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重耳是哪个朝代的人物?晋文公重耳的人物形象

重耳是哪个朝代的人物?晋文公重耳的人物形象

最佳回答2022-11-29

重耳是春秋的人物。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

重耳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政治

推举贤良,任用有才能的人:封狐偃为相、先轸为帅;让赵衰、胥臣、栾枝、冀缺等人辅佐他治理国家;让郤溱、霍伯带领军队;让贾佗、阳子制作礼仪;让魏犨、荀伯抵御北方的戎族。制定官员规章,按法办事,确立名分,培育美德。赏赐随从自己逃亡的人员和各位有功之臣,功大的封给城邑,功小的授与爵位。

重耳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经济

减免赋税,布施恩惠,舍弃禁令,分财给寡少的人,救济贫困,资助没有财产的人。减轻关税,修治道路,便利通商,宽免农民的劳役。鼓励发展农业,提倡互相帮助,节省费用来使资财充足。在生产上,号召改进工具,施惠百姓,奖励垦殖;在贸易方面,降低税收,积极争取邻商入晋。

历史上真实的重耳是?

历史上真实的重耳是晋文公。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公元前632年,在城濮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公元前628年,重耳逝世。扩展资料:晋文公重耳在位期间,随着晋国国力膨胀以及政治需要,晋文公不断改革军事:先是将晋国二军扩大编制为三军,以郤谷统帅中军,狐偃统帅上军,栾枝统帅下军。又因游牧民族对晋国侵扰而设立三行。

前629年,晋文公又裁撤三行,增设新二军,即新上军、新下军,为五军。在军事上晋文公先是诛杀王子带以勤王,执政九年间先后伐曹、攻卫、败楚、救宋、服郑、威秦,于前632年在践土会盟,奠定了其春秋霸主的地位。

晋文公重耳的人物形象

晋文公,生于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年),卒于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名重耳,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与齐桓公齐名,为春秋五霸之一。 晋献公有八子,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夷吾三人最受宠爱。

骊姬得宠,献公疏远了申生、重耳、夷吾三人。后骊姬得子,名曰奚齐,献公意欲废申生而立奚齐。申生被逼而自尽,重耳和夷吾逃跑到外地。这样,重耳便开始了十几年的流亡生活,当时他已42岁。

由于重耳平时能“好善不厌,父事狐偃,师事赵衰,而长事贾佗”,颇有贤名,所以即使在流亡过程中,跟随他的人也很多,甚至如介子推曾在晋文公绝粮的时候“割股啖君”。 重耳先到狄国。里克等人在国内杀掉奚齐及其弟卓子,要迎重耳回国为君,重耳感到自己在国内还没有根基,所以拒而未返。

后夷吾回国继承君位,是为晋惠公。惠公恐怕重耳与他争夺君位,派人刺杀重耳。重耳预先得到消息,逃往齐国,当时重耳在狄国已滞留十二年之久。

到齐国后,齐桓公厚加礼待,为他娶妻,并送他马匹。第二年,齐桓公小白死,齐国发生内乱。重耳贪图安逸,不想离开,又继续住了三年。

赵衰和狐偃等人设法使他离开了齐国,前往楚国,以寻找靠山,伺机归国。沿途备尝艰辛屈辱,到达楚国。楚成王雄才大略,是具有远见的政治家,以诸侯国君之礼待重耳。在宴会上,楚成王问重耳,如果您作了国君,将如何报答我的知遇之恩呢?重耳回答,若托您的福,真得能够回国作君,一旦晋、楚两国构兵,在中原对垒,我将命令晋军退避三舍。

楚令尹子玉认为重耳傲慢无礼,劝说楚成王杀掉他。楚成王却认为“晋公子敏而有文,约而不谄,三材侍之,天祚之矣。天之所兴,谁能废之?”未听从子玉。 后来秦穆公邀请重耳去秦国,楚成王便将他送去,穆公待他甚厚。

晋惠公十四年(前637年),惠公死,晋国大臣们欲迎重耳归国,秦穆公便派军队护送重耳归国。重耳于第二年春天渡黄河入晋,晋国各地纷纷归附。重耳即位,是为晋文公。这时他己62岁。

晋文公即位不久,吕省、郤芮等密谋叛乱。晋文公得知后,秘密会见了秦穆公,请求援助,秦穆公答应帮助平息叛乱。吕省、郤芮见事不成,便逃跑了。

秦穆公将其诱至黄河诛杀,并给晋文公配了三千卫兵。 至此,经过几十年混乱的晋国方才安定下来,晋文公开始整顿和治理国家,诸如整顿官职,责成各级官员尽职尽责,轻徭薄赋,赈救困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关税,开通道路,促进商旅贸易,奖拔贤能,赏赐有功,鼓励积极有为的精神,赡养老人,礼遇宾客,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等等。并且进一步明确社会等级结构和分封原则,“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从而晋国大治,一天天强大起来。

