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围场和塞罕坝是一个地方吗?木兰围场和塞罕坝是一个地方吗
塞罕坝是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蒙古语叫“塞罕达巴罕色钦”,意思是美丽的高岭,在清朝属于著名的皇家猎苑之一“木兰围场”的一部分。”木兰围场北控蒙古,南近京师,右接察哈尔,地处漠南蒙古诸部之中。在这里设置围场可以就近接见、宴请、赏赉少数民族王公贵族,并编班行围,这也是抵御沙俄侵扰,防止少数民族分裂的战略方针。康熙帝选择木兰围场作为皇家猎苑,有其政治目的和战略意义。

木兰围场北控蒙古,南拱京津,是历史上的战略要地。 清王朝自设立木兰围场之后,每年都要在这里以行围狩猎的方式演练军旅,推行“肄武绥藩”的国策,从而达到控制蒙古、震慑沙俄、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北部边防的目的。这时的木兰围场实际上已成为清政府的主要政治、军事活动场所,是北京——避暑山庄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690年,康熙皇帝在这里举行了著名的平定噶尔丹叛乱的乌兰布通之战。

从康熙二十年(1681 年)至嘉庆二十五年 (1820 年)140 年间,康熙、乾隆、嘉庆先后来围场举行“木兰秋狝”105 次之多。雍正在位13年,没有到过围场,但他遗嘱“后世子孙,当遵皇考所行,习武木兰,毋忘家法。”木兰围场建立后,自康熙至嘉庆的历代皇帝,包括从未到过木兰围场的雍正帝都曾严令“民人不得滥入”,“禁樵牧”,“禁伐殖”,并派八旗兵严加看守;还进行了有计划地围猎,每次秋狝只择其中的十余围进行狩猎,其余众多围则是休养生息,令野生动植物得以繁衍恢复;不过猎,不滥猎,在每次木兰秋狝时都严令随行军骑“遇母鹿幼兽一律放生”,设围时留有一缺口,令年轻力壮之兽得以逃生。每次围末,“执事为未获兽物请命,允其留生繁衍,收兵罢围”。
木兰围场和塞罕坝森林公园是一个地吗
塞罕坝森林公园是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坝上地区,是清朝属著名的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
公元1681年清帝康熙为锻炼军队,在这里开辟了一万多平方公里的狩猎场。清朝前半叶,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以射猎,史称“木兰秋狝”。在清代康熙到嘉庆的一百四十多年里,就在这里举行木兰秋狝一百零五次。扩展资料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在辽、金时期称作“千里松林”, 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公元1681年,清朝康熙大帝在平定了“三藩之乱”之后,巡幸塞外,看中了这块“南拱京师,北控漠北,山川险峻,里程适中”的漠南蒙古游牧地。康熙大帝借皇帝“春搜、夏苗、秋狝、冬狩”四季狩猎的古代礼仪,同时锤练汉族八旗的战斗力,实行怀柔政策绥服蒙古,遏制沙俄侵略北疆,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统一等巩固国家政权的多种政治因素,设置了“木兰围场”。木兰围场建立后,自康熙至嘉庆的历代皇帝,包括从未到过木兰围场的雍正帝都曾严令“民人不得滥入”,“禁樵牧”,“禁伐殖”,并派八旗兵严加看守;还进行了有计划地围猎,每次秋狝只择其中的十余围进行狩猎,其余众多围则是休养生息,令野生动植物得以繁衍恢复。
木兰围场和塞罕坝是一个地方吗?
承德坝上分为两个,一个是木兰围场,一个是京北第一草原,也叫京北湿地草原。木兰围场和乌兰布统相接,京北草原和张家口相连,张北天路。
木兰围场: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与内蒙古草原接壤,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处水草丰美、禽兽繁衍的草原。"千里松林"曾是辽帝狩猎之地,"木兰围场"又是清代皇帝举行"木兰秋狝"之所。公元1681年清帝康熙为锻炼军队,在这里开辟了一万多平方千米的狩猎场。清朝前半叶,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以射猎和旅游为主,史称"木兰秋狝"。在清代康熙到嘉庆的一百四十多年里,就在这里举行木兰秋狝一百零五次。塞罕坝: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清朝曾在此设立"木兰围场"。"塞罕"是蒙语,意为"美丽";"坝"是汉语,意为"高岭"。
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43.3℃,年均积雪日数169天,年均6级以上的大风日数47天,年均无霜期仅72天。
木兰围场和塞罕坝到底什么关系
包含关系。围场是旧时围起来专供皇帝、贵族打猎的场地。
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塞罕坝森林公园、御道口草原森林景区、红松洼自然保护区、乌兰布统旅游区(主景区)。其中前三个在围场县境内,第四个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从北京去乌兰布统,一般都要经过塞罕坝。木兰围场和坝上草原是一回事吗??
木兰围场和坝上草原不是一回事,但木兰围场包含于坝上草原。坝上草原就旅游地域而言,主要又分为围场坝上(木兰围场)、丰宁坝上、张北坝上和沽源坝上等区域组成,是内蒙古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木兰围场县-乌兰布统大草原最为美丽,但距离北京也最远。
扩展资料:文化习俗服饰:如今坝上人服饰已融入现代,与都市相差不大。但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却不一样。那时脚踏毡圪瘩,腿套大棉裤,上着对襟棉袱,头狐皮帽,再冷还得穿白茬皮袱。由于坝上热季短,上了年纪人一年四季不脱棉裤。蒙族青年人已与汉人有相同的穿戴。上年纪的人还穿蒙装,主要是蒙古袍。袍子长而宽大,长袖高领,右开襟,下摆不开衩,领口、袖口、襟镶花边。
男袍多用蓝色、棕色,女子爱红色、绿色。蒙古袍都用腰带扎紧,男子向上提,显得潇洒;女子则向下拉展,显得苗条。有人还戴礼帽,戴珠宝。
上一篇:木兰围场在哪里?木兰围场在哪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