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莱在哪?文莱
文莱位于亚洲东南部的婆罗洲北岸。北面濒临中国南海,东南西三面与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接壤,并被沙捞越州的林梦分隔为不相连的东西两部分,国土面积为5765平方公里。

基本情况
文莱达鲁萨兰国(马来语:Negara Brunei Darussalam),简称文莱(Brunei),位于东南亚的婆罗洲北岸。 和马来西亚的砂拉越、沙巴合称北婆三邦,是一个君主专制国家。人口45.95万(2019年),其中马来人占65.8%,华人占10.2%。国教为伊斯兰教。 首都斯里巴加湾市。

拓展资料
古称浡泥。14世纪中叶伊斯兰教传入,建立苏丹国。 16世纪初国力处于最强盛时期。16世纪中期起,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相继入侵。1888年沦为英国保护国。 1941年被日本占领。1946年英国恢复对文莱控制。1971年与英国签约,获得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外的自治。1984年1月1日完全独立,并于同年1月7日加入东盟。
文莱在哪
文莱,全名文莱达鲁萨兰国,位于婆罗洲北岸,南中国海南岸,亚洲东南部。整个国土被马来西亚所分割、环绕。
在东南亚,石油储量和产量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居第2位。文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文莱国教为伊斯兰教,苏丹是文莱伊斯兰教的领袖。在谷歌上有地图,不过要放大到200公里、100英里的时候才刚刚能看到,周围的明显标志是马来西亚、美里、斯里巴加市等。世博会的时候我去看过他们的展览,呵呵!嗯,明星 吴尊 就是文莱的。
文莱 在哪
汶莱(Negeri Brunei Darussalam) , 位于加里曼丹岛(旧称婆罗洲)的西北岸,面积5,765平方公里,国土被砂劳越州的林梦分割为东西互不相连的两部分。在地理上,汶莱与新加坡、马来半岛、泰国、越南隔着南中国海相望。
汶莱是亚洲古老王国之一,大约在第8世纪时建立王朝,十五世纪开始成为强大回教王国。后来西方殖民势力入侵,慢慢削弱了苏丹王国的统治势力,而在1888年成为英国的保护邦。1906年开始委任英国人作参政司,对国家的事务提出之咨询,1959年和英国谈商订立新宪法,成为自治邦,英国负责汶莱国之外交,安全与防务。 1984年1月1日汶莱获得全面独立,不久即加入联合国,并成为英联邦和亚细安成员国之一。汶莱以盛产石油和天然气闻名于世,并靠此两项资源而成为世界富国之一,其国民收入为2.5万汶元(合1.48万美元),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口只有33万700人(1999年统计),其中马来回教徒占绝大多数(67.4%);华人人口为49,300人,占总人口的14.9%,土著与其他种族约17.7%,马来人和华人和睦相处,互相扶持。
汶莱在哪啊?是哪个国家的?
