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关是哪里?哪个景点被誉为“中华第一关”
中华第一关是雁门关。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雁门关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古时塞外北方民族入侵内部的渠道,所以,自古为边防戍守要地。雁门关北通晋北重镇大同,远至蒙古高原,南通晋中重镇太原,可转达古代政治中心区中原和关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战略地位
雁门关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是中国古代关隘规模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上古称北陵、西隃,战国列称九塞之首,南北朝列称北庭三关,明代列称山西内三关。历称勾注塞、西陉关,向以关山雄固,北塞门户著名,是中国长城文化、关隘文化之瑰宝。《雁门关志》载:“勾注山,古称陉岭,岭西为西陉关,岭东为东陉关,两关石头边墙联为一体,历代珠联璧合互为倚防。雁门关明代前址西陉关,东陉关倚防;明代后址东陉关,西陉关倚防”。雁门关整体布防概括为“两关四口十八隘”。

雁门关长城
雁门关长城,为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巡抚都御史李景元在古长城基址上复筑而成。西起白草口,东至新广武,高8至10米,上阔4.6米,全长5033米,每120米建敌楼1座。现存完整敌楼有“针扃”、“控陇”、“壮橹”、“天山”等,此外还置烽火台、壕堑,是中国明代长城的代表作。
中国第一关是什么关
中国第一关是山海关。山海关之所以被誉为“中国第一关”,一是从地理位置上,为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再就从地理形势上,依山近海,雄关锁隘,易守难攻。
并且东有峻岭是一道天然屏障西的石河,成为一条自然壕堑,从而构成名副其实的战略要地。 山海关历悠久,文化繁衍。远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已是人民劳动生息之地了。山海关南临渤海,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隔海相望,自古以来,四海咸通,“风帆易达”。东西道口“扼其咽喉”位居要津。
哪个景点被誉为“中华第一关”?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是在说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的雁门关,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雁门关是由赵武灵王为防备匈奴而建立的,到了秦朝的时候,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把匈奴赶到了阴山以北,后修筑了万里长城。
元朝的时候关城被毁,后在明清时期屡有重建。除了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以外,雁门关还有许多著名景点,如马公杀虎处、雁门关分道碑、雁门关长城等。马公是一位明代镇守雁门关的官员,在古代雁门关道两侧常有老虎出没,经常伤害百姓,马公的弟弟念及民生,自荐杀虎除害,却被老虎所害,马公承了弟弟的志向,最终杀掉了老虎,为民除害,后来百姓在杀虎的地方立了一个碑,为“马公杀虎处”。雁门关分道碑立于清乾隆年间,是中国现存不多的“古代交通规则碑”,乾隆盛世时期,雁门关南道原有的一条路已无法满足往来车辆的通行需求,所以只好另开车道,立碑示众,有效的减缓了交通压力。雁门关长城是明代巡抚李景元在古长城的基址上在此建造而成,全长共5033米,现仍存有四座完整敌楼,是中国明代长城的代表作。雁门关长城的门票为90元/人,夏季开放时间是8:00-19:30,冬季开放时间是8:00-18:00。在《徐霞客游记》中记道:“鬼门关在北流十里,颠崖遂谷,两峰相对,路经其中,谚所谓‘鬼门关,十人去,九不还’。
雁门关被誉为“中华第一关”,这个有何缘故呢?
天下九塞, 雁门为首 ,秋高气爽之际来到了山西的雁门关,这里有着中华第一关的美誉,起伏不平的青砖上依稀还有马蹄声,杨家将的故事也在这个边关要塞流传了千年,长城蜿蜒乡山峰的更高处,迎着风我大步向上,在雁塔最近的地方我轻轻抚摸着古老的城墙 ,风物依旧,岁月却已流转过千年,不知道当年王昭君从这里出塞时,可曾也凭风远眺,无限感慨。山西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中国五千年历史看山西,形象的描述了山西的厚重历史,秋高气爽的季节,登临雁门关,在蜿蜒起伏中感受古人当初进出边关时的心境,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
当年汉元帝时,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出塞和亲的。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2001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4年雁门关风景区荣获"中国最佳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称号。此外还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山西十大旅游品牌"等称号。赵武灵王曾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
后来,李牧奉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为免除匈奴对赵国边民的袭扰,使匈奴数岁无所得,而赵军则兵强马壮,愿为一战。"大破匈奴十余万骑。
"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后人称李牧为"奇才",并在雁门关建"靖边寺",纪念其戍边保民的战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
[23]汉高祖刘邦时期,匈奴围韩王信,韩王信投降,匈奴引兵南逾勾注,直驱晋阳(太原)。[23]汉武帝继位后,面对匈奴不断猖雁门关 狂的南犯,着手反击。元光五年(前130),汉武帝下诏发卒整修雁门关。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
"猿臂将军"李广在做代郡、雁门、云中太守时,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被匈奴称为"飞将军"。
人称“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是什么关?
