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车是什么时期发明的?请问一下筒车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筒车是隋朝发明的。筒车最初发明于隋朝,但唐朝的筒车胜于隋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把它安装在有流水的河边上,因为挖有地槽,被引入地槽的急流推动木叶轮不停转动,将地槽里的水通过竹筒提升到高处,倒入天槽流进农田中。这种靠水力自动的古老筒车,在家乡郁郁葱葱的山简、溪流间构成了一幅幅远古的田园春色图,为中国古代人民杰出发明。

筒车组成
古代筒车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动力部分、汲水部分和水槽部分。动力部分包括两个大圆环、圆环上呈放射状排列的多根细圆木及两圆环间起支撑作用并承受水力冲击的多块受水木板组成;汲水部分包括多个大小一致的竹筒,竹筒均匀分布在水轮上,竹筒与水轮间以绳索相连,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竹筒的角度;水槽多为长方型,主要用于收集竹筒内的水。

筒车原理
在水流很急的岸旁打下两个硬桩,制一大轮,将大轮的轴搁在桩叉上。大轮上半部高出堤岸,下半部浸在水里,可自由转动。大轮轮辐外受水板上斜系有一个个竹筒,岸旁凑近轮上水筒的位置,设有水槽。当大轮受水板受急流冲激,轮子转动,水筒中灌满水,转过轮顶时,筒口向下倾斜,水恰好倒入水槽,并沿水槽流向田间。
筒车是什么时期发明的
筒车最初发明于隋朝,但唐朝的筒车胜于隋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汉代的毕岚是我国历史上“翻车”的“创造”者,而三国时的马钧,应是翻车技术的“改进”者。
筒车的制作1.做一个大转轮。
2.在转轮上装一些竹筒,使筒口朝着转轮前进的方向(也就是水流的下游方向)。注意要与筒车的轴呈45度左右的角度,否则,在倒水时,不能倒向筒车的侧边(便于水槽接水的位置)。
3.将转轮浸入水中一定的深度,大约0.8~1.0米。
4.在筒车轴心靠后约1.0米的位置(高度比筒车顶部低一些)装一个流水槽。
请问一下筒车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筒车是唐朝发明的,筒车亦称“水转筒车”,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筒车是和翻车相类似的提水机具。
筒车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筒车亦称“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亦称“水转筒车”。
这种靠水力自动的古老筒车,在家乡郁郁葱葱的山简、溪流间构成了一幅幅远古的田园春色图,为中国古代人民杰出发明。筒车最初发明于隋朝,但唐朝的筒车胜于隋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唐陈廷章在《水轮赋》曰:“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虽破浪于川湄,善行无迹;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把它安装在有流水的河边上,因为挖有地槽,被引入地槽的急流推动木叶轮不停转动,将地槽里的水通过竹筒提升到高处,倒入天槽流进农田中。
这种靠水力自动的古老筒车,在家乡郁郁葱葱的山简、溪流间构成了一幅幅远古的田园春色图,为中国古代人民杰出的发明。
求翻车与筒车的发明时间与发展演变,谢谢
筒车最初发明于隋朝 . 亦称“水转筒车”,是唐代出现的一种提水工具.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其原理为:在水流很急的岸旁打下两个硬桩,制一大轮,将大轮的轴搁在桩叉上.大轮上半部高出堤岸,下半部浸在水里,可自由转动.大轮轮辐外受水板上斜系有一个个竹筒,岸旁凑近轮上水筒的位置,设有水槽.当大轮受水板受急流冲激,轮子转动,水筒中灌满水,转过轮顶时,筒口向下倾斜,水恰好倒入水槽,并沿水槽流向田间.此种筒车日夜不停车水浇地,不用人畜之力,功效高,约产生于隋唐时代. 翻车最初发明于汉代. 汉代,出现了一种新式的提水工具——翻车.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毕岚发明了翻车,“翻车设机车以引水”.翻车的工作原理是:其上、下链轮,一主动,一从动,绕在轮上的翻板就是传动链,这个翻板兼做提水的工作件,一面带动翻车转动,一面把水提上来.长期以来,翻车成为我国农村中应用最广、最为重要的一种提水机械.马钧对翻车进行了改进,制造了新式翻车,结构精巧,能连续不断地提水,效率大大提高.这种新式翻车也较省力,儿童都能转动.以后,这种翻车发展为龙骨水车,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古代的筒车和翻车分别是什么时期发明的
筒车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水力筒车。庄周《南华经》记载的汉阴抱翁老人耻用的桔槔,即是竖于井边的提水器械。
翻车据《后汉书·张让传》记载,东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毕岚曾制造翻车,用于取河水洒路。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