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豫不虞什么意思?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什么意思
备豫不虞的意思是:事先防备意外之事。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事先防备意外之事,是治理国家的常道。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在平日时时预防着意外事变的发生,以免遇到灾害、战乱时无法应付,危及国家民族。出自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载魏征语。

习总书记说: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但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

《贞观政要》全书共十卷,分为四十篇,结构严整,条理清晰。它以《君道》《政体》开篇,事实上是全书的主旨和总纲。后面依次叙述治国的各个方面。每个专题的内容多取自唐太宗与魏徵、王珪、虞世南、房玄龄、杜如晦、褚遂良等数十位大臣讨论治国方略的对话以及名臣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书成之后,受到后世的高度重视,不但为实际的政治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为治史者研究唐初政治和李世民、魏徵等人的政治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的意思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的意思:事先防备意外之事,是治理国家的常道。
1.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载魏征语:“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2.详解:(1)豫:同“预”。“备豫”就是事先防备。(2)虞:预测。
“不虞”就是意料不到的东西。(3)为:治。扩展资料“备豫不虞”即提前做好防范,以备不测。
魏徵希望唐太宗提前做好准备,以防范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这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易经》有豫卦,即豫谋之卦。豫本来是逸豫、安喜、快乐,但安逸舒闲时备豫警示才是豫卦的内涵。
在我国传统军事理论中,“备豫不虞”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孙子兵法》说:“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要克敌制胜,要先胜、全胜或不战而胜,不能寄托于别人不来攻击,而是要依靠自己充分的防范。
《孙膑兵法》也说“无备者伤,穷兵者亡”,我们不能喜爱争战打仗,但不能不准备打仗。《墨子》则说:“备者,国之重也。”预先谋划筹备是执政者的重要工作。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什么意思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意思是事先防备意外之事,是治理国家的常道。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在平日时时预防着意外事变的发生,以免遇到灾害、战乱时无法应付,危及国家民族。
典故《左传·文公六年》记载,鲁国正卿季文子将要出使晋国,出使前,他前去请教熟悉礼仪的学者:“如果在我出使期间,晋国发生国丧,我应该行使怎样的礼节?”大家都感到十分困惑,议论纷纷,因为晋国的君主身体康健,季文子这样做岂不是多此一举?季文子看出了大家的疑虑,亲自解释到:“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无之,实难。过求何害?”后来事情竟然真像季文子所预料的一样,在他出使晋国期间,晋国国君晋襄公突然去世了,而季文子正因为提前有了准备,才能从容应对,不辱使命。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未来,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仍会像一把利剑高悬头顶。
一个国家要想常治久安,就必须在平日时时预防着意外事变的发生,以免遇到灾害、战乱时无法应付,危及国家民族。出自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载魏征语。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出自哪里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出处介绍
1.“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是现代人组合在一起的,只有前一句“备豫不虞”是有出处的。备豫不虞出自《左传·文公六年》。
2.指做事应该及早准备。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