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车是谁发明?指南车是谁发明的呢
指南车是马钧发明。马钧,字德衡,三国时期魏国扶风人,生卒年代不详。他虽出身贫寒,但是他的不少发明创造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所以他被称为中国古代的机械大师。他在传动机械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当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很高,所以也称他为天下之名巧。

马钧
马钧年幼时家境贫寒,自己又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不擅言谈却精于巧思,后来在魏国担任给事中的官职。马钧最突出的表现有还原指南车;改进当时操作笨重的织绫机;发明一种由低处向高地引水的龙骨水车;制作出一种轮转式发石机,能连续发射石块,远至数百步;把木制原动轮装于木偶下面,叫做“水转百戏图”。
指南车的发明者是谁
指南车的发明者是祖冲之,又称司南车。指南车是利用齿轮传动来指明方向的一种简单机械装置,其原理是靠人力来带动两轮的指南车行走,从而带动车内的木制齿轮转动,来传递转向时两个车轮的差动,再来带动车上的指向木人与车转向的方向相反角度相同,使车上的木人指示方向。
指南车起源的具体时代未知,历代曾几度失传几度重制,但均未留下具体结构的资料,可能历代的指南车结构也不尽相同,直至宋代才有较完整的资料。人物简介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范阳郡遒县(今河北省涞水县)人,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除了指南车,他还撰写了《大明历》、发明了水碓磨、千里船、定时器。为纪念祖冲之,在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
指南车是谁发明的呢?
指南车是三国时的马钧发明的。指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装置。
指南车的发明较早。据传说西周时就已发明,但最早的确切记载是在三国时期。有历史典籍显示三国时马钧是第一个成功地制造指南车的人。从三国时开始,历代史书几乎都有指南车的记载,但是都比较简略。直至宋代才有完整的资料,《宋史》中较详细地记载了它的内部结构。扩展资料马钧的主要发明:马钧是中国古代的机械大师。他从小口吃,不善言谈。
但是他很喜欢思索,善于动脑,同时注重实践,勤于动手,尤其喜欢钻研机械方面的问题。马钧早年生活比较贫困,长时间住在乡间,比较关心生产工具的改革,并且作出了突出贡献。马钧在魏朝担任给事中,同时研制机械。
他虽然一生不大得志,但刻苦钻研,设计制造出多种机械。魏明帝时,见当时织机五十条经线者有五十蹑(脚踏操纵板),六十条经线者六十蹑,便将织机一律改为十二蹑,大大提高了功效。在洛阳时,又发明了排灌水车,名叫“翻车”,它利用人力可以将水由低处提到高处。
他还研究制造出指南车,改进了诸葛亮的连弩,改进了攻城用的发石车。他制造的“水转百戏”以水为动力,以机械木轮为传动装置,使木偶可以自动表演,构思十分巧妙。
指南车的发明者是谁?
指南车的发明者有四种说法:
1.西晋崔豹所著《古今注》及《志林》等古籍说黄帝与蚩尤作战时,蚩尤作大雾,黄帝造指南车为士兵领路。
2.《古今注》及《鬼谷子》等古籍说周公(即周武王弟)作指南车,是因“越裳氏”来进贡,迷失了归路,周公造“五乘”指南车,为他们引路。
4.王振铎在所著《科技考古论坛》中说创造指南车者,当以三国时马钧为可信,并引《魏略》所记来加以证明。指南车工作原理相传车箱内部设置有一套可自动离合的齿轮传动机构。当车子行进中偏离正南方向,向东左转弯时,东辕前端向左移动。而后端向右向西移动,即将右侧传动齿轮放落,使车轮的转动能带动木人下方的大齿轮向右转动,恰好抵消车辆向左转弯的影响,使木人手臂仍指南方。
指南车是三国时期谁所造的?