汶莱(Negeri Brunei Darussalam) , 位于加里曼丹岛(旧称婆罗洲)的西北岸,面积5,765平方公里,国土被砂劳越州的林梦分割为东西互不相连的两部分。在地理上,汶莱与新加坡、马来半岛、泰国、越南隔着南中国海相望。
汶莱是亚洲古老王国之一,大约在第8世纪时建立王朝,十五世纪开始成为强大回教王国。后来西方殖民势力入侵,慢慢削弱了苏丹王国的统治势力,而在1888年成为英国的保护邦。1906年开始委任英国人作参政司,对国家的事务提出之咨询,1959年和英国谈商订立新宪法,成为自治邦,英国负责汶莱国之外交,安全与防务。1984年1月1日汶莱获得全面独立,不久即加入联合国,并成为英联邦和亚细安成员国之一。汶莱以盛产石油和天然气闻名于世,并靠此两项资源而成为世界富国之一,其国民收入为2.5万汶元(合1.48万美元),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口只有33万700人(1999年统计),其中马来回教徒占绝大多数(67.4%);华人人口为49,300人,占总人口的14.9%,土著与其他种族约17.7%,马来人和华人和睦相处,互相扶持。--------------------------------------------------------------------------------华人移民汶莱古称渤泥国,在宋元时期,汶莱和中国有着贸易关系,中国商人已有在汶莱歇脚的记录。
1972年,傅吾康(Wolfgang Franke)在汶莱发掘得南宋古墓碑,从墓碑镌刻的文字,可知该碑立于1264年。墓主是蒲氏,可能是泉州回教徒。据传说,明末清初时金门人闽浙总兵黄顺庆流落汶莱,被汶莱苏丹召为驸马。
由于乡亲关系,当时即有金门人移居汶莱。此说尚待考证,但1600年代,汶莱的黄金,胡椒及其它香料无疑会吸引大批华商到来定居。17世纪后期,汶莱地方动荡不安,华人帆船与居民才不得不离境,不过到了18世纪初,华人又卷土重来,建造船只,栽植胡椒,成了汶莱王国当时最主要的岁入源泉。
据汶莱第一次人口调查显示,1911年汶莱的华人有736人。1929年,汶莱发现了富饶的油田,华人移民蜂拥而至。这期间,从砂劳越、新加坡与香港的华人技工来到汶莱,在石油工业中寻找工作,其它华人则从事耕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汶莱加速发展步伐,铺设基础设施,制造了很多就业机会,从而吸引更多华人移民的迁入。
到了1991年,华人人口已达40,621人,但其中一半是手持1至3年短期工作准证的临时居民。在52%的华人永久居民中,只有23%是公民,剩下的29%尚未取得公民权。--------------------------------------------------------------------------------华人社区汶莱华人聚居在城市的现象特别明显,他们主要聚居在汶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Bandar Seri Begawan)、马来奕市(Kuala Belait)、诗利亚市(Seria)与都东市(Tutong)。斯里巴加湾市是行政、贸易与商业中心;马来奕市与诗里亚市位于马来奕县,是油田分布地,都东市周围则为农业区。
汶莱华人社区由福建人(主要是金门人)、广府人、客家人、海南人、潮洲人与兴化人等组成,这些方言群分布在不同的地域:福建金门人聚集在首都;客家人、广府人与海南人则分布在马来奕县。--------------------------------------------------------------------------------经济活动二十世纪初期,汶莱华人或从事农耕,或经营小生意,以维持生计。1960年,随着汶莱基础设施的扩建,引进了许多华籍工程师,技术人员,机器技师,专业人士,销售人员,建筑工人与经理,华人职业范围因此扩大了。90年代,华人在批发业,零售业,饮食与旅馆业占有重要比例(36%),其次是建筑业,占20%。
其余华人则从事金融、保险、产业与商业的投资或在这些行业服务。建筑业工人多来自东马与西马,多数是临时工人。华人建筑公司承建斯里巴加湾市一些宏伟的高楼大厦,如苏丹旧皇宫、汶莱博物馆、国会大厦等。
