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在哪里?六尺巷在哪里
六尺巷在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是一条全长100米、宽2米的巷子。这条巷子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还诞生了一个关于礼让的成语故事。现在桐城文庙六尺巷,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大学士张英的府第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难以定夺,连称凭相爷作主。
相府家人遂驰书京都,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曰:“一张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旋即拆让三尺,吴姓深为感动,也连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
六尺巷在哪里?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六尺巷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
“六尺巷”主体建筑包括巷道、东边的“礼让”石牌坊和西边的“懿德流芳”石牌坊、休闲广场、诗画照壁、假山石等。扩展资料:“六尺巷”是一把人生的尺子,值得我们经常拿出来量一量;更是一种人生修养境地的隐喻,值得我们经常去走一走。常走“六尺巷”,修行正己,就会走出人生天地宽,走出人生的高天白云,走出无愧后人的历史评说。六尺巷文化意蕴生发的根源,虽然局限在张英与吴家的个人道德层面上,但它凸显的是官方怎么对民众的态度,和利益之争的立场,以及解决矛盾的方式,是一个时代处理官民关系的范本。六尺巷在哪里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六尺巷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
“六尺巷”主体建筑包括巷道、东边的“礼让”石牌坊和西边的“懿德流芳”石牌坊、休闲广场、诗画照壁、假山石等。六尺巷附近主要景点包括:懿德流芳牌坊、太湖石、六尺巷、礼让牌坊等。扩展资料:“六尺巷”位于桐城市区西后街与五亩园之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六尺巷”旧址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85年,桐城市政府将“六尺巷”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安徽省政府有关部门拨专款进行部分修复;1999年,桐城市政府又拨专款在其遗址上进行复建与扩建。现今的“六尺巷”主体建筑包括巷道、东边的“礼让”石牌坊和西边的“懿德流芳”石牌坊、休闲广场、诗画照壁、假山石等。
虽然这里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旅游景点,但不收门票。从“六尺巷”过往的游人和行人络绎不绝,小巷深处仍然显现出少有的繁华。
六尺巷位于现在什么地方
六尺巷位于现在的安徽省桐城市,在西南一隅。六尺巷于清朝的康熙年间建成,巷道的两端立有石牌坊,牌坊的上面刻有礼让二字。
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这就是六尺巷的由来了。六尺巷都是由鹅卵石铺成的,全长一百米,宽度为两米,东起西后街巷,西到百子堂,六尺巷的北边是吴氏宅,南边是张英宰相府。六尺巷是一个文化载体,其典故包含的礼让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之一,凸显的是官方对民众的态度,可以说是当时处理官民关系的一个范本。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