三国时期发明了指南车的人名叫马钧。单单从名字上看,便不难知晓这指南车的用处是指示方向。
其中前者虽不是依靠磁场,但是其车上木人的手却始终能够指向南方,不可谓不神奇。有关于指南车的起源,其实时至今日仍旧存在争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指南车的制作工艺更是几度失传,这便导致不同时期的指南车的结构或多或少都存有差异。说到指南车的起源,共存有四种说法,其中之一便就是认为指南车是由三国时期的马钧发明的。这一观点所依赖的证据为有关于指南车的确切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期的一本名为《魏略》的史籍,不过这一史籍对于指南针的记载并不详尽。除了这一说法之外,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指南车出现于西汉时期,该观点则是以《西京杂记》这一古籍中的记载信息为依据。另外两个说法则分别认为指南车是由黄帝以及周公创造出来的。
指南车除了用于指示方向之外,它还是帝王专属的仪仗车辆。其中在《南齐书》这本古籍中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情,相传刘宋这一政权在顺利平定关中之后曾收获一架指南车。但是这架指南车并无内部零件,而是空有外壳。
像这类只有外壳的指南车,其用处大多为帝王的仪仗车辆。因为是给帝王用的,所以这类指南车的外观大都制作得非常高大且富丽。然后再配以十多位,甚至数十位“驾士”,出行场面也是非常壮观的。
指示方向,充当仪仗车辆,这两个用途赋予了指南车较为崇高且特殊的地位。也正是因为这样,每当改朝换代时被覆灭的前朝都会想尽办法将指南车销毁。这做法导致指南车的制作方法一再失传,所以历代的指南车虽然外形大体相似,但是它们的内部结构却不甚相同。除此之外,这个做法还导致指南车的发明信息出现争议,就有过记载的指南车研制者便多达十五人,其中包括张衡、祖冲之等。
待发展至宋代时,指南车的制作工艺开始有了较为详细的记载。但是在宋朝灭亡之后,由于后续接替的中原王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元朝,所以指南车不再受到重视。因为无人再研制指南车,所以指南车终是绝迹。
指南车是谁发明的
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机械装置。它利用差速齿轮原理,它与指南针利用地磁效应不同,它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根据车轮的转动,由车上木人指示方向。
相传早在5000多年前,黄帝时代就已经发明了指南车,当时黄帝曾凭着它在大雾弥漫的战场上指示方向,战胜了蚩尤。西周初期,当时南方的越棠氏人因回国迷路,周公就用指南车护送越棠氏使臣回国。三国马钧所造的指南车除用齿轮传动外,还有自动离合装置 ,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来指示方向。在特定条件下,车子转向时木人手臂仍指南。在技术上又胜记里鼓车一筹。 据考证,三国魏马钧于青龙3年(235年)创造指南车,虽有记载,但造法失传。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北伐进兵长安,后秦姚兴使令狐生制造指南车。
北魏的郭善明也曾研发过,未成,扶风人马岳又造,垂成,善明鸩杀之。南朝的祖冲之又发明一次,《南齐书•祖冲之传》:“初,宋武平关中,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巧,每行,使人于内转之。升明中,太祖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
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有也。”《宋史•舆服志》对指南车的机械结构,作了比较具体的记述,此车仅用为帝王出行的仪仗。宋、金两朝的燕肃与吴德仁等科学家都研制出指南车,但之后又失传了。
《宋史·舆服志》对其机械构造有具体记载 。宋代造法有天圣五年(1027)燕肃所献传统做法和大观元年(1107)内侍省吴德仁所献车制两种。指南车的创造标志着中国古代在齿轮传动和离合器的应用上已取得很大成就。指南车是古代一种指示方向的车辆,也是古代帝王出门时,作为仪仗的车辆之一,以显示皇权的威武与豪华。
指南车发明的传说 关于指南车的发明,最早的记录还得从5000年前黄帝大战蚩尤的传说说起。据说黄帝和蚩尤作战三年,进行了72次交锋,都未能取得胜利。在一次大战中,蚩尤在眼看就要失败的时候,请来风伯雨师,呼风唤雨,给黄帝军队的进攻造成困难。黄帝也急忙请来天上一位名叫旱魃的女神,施展法术,制止了风雨,才使得军队得以继续前进。
这时诡计多端的蚩尤又放出大雾,霎时四野弥漫,使黄帝的军队迷失前进的方向。黄帝十分着急,只好命令军队停止前进,原地不动。并马上召集大臣们商讨对策。应龙、常先、大鸿、力牧等大臣都到齐了,唯独不见风后。
有人怀疑风后是不是被蚩尤杀害了。黄帝立即派人四下寻找,可是找了很长时间,仍不见风后的踪影,黄帝只好亲自去找。当黄帝来到战场上时,只见风后独自一人在战车上睡觉。
黄帝生气地说:“什么时候,你怎么在这里睡觉?”风后慢腾腾地坐起来说:“我哪里是在睡觉,我是正在想办法。”接着,他用手向天上一指,对黄帝说:“你看,为什么天上的北斗星,斗转而柄不转呢?臣听人说过,伯高在采石炼铜的过程中,发现过一种磁石,能将铁吸住。我们能不能根据北斗星的原理,制造一种会指方向的东西,有了这种东西就不怕迷失方向了。
”黄帝把风后的这个想法告诉众臣,大家议论了一番,都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然后,就由风后设计,大家动手制作。经过几天几夜奋战,终于造出了一个能指引方向的仪器。风后把它安装在一辆战车上,车上安装了一个假人,伸手指着南方。
然后告诉所有的军队,打仗时一旦被大雾迷住,只要一看指南车上的假人指着什么方向,马上就可辨认出东南西北。 指南车的详细记载 不过其后又有历史典籍显示三国时马钧是第一个成功地制造指南车的人。《宋史·舆服志》则详细地记载了燕肃和吴德仁所造指南车的结构和技术规范,成为世界史上最宝贵的工程学文献。
燕肃的指南车是一辆双轮独辕车,车上立一木人,伸臂指南。车中,除两个沿地面滚动的足轮(即车轮)外,尚有大小不同的7个齿轮。《宋史·舆服志》分别记载了这些齿轮的直径或圆周以及其中一些齿轮的齿距与齿数。由齿数、转动数,并保证木人指南的目的,可见古人掌握了关于齿轮匹配的力学知识和控制齿轮离合的方法。
车轮转动,带动附于其上的垂直齿轮 (称“附轮”或“附立足子轮”) ,该附轮又使与其啮合的小平轮转动,小平轮带动中心大平轮。指南木人的立轴就装在大平轮中心。
下一篇:醋精是什么东西?醋精是什么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