着肚脐眼。三、注射需捏起皮肤四、将空气一起注入(目前效果比较好)排气传统注射应排气后注射, 此时针头上附有药液。低分子肝素有抗凝作用, 排气后针尖上附着的药液, 在注射时带人穿刺点, 则穿刺处血管渗血, 易导致局部皮肤痕疲。

临床上使用的低分子肝素多为预灌针剂, 注射时不必排气, 针筒内有0.1mL的空气, 注射时将针头朝下, 空气弹至药液上方即可, 此时针筒内的空气正好将药液全部注人,保证了剂量的准确, 又避免了针尖上的药液对局部的刺激,可减少局部淤血。有空气五、垂直进针传统进针法与垂直进针法传统的进针方法为左手绷紧腹部皮肤, 右手持注射器, 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一40度。快速刺人皮肤。

改进方法为左手拇指、示指提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褶, 固定针头垂直进针约0.8~1.2cm(根据患者的胖瘦程度决定注射深度)。垂直进针法较传统进针法造成皮肤淤血的程度轻。传统进针法斜刺时涉及部位较多,若针头不慎刺人血管, 只压迫穿刺点不能有效压迫止血又因低分子肝素为抗凝药, 损伤小血管易引起出血, 使腹壁皮下组织形成淤血、癖斑。而注射时若提起腹壁皮肤垂直刺人, 对局部皮下组织损伤小, 不易引起出血。

而且, 垂直进针法较传统进针法使患者的痛感明显减轻。垂直进针时进针速度快, 针头在皮肤内行程短, 损伤组织较少, 不易损伤神经末梢或对神经末梢损伤较少传统进针时针头在皮肤内行程长, 针头斜面对组织的切割面积大, 损伤组织较多, 以至针头不慎损伤神经末梢较多, 表现为患者疼痛较明显因在真皮层中胶原纤维较细, 细胞成分较多, 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丰富。拇指和示指回抽针栓,无回血后用拇指推动针栓,药液推完后,少量气泡进入针头腔内起封堵药液外流作用,垂直拔针,按压请参考本文第一部分(按压)。出现皮下淤血怎么办?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出现注射部位瘀血、瘀斑,在临床上很常见,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即会自行吸收。

也有同行认为,用硫酸镁湿敷会恢复快。

打肝素后出血,姐妹们有相同情况的吗?

你现在检查都好的吗,药有减量吗有打黄体酮针吗,我刚怀孕也出血了,挺多的,吓死我了,后来医生开了药,和肝素和阿减量,第二天就没出鲜血了,不过后面的两三天有点点褐色。

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是孕妇分娩过程中极为严重的并发症,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心肺功能衰竭和休克、DIC引起的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建议孕妇要定期进行产检,严密观察,加强护理。

什么是羊水栓塞 什么是羊水栓塞?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功能衰竭或猝死的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

羊水栓塞可发生在足月分娩者以及妊娠10-14周钳刮术时,其发病率为2万分之一至8万分之一,其死亡率高达80%,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栓塞就是小的固体或是液滴、气泡进入血液循环堵塞血管的现象。羊水是进入母体血循环是羊水栓塞发生的必要条件,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后,经过血液化验,可以在血液中找到羊水中的有形物质,如毳毛、胎脂、胎粪、黏液、角化上皮细胞等。 羊水栓塞危害很大,首先可能会堵塞肺部的血管,造成肺栓塞,而如果肺栓塞,人体的氧气供应就会受阻。

羊水栓塞比血栓等栓塞更危险的地方在于,来自羊水中胎儿的成分是异体成分,不仅会堵塞血管,还会引起免疫反应,可导致过敏性休克。 不仅如此,孕产妇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羊水中又含有许多促凝物质,因此二者相遇就容易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这样不仅会产生大量微血栓,还会一下子消耗太多凝血因子,纤溶系统也被激活,导致此后血液就会变得无法凝固止血,引起产后出血甚至出血性休克。而当人在休克状态,还可以出现器官功能的衰竭。

羊水栓塞的原因 羊水栓塞怎么引起的?目前医学界对羊水栓塞的致病原因仍不清楚,可能与羊腔膜内压力过高、血窦开放、胎膜破裂等有关: 1、羊腔膜内压力过高 临产后,特别是第二产程收缩时,羊膜腔内的压力升高(可达100-175mmHg),且明显超过静脉压,因此羊水有可能被挤入破损的微血管而进入母体血循环。 2、血窦开放 分娩过程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宫颈裂伤可使羊水通过损伤的血管进入母体血循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边缘血窦破裂时羊水也可通过破损血管或胎盘后血窦进入母体血循环。