此外,华人为响应1980年代政府推行经济多元化政策的呼吁,也开始向制造业投资。--------------------------------------------------------------------------------政治地位汶莱在宪制上实行君主立宪制,世袭的苏丹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同时担任总理和国防部长要职。官方语言为马来语,回教为国教。
而以马来、回教、君主为国家立国观念。因此华人并不享有政治地位,也不允许成立政治团体和政党。华人要成为汶莱国公民,须在当地住上20年,并需通过马来文考试,甚是不易。汶莱现有人口近五万人,其中取得汶莱国籍的不到1万人。
--------------------------------------------------------------------------------社团组织汶莱政府允许华人结社活动,目前大约有40个社团,每个社团多则达
三.四百人,少则几十人的也有。有的社团人员相互有交情,也有一人参加几个社团的。因汶莱华人人口少的关系没有宗亲会与姓氏社团。
现有社团主要分地缘、业缘、学缘、宗教、文学、福利与互助、文化与娱乐及体育等八类。其中较为活跃的社团有以下19间:地缘性社团1.马来奕琼侨公会2.马来奕福州公会3.客属公会4.琼州公会(斯市)5.广惠肇公会6.大埔同乡会7.福建会馆业缘性社团8.斯市中华商会9.马诗中华商会10.马诗华人机器公会11.汶莱建筑商公会学缘性社团12.汶莱留台同学会13.汶中校友会14.中正校友会宗教团体15.腾云阁文学团体16.汶莱留台同学会写作组文化与娱乐会社17.汶莱群声音乐社18.斯市广惠互助社体育团体19.汶莱篮球总会--------------------------------------------------------------------------------华文教育为教育华人子弟,汶莱华人早在1916年就开始兴办学校。根据汶莱政府公报,汶莱第一所华文学校创办于1916年,即现在斯市中华中学的前身-汶莱市中华学校。1931年1月,马来奕县华人亦倡办了中华学校;至1938年诗里亚华社亦创办了中正学校。
汶莱现有华校共8间(5间小学与3间中学),它们并非直接由会馆创办,但会馆每年都有所捐献;很多会馆的理事也兼任学校董事。汶莱华校,无论规模之大小,地区之远近,除华文之传授外,同时传授国文及英文,以配合政府推行之双语政策。而华人之固有文化风俗,道德伦理之传授,尤为重视。
由于学校传授三种语文,并在教育政策上配合政府之教育政策,故在招生方面并不局限于华裔;许多巫籍、印籍及其他土著学生也报读华校,人数有日增之趋势。名校之师资除本地教师外,也聘请亚细安成员国之合格专业教师执教,而其中以马来西亚之教师占大多数;其中数间华校更有政府委派之校长,以协助校务及行。
文莱酒店是哪国的,文莱是个什么地方
文莱是个国家,飞轮海里的吴尊就是文莱人简史 文莱从8世纪起就是人类居住地之一,13世纪成为一个伊斯兰国家。14世纪下半叶,文莱是以瓜哇为基地建立的麻喏巴歇帝国的属国。
文莱王室编年史只记载了历代苏丹的名字,但其在位确切年代不详,苏丹国的起源日期亦无法确定。1888年文莱为英国保护国。1941年至1945年被日本军队占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文莱再度沦为英国保护国。从1948年起至1959年第一部宪法颁布之日为止,一直由英国任命的沙捞越总督作为文莱的高级专员。1971年11月,英国和文莱签约,文莱获得了“完全的内部独立”,英国仅保留其负责文莱的国防和外交事务的权利。1984年1月1日文莱获得完全独立,随即被接纳为联合国、英联邦和伊斯兰会议组织的成员国。
地理位置 位于东南亚,在加里曼丹岛北部。北滨南中国海,其余疆域与马来西亚的沙捞越接壤,并被其分割成不相接连的两部分。 文莱帝国酒店十万元一晚的帝王级享受,对于懂得享受和追求奢华感觉的人士绝对是最佳的选择。
开业4年的帝国酒店是豪华避世胜地,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度假村之一,总面积超过180公顷(445英亩),拥有一个由高尔夫著名设计师Jack Nicklaus设计的高尔夫球锦标赛场地,住客置身其中可同时欣赏南中国海的美丽景色。
文莱有哪些历史源流?
