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是哪位皇帝主持修建的?圆明园经过了哪几位皇帝修建
圆明园是康熙皇帝主持修建的。圆明园是康熙皇帝建的,然后由雍正、乾隆、嘉庆和道光扩充。十七世纪中期,清朝建立,入关后康熙他们很难适应那么炎热的气候,紫禁城经常发生火灾,加上康熙厌倦四面围墙的宫廷生活,所以才建立了宏伟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圆明园的寺庙园林,也是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侧面。安佑宫(鸿慈永祜),是按照景山寿皇殿的旧例建造的。用来祭奉康熙、雍正皇帝“神御”,是园内的皇家祖祠。宫为九间,正脊重檐歇山,以黄色琉璃瓦覆顶,是园内体量最大的一个建筑物。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圆明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是中国疆域《禹贡》“九州”之象征。各个岛上建置的小园或风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北岸的上下天光,颇有登岳阳楼一览洞庭湖之胜概。西岸的坦坦荡荡,酷似杭州玉泉观鱼,俗称金鱼池。

圆明园西部的万方安和,房屋建于湖中,形作卍字,冬暖夏凉,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雍正皇帝喜欢在此居住。圆明园北部的水木明瑟,用泰西(西泽)水法引水入室,转动风扇,“林瑟瑟,水泠泠,溪风群籁动,山鸟一声鸣”。乾隆皇帝喜欢在此消暑。长春园西湖中的海岳开襟,在白玉石圆形巨台上建有三层殿宇。
圆明园是哪个皇帝建的
圆明园是康熙皇帝建的,然后由雍正、乾隆、嘉庆和道光扩充。十七世纪中期,清朝建立,入关后康熙他们很难适应那么炎热的气候,紫禁城经常发生火灾,加上康熙厌倦四面围墙的宫廷生活,所以才建立了宏伟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最初紫禁城修建时,总设计师是雷金玉,康熙对他的设计很满意,当康熙想建圆明园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雷金玉,当然雷金玉的设计是参考康熙的想法。乾隆即位后,对圆明园进行大规模的扩充,然后有了圆明三园,在清朝中后期也有大规模的改造,可惜到了1860年,圆明园遭遇了浩劫,八国联军进入圆明园后疯狂抢劫和破坏,最后火烧圆明园,导致这座皇家园林被彻底毁坏。圆明园经过了哪几位皇帝修建
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
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扩展资料:圆明园是清代五位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长年居住、生活并处理朝政的地方,即所谓“以恒莅政”,或称之为“凡莅官治事,一如内朝”的一座大型宫苑,前后长达130余年之久(1723年到1860年)。
清王朝统治中国268年,全国的政治权力中心,实际上是由圆明园与紫禁城共同构成的。它与大内的不同之点,在于宫苑结合、以苑为主,是封建帝王“避喧听政”、“宁神受福”的理想场所。并形成了独特的帝后园居、官员奏事、禁园管理和护军拱卫制度。
清帝每年都有大半时间居住园中,并在此举行朝会,处理政事,设置有内阁、六部、军机处等中央政府各部院衙门的办事机构,成为封建王朝统治的中心。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突出的政治地位闻名于世,被誉为“万园之园”,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乾隆皇帝赞誉其“规模之宏敞,邱壑之幽深,风土草木之清佳,高楼邃室之具备,亦可称观止。
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法国大文豪雨果把圆明园和雅典的帕特农(Parthenon)神庙分别称为东西方艺术的代表,盛赞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的崇高典范”。清帝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他们通常是从正月灯节之前,就由紫禁城移来。届时皇太后、皇后嫔妃、皇子公主等眷属,都一同随往。
待入冬之后,皇帝又由圆明园迁回大内时,也是“宫眷皆从”。这种每年两度的浩浩荡荡大迁居,当时俗称为“大搬家”。但一年之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圆明园度过的。如雍正在圆明园度过十几年的帝王生活,除冬日在紫禁城略住几十日之外,主要在圆明园居住。
雍正十一年(1733),全年共计355天,胤禛有247天生活在圆明园,占全年天数的百分之七十。乾隆的活动范围较大,除紫禁城、避暑山庄、南巡、东巡等,他也是长期在圆明园居住。乾隆二十一年(1756),有闰月,全年共384天,乾隆外出巡游、行围、谒陵共109日,其余居大内118日,居圆明园157日。嘉庆之后,皇帝在圆明园居住的时间更长,尤其道光帝,每年在圆明园居住的时间一般要接近300天。
道光二十四年(1844),共347天。道光帝在圆明园居住达274天,在宫中居住仅73天,园居时间达全年的八成。该年冬至前道光帝奉太后回宫,次年正月初九就回到圆明园。
