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二级价格歧视是什么?价格歧视的分级

二级价格歧视是什么?价格歧视的分级

最佳回答2022-11-28

二级价格歧视是:垄断厂商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不同单位的产品,但是购买相同数量产品的每个人都支付相同的价格。一个垄断的卖方还可以根据买方购买量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比如,电信公司对客户每月上网时间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对于使用量小的客户,收取较高的价格;对于使用量大的客户,收取较低的价格。垄断卖方通过这种方式把买方的一部分消费者剩余据为己有。因此,不是不同的人之间,而是不同的产量之间存在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也称作非线性定价。

二级价格歧视是什么

在普遍存在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如果厂商具有充分的信息可以甄别具有较高和较低需求弹性的买主,并且产品转售很困难,则具有一定市场势力的厂商可以实施价格歧视。价格歧视即差别定价,其基本思想是:根据需求差异细分市场,根据各市场特点对同一产品制定不同价格,或者对有微小差异的产品制定不同价格,且价格差异与其成本费用差异不成比例,以更多的占有消费者剩余,使厂商利润最大化。价格歧视一般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制定的价格正好等于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因此消费者在每单位产品上没有任何“剩余”。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不同的购买数量采取不同的价格。例如电力公司把居民每月耗电量划分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级,耗电量越少的等级收费越高。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把消费者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类型,分别收取不同的价格。一级价格歧视要求对所有消费者的需求区别对待,甄别成本太高,不大现实;二级和三级的价格歧视是可行的。

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有什么区别?

二级价格歧视,即厂商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即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一个垄断的卖方还可以根据买方购买量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比如,电信公司对客户每月上网时间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对于使用量小的客户,收取较高的价格;对于使用量大的客户,收取较低的价格。垄断卖方通过这种方式把买方的一部分消费者剩余据为己有。因此,不是不同的人之间,而是不同的产量之间存在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也称作非线性定价。三级价格歧视(Third-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即对于同一商品,完全垄断厂商根据不同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实施不同的价格。如电厂对于弹性较大的工业用电实行低价格,而对弹性较小的家庭用电采用高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中,制造商对每个群体内部不同的消费者收取相同的价格,但不同群体的价格不同。在每一个群体内部与统一定价相似,存在正的社会福利净损失,与完全竞争相比降低了社会总福利。

价格歧视的分级。

根据歧视的程度不同,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1)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的每一单位产品都按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售出,因此也成为完全价格歧视。

(2)二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程度小于一级价格歧视,它是对不同的消费者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垄断厂商获得买者的部分而非全部的消费者剩余。(3)三级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将顾客分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群体,对每个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每个群体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拓展资料:形成价格歧视的条件:(1)不同群体的消费者对同一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而垄断厂商能够以相对低的成本,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差别,将这些消费群体加以区分。

比如根据年龄和性别,可以把消费群体分成老年人和儿童、女士和先生。(2)不同的消费群体或不同的市场是相互隔离的。这样,就排除了某些中间商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可能性。

比如,女士在“三八”妇女节半价观看的电影,不能再以介于半价和全价之间的价格转卖给男士。相同商品之间仅仅存在价格差异这一事实本身并不能成为存在价格歧视的证据,只有当这些价格差异未反应成本差异时,才可以作为价格歧视的证据。

二级价格歧视的理论概述

二级价格歧视就是按销售量定价。二级价格歧视是指消费者就某一商品或服务支付的总价格同购买的总数量不成线性比例的一种定价方式,如通常所说的数量折扣和数量补贴(quantity discountor premium)。

自上一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化国家普遍放松了对诸如电力、通信、自来水、煤气、铁路、民航等公用事业企业(publicutility)的规制,非线性定价也因此在这些行业的价格政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在理论层面的研究也得到了主流经济学的重视,成为产业组织理论、企业理论以及规制理论(regulatorytheory)等微观经济学最新领域的核心研究内容。二级价格歧视也属于价格歧视领域,但这种方法有助于垄断厂商在识别消费者特征(比如,消费者口味)的基础上对消费者进行更仔细的歧视。两部定价作为一种最简单的非线性定价方法,已经得到了深入的研究。目前,对非线性定价的研究已从确定性和完全垄断条件的研究发展到随机性和竞争性条件下的研究。

应当指出,规制条件下的(垄断)厂商定价问题也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充分重视。二级价格歧视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家对经济效率的追求,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传统的困扰公用事业行业的固定成本回收问题可以通过这种灵巧的定价方式而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目前,这一定价方式在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公用事业定价中随处可见,它同H.Demsetz(1968)的竞争性拍卖理论、E.H.Chamberlin(1962)的模式间竞争理论(intermodelcompetition)、W.J.Baumol、J.C.Panzar和R.D.Willig(1982)的可竞争市场理论(contestabilitymarket)等一起,成为上一世纪
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解除管制、引进竞争政策实践的理论基础,因此,它对于我国公用事业领域正在进行的市场化导向的改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什么是价格歧视?说明并解释价格歧视的几种类型

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1.完全价格歧视:即假定垄断者知道每一个消费者对任何数量的产品所要支付的最大货币量,并以此决定其价格,所确定的价正好等于对产品的需求价格,因而获得每个消费者的全部消费剩余。

即便如此,仍然有可能通过提供一系列包括价格和各种条款的销售合同,在不同的购买者之间进行价格歧视。
3.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在实行高价格的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扩展资料价格歧视的作用:
1.标度职能: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货币的价值尺度的作用是借助价格来实现的。


2.调节职能:价格较低时,生产者生产商品无利可图一般会减少商品生产;价格较高时,生产者生产商品可以获得较多利润一般会增加商品生产。
3.信息职能:即价格变动可以向人们传递市场信息 ,反映供求关系变化状况,引导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价格的信息职能,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形成的,是市场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家帮忙举举一、二、三级价格歧视各自例子

一级价格歧视:假设某地区只有一个牙医,并且他清楚每一个患者愿意付的最高价格,他将对每一个患者收取不同的价格,使他们刚好愿意治疗,这样患者们的全部消费者剩余都转移到了牙医那里。二级价格歧视:电信公司对客户每月上网时间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对于使用量小的客户,收取较高的价格;对于使用量大的客户,收取较低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有的旅游景点对外地游客和本地游客实行价格歧视,对外地游客收取较高的价格,对本地游客收取较低的价格。扩展资料: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

地区性压价行为、没有正当理由对交易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价格都是价格歧视行为的具体表现。根据《罗宾逊一帕特曼法》的规定,适用价格歧视禁止规定的行为必须符合两个要件,其一是企业将同样的货物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了不同的顾客; 其二是有理由认为这种行为会导致竞争受到损害。

继续浏览:

上一篇:配自拍照发朋友圈的句子有哪些?配自己的照片发朋友圈的好句子有哪些

下一篇:知乎上的感人句子?知乎上最催泪的追星宝藏温柔文案收藏(60条)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