剖腹产或钳刮术时,羊水也可从胎盘附着处血窦进入母体血循环,发生羊水栓塞。 3、胎膜破裂 大部分羊水栓塞发生在胎膜破裂以后,羊水可从子宫蜕膜或宫颈管破损的小血管进入母体血循环中。剖腹产时,羊水可从手术切口处进入母体血循环。

综上所述,高龄初产、经产妇、子宫收缩过强、急产、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子宫破裂、剖腹产等是羊水栓塞的诱发因素。 羊水栓塞抢救流程图 羊水栓塞一旦确诊,应立即抢救产妇。羊水栓塞的抢救流程遵循的主要原则为:改善低氧血症、抗过敏和抗休克、防治DIC和肾衰竭、以及预防感染。 1、改善低氧血症 (1)给氧,保持呼吸道畅通。

出现呼吸困难、发绀者,立即面罩给氧。专人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在抢救过程中正确有效及时完成治疗计划。 (2)解除肺动脉高压及支气管痉挛。选用药物缓解肺动脉高压和改善肺血流灌注,是预防忧心衰竭、呼吸衰竭及末梢循环衰竭的有效措施。

2、抗过敏 在改善缺氧的同时,应迅速抗过敏。如果产妇出现过敏性休克,则应该用大剂量皮质激素,常选用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 3、抗休克 (1)扩容:即为补充血容量,在抢救过程中,应尽快输新鲜血以补充血容量。 (2)升压: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准确地测定出血量,并观察血凝情况,特别护理应详细记录情况和24h的出入量。

(3)纠正酸中毒和心衰:在抢救过程监控这些情况,一旦出现酸中毒或心衰,应立即用药。防治心力衰竭,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3、防治DIC 羊水栓塞诊断一旦确立,就应开始抗凝治疗,尽早使用肝素,以抑制血管内凝血,保护肾脏功能。

羊水栓塞可发生在产前、产时或产后。应警惕严重的产后出血发生,最安全的措施是在给肝素的基础上输新鲜血,并补充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悬液及鲜冻干血浆等,以补充凝血因子,制止产后出血不凝。 4、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 羊水栓塞时受累器官除肺与心脏外,其次便是坚肾脏,应留置导尿管,保持导尿管的通畅,观察尿的排出量和性质,及时反映情况,采取措施,防止肾功能衰竭。

5、预防感染 防感染,在各项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茵操作,正确使用对肾脏毒性最小的广谱抗生素,防止肺部和生殖道感染。 6、产科处理 (1)分娩前发生羊水栓塞:羊水栓塞在胎儿娩出前或刚临产而发生时,在改善母体呼吸循环功能,并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后,尽快结束分娩。 (2)第一产程发病:此时胎儿不能及时娩出,应立即做好剖腹产手术前的准备,行剖腹产结束分娩。 (3)第二产程发病:宫口已开全或接近开全时发病应及时做好阴道分娩及手术助产,准备娩出胎儿。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多数可经阴道分娩。 (4)对子宫的处理:产后对无法控制的阴道流血患者,予以子宫切除术,做好腹部全子宫切除手术的前后准备和护理。切除子宫可减少胎盘剥离面大血窦的出血,控制病情不再继续恶化。

羊水栓塞抢救流程图: 羊水栓塞死亡率 羊水栓塞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产科急症,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诊断,因此在标准上存在差异,不同地方报道的发病率相差比较大,约为1/8000~1/80000,约2000-20000个孕妇中,才可以见到一例羊水栓塞。尽管总的发病率很低,但是羊水栓塞死亡率却高达1/10000,占发病率约80%。 羊水栓塞死亡率之所以高,和人们对它认识不够,导致延误诊治有一定的关系,若治疗措手不及难以抢救成功,因此孕妈妈及胎宝宝的生命受到极大的威胁,通常在数分钟内孕妈妈便会失去了生命,它是妇产科医生最害怕发生的一件事。 羊水栓塞的临床表现 羊水栓塞的发病特点是起病急骤、来时凶险,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尤其是胎儿娩出前后的短时间内。

羊水栓塞发生时,产妇在极短时间内可因心肺衰竭、休克而死亡。如羊水侵入量极少,则症状较轻,有时可自行恢复,如羊水混浊或入量较多时相继出现典型的羊水栓塞临床表现。羊水栓塞典型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个渐进阶段: 1、心肺功能衰竭和休克期 在分娩过程中,尤其是刚刚破膜不久,产妇突然发生寒战、呛咳、气急、烦躁不安等症状,随后出现发绀、呼吸困难、心率加快、抽搐、昏迷、血压下降等症状,并进入循环衰竭和休克状态。

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若有肺水肿,患者可咯血性泡沫状痰。有的产妇突然惊叫一声或打一次哈欠后血压迅即下降甚至消失。

继续浏览:

上一篇:疫情植物缺水怎么办呢

下一篇:都不遵守秩序了怎么办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