人称“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是雁门关。一,中华第一关雁门关,是全球历史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各地核心文物保护单位,是历史最为久远,战事最为频繁,名气最大,影响度最广的古关隘,被称作“中华第一关”。
明洪武初期,吉安侯陆享,于旧雁门关址往北移除数里,新建有关今址。之后,景泰,嘉靖,万厉等年里,多有修补。关城里长1千米,墙高约7米,石座砖身,设大门三重。东门外门额石匾刻着“险滩”,门边建了雁楼,旁边有李牧祠。西门门额石匾刻“地利人和”,右边建了关帝庙;西门外有一朝南北方向小北门,门额石匾刻着“雁门关”三个字。上下嵌入砖镌联语一副:“三关冲要天下无双地,九塞崇敬第一关”。关城上下侧墙,烽燧桥台,屹然矗立于峰峦之颠。
在我国历史上,匈奴,匈奴,回纥,鲜卑人,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名族都曾在雁门关长城沿途与中原兵力做过战。雁门关旅游景区雁门关旅游景区是以雁门关国防防卫管理体系历史遗址,遗迹为关键园林景观资源的边塞文化艺术,长城文化艺术,关隘文化艺术旅游景区,景区规划总面积30平方千米。关城,长城,隘城,兵堡,烽火台等不一样级别,不一样主要用途,不一样器形的历史建筑遗址,产生了各具特色的边塞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伴随着近些年的规模性修补开发设计,历史悠久的雁门关早已变成集“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性作用为一体的边塞文化艺术旅行目的地。
“南思洞庭水,北想雁门关。”这也是南朝作家对雁门关的评价!游边关雁门,悼念千古忠魂;登紫塞长城,一览边境风情。
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一大奇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的是哪一关?
天下第一关是山海关,在长城最东端,临黄河入海处。此关历史上是战略要塞。
古渝关在抚宁县东二十里。北倚崇山,南临大海,相距不过数里,非常险要。山海关是由那些建筑组成的呢?山海关为什么又会被称会"天下第一关"?山海关与长城相连接构成一整套完整的长城防御体系,在历史上堪称军事建筑的绝唱。山海关城的建筑设计真可谓因地制宜,将四方形的城池与长城相连接,并以此为关,匠心独运。城 墙外部以青砖包彻,内填夯土,城高14米,厚7米。城墙四周封闭,有城门4个,东称“镇东门”,西称“迎恩门”,南称“望洋门’,北称“威远门”,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东门城楼上悬挂“天下第一关”的匾额。山海关之所以能声名远播,除了它的历史意义外,这块巨匾的贡献也不容小看。
它大约6米长,1.5米宽,正中写有“天下第一关”五个正楷大字,笔力苍劲浑厚,气势豪壮,一看就知道出自名家之手。但出自哪位名家之手,史书上并无记载。明朝洪武十四年建设山海关,这里也是明长城东部的主要关隘,早在隋朝年间,这里便建设了关隘称为榆关,五代之后因幽云十六州被契丹所夺,这一关隘也失去了功用。
直到明朝,山海关建成之后,称为了扼守中国北方的一处要冲。作为万里长城的东部起点,山海关是关内与关外的分界线,也是京畿的一道重要屏障,尤其明朝成祖迁都北京之后,山海关更是关乎明朝的生死。由于处在中原农耕文化和东北游牧文化的枢纽位置,山海关在明清时期的商贸地位尤为显著,中原和少数民族商旅往来频繁,山海关既是军事重镇,又是商贸重镇。
山海关扼守辽西平原,守卫华北平原,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明朝之后,逐渐赢得“天下第一关”的美称,当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打开山海关放清兵入关,也成为了历史上的最大骂名。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