晋国国内安定以后,晋文公便开始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和外交活动。最著名的对于晋文公称霸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晋楚“城濮之战”。周襄王十九年(前633年),楚成王率楚、郑、陈、蔡、许等国军队围攻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援。晋文公抓住这个时机,立即进行战前准备,将晋国原有的左右二军,扩编为上、中、下三军,命令郤榖、郤溱,狐毛、狐偃、栾枝,先轸为将领。

文公首先派兵攻打楚国的盟国卫国和曹国,想以此吸引楚军前来救援,以解除楚军对宋国的围攻。晋国军队渡过黄河,活捉了曹共公。晋、楚两国在城濮(今山东省鄄城西南)交兵,晋文公对楚军退避三舍,以避其锋芒。

楚军统帅,令尹子玉求战心切,派人请战。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四月四日,晋、楚两军决战,晋军大胜。这次战争,由于晋文公在外交上争取了秦,齐两国参战,在军事上采取了先让一步,后发制人的方针,化劣势为优势,被动转变为主动,终于取得了对楚国的决定性胜利,奠定了晋国称霸中原的基础。 “城濮之战”把北上争霸的楚国打败后,晋文公为周襄王在践上(今河南省荥泽县西北)建起一座行宫,举行向周襄王献俘的盛大仪式。

周襄王命大臣王子虎等册命晋文公为齐桓公以后的又一位侯伯,从此晋文公便成为春秋时代的又一位霸主。周襄王赐给文公象征霸主权威的礼器,及黄河以南大量土地。晋文公从此可以直接祭祀天神,自由征伐。

他随即在践土与各国诸侯举行了盟会,史称“践土之盟”。 “践土之盟”安定了黄河以南各国以后,晋文公便北渡�。

春秋时期 晋文公重耳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这个故事明白的道理:做人一定要信守承诺,不可言而无信。说明了无论身处怎么样绝望的境地,只要不抛弃不放弃,总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重耳懂得隐忍,宽以待人,懂得抓住机会。故事简介: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年晋文公都快饿晕过去了,介子推割了一块腿上的肉与野菜同煮成汤给他,当他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大受感动。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

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介子推躲避山里,不愿出来。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扩展资料:晋文公重耳故事背景:晋献公年老的时候,宠爱一个妃子骊姬,想把骊姬生的小儿子奚齐立为太子, 把原来的太子申生杀了。 太子一死,献公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感到危险,逃到别的诸侯国去避难了。

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了内乱。 后来夷吾回国夺取了君位, 也想除掉重耳,重耳不得不到处逃难。重耳在晋国算是一个有声望的公子。

因此一批有才能的大臣都愿意跟着他 , 比如有狐毛、狐偃、赵衰、先轸、介子推等文武精英等。

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耳是李氏先祖吗

总算找出了源流:经过一代代上下推,查史料确定: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耳不是李氏先祖,西凉李重耳是李氏先祖。       因为姬重耳与李重耳不是一个人;姬重耳之后,晋国被灭,后裔子孙改姓为晋。

就是晋文公,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其在位期间,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重耳出生于现在山西曲沃。晋国的最后一位君主晋静公。晋国灭后,韩、赵、魏三家分晋。

晋静公侧妃留下的两个儿改姓晋,他的胞弟也以晋为姓。李重耳:又名李景顺,十六国时期西凉后主李歆第三子、西凉开国君主李暠之孙,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太祖父(“高祖父”父亲称为“太祖父”)。其家族世系《新唐书》卷一《本纪第一·高祖》,《旧唐书》卷一《本纪第一·高祖》都有记载:李弇→李昶→西凉武昭王李暠(也作李皓)→西凉后主李歆→李重耳→李熙→李天锡(也作李天赐)→李虎→李昞→唐高祖李渊。

李广后裔李暠建的李氏政权西凉(400年—421年),历三主,共二十二年。李广(?-前119年),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查史料,李广祖籍槐里,古县名;即今陕西兴平东南。

李广的先祖李信,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李信父亲李瑶,秦国南郡太守,封狄道侯;祖父李崇,秦国陇西太守,封南郑公;先祖李宗,魏国大夫。李宗,字尊祖,是道家创始人李耳(老子)的长子,是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共同的直系远祖。

通过对春秋重耳世系、西凉李重耳世系考证,二人祖籍、先祖源流、后代承袭等,不是一人。

熊槐与重耳是,同一时期的人吗?

不是,前者是战国时期人,后者是春秋时期人。熊槐(前355年-前296年),芈姓熊氏,楚威王之子,楚顷襄王之父,楚国第三十七位国君。

纵横家苏秦曾言“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执政后期,与秦昭襄王会盟于武关,秦昭襄王将其扣押,胁迫其割地。两国相交不斩来使,何况是会盟协谈的一国君主。在此之前,春秋时期,楚成王趁会盟之际扣留宋襄公,开了破坏邦交礼仪的先例。

 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晋国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继续浏览:

上一篇:淡水螺的种类有哪些?淡水螺有几种

下一篇:四有教师指的是什么?什么是“四有”教师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