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苏轼衣冠冢在哪?三苏坟墓今何在

苏轼衣冠冢在哪?三苏坟墓今何在

最佳回答2022-11-26

苏轼衣冠冢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城西27公里处的小峨嵋山东麓茨芭镇苏坟村东南隅。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苏辙与其父苏洵衣冠葬此,有近900年的历史。苏坟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景仰,留有许多珍贵的诗文碑刻。

苏轼衣冠冢在哪

1102年5月,苏、苏过兄弟二人扶着父亲的灵柩从常州来到,此时,他们的大哥苏迈也已将母亲王闰之的灵柩从开封护送至此。闰六月二十日,在苏辙的主持下,苏轼夫妇最终在河南/郏县/钧台乡/上瑞里村的一片田野中入土为安。

苏东坡路过郏县,见此处山川形胜和他老家眉山颇为相像,而小峨眉山更是酷似蜀中峨眉山,遂驻足流连,赞不绝口,并表达了百年之后葬在此处的意愿。这是个诗意而浪漫的说法,很容易被喜爱东坡的人们接受,故而数百年来被无数文章、书籍乃至碑刻广泛地引用。

苏轼衣冠冢在哪

不过,它很可能是前人闭门造车得来的结论。因为只要亲自对比一番,就能发现,郏县三苏坟所在的河谷平原同东坡故里眉山三苏乡的低山丘陵大相径庭,而郏县小峨眉山和四川峨眉山更是天壤之别。

请问苏东坡墓在那里,他是在那里死的

苏轼(苏东坡)1101年病死于江苏常州,终年六十六岁。苏东坡墓位于河南省郏县茨芭镇。

苏辙领兄游观汝州名胜。郏城县属汝州,自古就有龙凤宝地之美称,黄帝钧天台更是有名。兄弟二人登临钧天台,北望莲花山,见莲花山余脉下延,“状若列眉”,酷似家乡峨眉山,就议定以此作为归宿地。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苏轼卒于常州,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

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苏辙卒于颍昌,其子将之与苏轼葬于一处,称“二苏坟”。苏洵本葬于眉州眉山故里。

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冬,郏城县尹杨允到苏坟拜谒,谓“两公之学实出其父老泉先生教也,虽眉汝之墓相望数千里,而其精灵之往来,必陟降左右。”遂置苏洵衣冠冢于两公冢右。这样,原来的二苏坟就成了三苏坟。

扩展资料: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柳永虽然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却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

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

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三苏坟墓今何在?

三苏坟墓三苏坟风景区位于河南省中部郏县县城西北二十余公里处,背靠嵩山之阳,身处汝水之滨,卧于小峨眉山麓之下;由“三苏坟”、广庆寺、三苏祠三部分组成;她得名于此处有“唐宋八大家”中的苏洵(衣冠冢)、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坟茔。到“三苏坟”游览交通非常方便,从郏县县城坐车还用不到三十分钟。

我还未将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就到了三苏坟风景区。将至“三苏坟”门口,远远地便看见甬道两侧成双成对屹然肃立的石柱、石马、石羊、石人、石虎、石狗等等。虽然已经遭到人为的破坏,但都是久经风霜的宋代原物。轻蹉微步迈过黄尘踏上台阶进入“三苏坟”院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明代学者王尚絅(1478--1531年,字锦夫,号苍谷,郏县李口乡人。

“中州六子” 之一)所建的石牌坊。额眉为“青山玉瘗”,楹联为苏轼《狱中寄子由》的诗句:“是处青山埋忠骨,他年夜雨独伤神”,均由王尚絅题写。其中额眉“青山玉瘗”和眉阴“祭三苏先文”题字为王尚絅临摹苏轼笔法。

苏东坡死后葬在哪里??

一代文豪苏东坡没有葬在老家四川眉山,也没葬在客死的常州,更没有葬在他曾经被贬谪的地方,而是葬在了河南郏县。 苏东坡为何选中郏县为他的最终归宿?是因为郏县风景秀丽与苏东坡的家乡四川相似,还是因为蜀道崎岖难以归葬?苏东坡的这个选择给后人留下了千古难解之谜,也给郏县平添了一种厚重。

此地宋时属汝州郏城钧台乡上瑞里,苏轼、苏辙兄弟葬此后就改称苏坟村了。“三苏坟”处在许(昌)洛(阳)古道上的小峨眉山麓,背靠嵩山奇峰,面对汝水旷川。“三苏坟”东西的两座小山由北向南逶迤而下,宛若两道剑眉。据郏县县志记载,苏轼生前多次路过此地,见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形似类其乡”,“美似家乡峨眉山”,就有了终老于此的愿望。

公元1101年,苏轼病死于常州,临终前,他给弟弟苏辙写信说:“即死,葬我于嵩山下,子为我铭。”第二年,苏辙和苏轼的幼子苏过一起遵照遗嘱将其从常州移葬于此。苏轼死前,苏辙就已经隐居在今天的许昌,谢绝宾客,闭门著书。

苏轼迁葬小峨眉后,苏过也迁到许昌定居,每年到父亲的坟上祭祀。苏轼、苏辙兄弟一生手足情深,患难与共。苏辙与夫人史氏相约,死后愿和兄长同葬一处。

公元1112年,苏辙在许昌去世,其子依嘱将他葬在苏轼身边,从此,这里被称为二苏坟。 到了元代至正年间,郏县县尹杨允到二苏坟拜谒。杨允认为苏轼兄弟之学皆出于其父老泉先生,苏洵葬在老家四川眉山,相距这里数千里,父子往来好不麻烦,于是在苏轼、苏辙两座坟墓之间为苏洵建造了衣冠冢,并在附近的广庆寺里建起了三苏祠。

这就是“三苏坟”的缘起。

继续浏览:

上一篇:普陀山位于哪里?普陀山是在哪个省哪个市哪个地方

下一篇:九华山是什么菩萨的道场?九华山是谁的道场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