由此也不难看出皇室在圆明园生活居住的时间之长。圆明园是清代皇室优游享乐的地方。皇室成员们可以在河湖泛舟,在福海观赏龙舟竞渡、河灯、乘坐冰床游赏;在文源阁等藏书楼读书、在同乐园等戏台听戏、在山高水长欣赏元宵火戏。
在买卖街陶醉于模拟市井街市的风情;在北远山村、多稼如云等地享受农桑、田园、水乡的景致;在西洋楼欣赏各式各样的西式水法;他们还可以在园内拈香拜佛、登高揽胜、宴饮咏对。皇室贵族们在圆明园优美秀丽的环境中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由于清政府的逐渐衰落和西方列强的侵略,正是这凝聚着中国人民血汗和智慧的举世名园,竟然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野蛮洗劫,并被付之一炬。过后四十年,即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园内残存建筑,再次遭到官僚、地痞、奸商和军阀的破坏,此后,一代名园圆明园逐渐沦为了一片废墟。
圆明园是谁建的?
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
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外理政事,它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园于1860年(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劫掠焚毁。盛期圆明园北京西北郊一带具有山、泉、湖、沼之胜,历来是封建帝王及亲贵显宦缔构行宫苑园之所。至清代康熙、乾隆时期,社会经济有显著发展、国库充盈,清帝为了追求"宁神受福"的园居生活,从而在这一带兴起了空前规模的园林建设局面。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已初具规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
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并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
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圆明园: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至雍正末年,园林风景群已遍及全园三千亩范围。乾隆年间,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该园的主要园林风景群,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缕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字、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境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以及紫碧山房、藻园、若帆之阁、文源阁等处。当时悬挂匾额的主要园林建筑约达600座,实为右今中外皇家园林之冠。
圆明园是谁修建的
圆明园建于康熙46年,批准修建圆明园。它原是康熙赐给雍正帝第四子的花园。
龙在位60年间,除了继续修建和重修圆明园外,还在东侧修建了长春园,并入东南的蕲春园。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圆明园格局基本形成,嘉庆年间,蕲春园翻修扩建,成为主要园林之一。圆明园的总设计师雷金玉,在建造故宫时被康熙看中。但在实际建设中,大部分还是皇帝的意见,康熙、雍正、乾隆都亲自指导。扩展数据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海淀,毗邻颐和园。它由圆明园、长春园和蕲春园组成。占地35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是一座历时150多年,由无数能工巧匠管理的大型皇家宫殿。
圆明园这个名字是康熙皇帝命名的,康熙皇帝御书三字匾挂在圆明园大门上方。乾隆皇帝继位后,对圆明园的园林景观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建筑群体,在圆明园的东部和东南部修建了长春园和蕲春园(同治改称万春园)。这三个园林,都是由圆明园的管理大臣管理的,称为圆明三园。
在清朝中期,园林有许多增加和改变。
圆明园是清代哪位皇帝在位时建造的?\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
1722年雍正即位后,依照紫禁城的格局,大规模建设。到乾隆年间,清朝国力鼎盛,是圆明园建设的高潮,以倾国之力,空前的规模扩建圆明园,以后又经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续建,5个皇帝前后经过151年将其建成。役使无数能工巧匠,费银亿万建造经营而成。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收藏闻名于世。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然而不幸的是,这座名园于1860年10月被英法联军动掠焚毁,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惨痛的一页。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