文莱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绚烂的国家,位于加里曼岛的西北部,南临中国海南岸,与中国的南沙群岛邻近。在地球上地处北纬4°至5°5′、东经114°2′至115°22′之间,赤道以北443千米。
文莱的全称是“文莱达鲁萨兰国”,意思是“和平之地”,寓意和平安详,又名文莱伊斯兰教君主国。文莱热带雨林茂密,全境75%被森林覆盖,森林郁郁葱葱,宛如一块璀璨的碧玉镶嵌在南中国海的南岸。文莱地形特点突出,沿海地区为狭长的平原,而内地多山,东部由广阔的沿海平原向内地延伸为崎岖的山地,西半部为丘陵低洼地。巴贡山是文莱的最高山峰,海拔1841千米。全国有四大河流:文莱河、都东河、白拉奕河及淡布隆河。文莱是一个和谐美好的国度,在这个美丽的国度里流传着一个经典的神话故事,也就是文莱第一位国王的故事。据说在文莱的湾林梦河边有一枚神奇的鸟蛋,一世苏丹的父亲是从这枚鸟蛋中诞生的,人们将其称为神仙。
这位神仙娶了一位当地部落的女子为妻,他妻子怀孕后,特别喜爱吃怪异的食物,为了给妻子寻找到这些食物,一世苏丹的父亲便带着工具,远离皇宫去他乡寻找。在到达一条河边时,一世苏丹的父亲与这里的一个部落的女子结婚,在女子怀孕后,他留下了一个记事本和指环给女子与未出生的孩子,然后继续上路寻找食物。如此往复,在文莱湾地区,他一共娶了14个妻子,生了14个孩子,并且都留下了同样的信物,这些孩子长大后离开母亲,都想寻找到父亲,于是他们拿着信物去找父亲。
14个孩子相聚,虽然同父异母,但是他们都很团结和睦,推选了有智慧且英俊的阿旺·阿拉克·贝塔塔尔为首领,其他的则为军队首领,他们获得了文莱湾地区人民的信任,征服了周边许多岛屿,修建了很多建筑,形成了很多只属于文莱的习俗和社会文化,阿旺·阿拉克·贝塔塔尔也成了文莱的一世苏丹。从苏丹的建立到后来文莱的独立,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不断向前发展,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文莱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和谐而又美好,因此文莱也是宁静的代名词。
文莱这个国度似乎是伴随着美好的神话故事诞生的,而它那具有神秘色彩的文化艺术也在此刻慢慢地发芽。关于文莱的古代时期,目前没有过多的文字资料介绍,大多是通过考古资料或者事件论证而知晓。最早的文字记载主要来源于中国,早在公元
5.6世纪,中国史书就对文莱早期历史有记载,中国当时称文莱为“婆黎”,而在公元977年后,又改称为“渤泥”,当时文莱领导着周边许多岛屿,算是海上强国。在14世纪,周边的满者伯夷王朝向外扩张,文莱遭到进攻,被夺走大量财富,沦为满者伯夷王朝的附属国,为了摆脱不利局面,有个名叫阿旺·阿拉克·贝塔塔尔的男子向马(梀)加王国求助,随后他与这个国家的公主结婚,增强了国家实力,他也成了文莱的一世苏丹。
苏丹国建立后,国王阿旺·阿拉克·贝塔塔尔对伊斯兰教非常重视,15世纪的文莱几乎成为一个完全的伊斯兰教国家,也正是由于文莱对伊斯兰教文化的吸收,因此在许多舞蹈艺术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伊斯兰教文化的影子。伊斯兰教是一个信仰和平的宗教,与文莱舞蹈一样,和谐、和善的精神一直是它的传统与宗旨。古时文莱受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六甲地区的影响,其中,在宫廷礼仪方面,文莱主要受印度的影响,而在其他方面则受马六甲的影响更大一些。随着几世苏丹的更替以及伊斯兰教的盛行,文莱的国力日益强盛,文莱也成了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中心,同时借助伊斯兰教,许多阿拉伯和印尼的穆斯林商人云集文莱,使得文莱成了阿拉伯世界与东南亚海上贸易的中心。
这个时期,文莱舞蹈吸取了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舞蹈精华,文莱的宫廷舞蹈也发展迅速,培养了大批宫廷舞蹈艺术家。随着西方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商品经济刺激了西方商人和贵族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当时富足的东方就成了他们侵略的理想之地,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文莱的舞蹈艺术受到了外来文化的一些影响。从15世纪起,也正是文莱宫廷舞蹈的发展时期,西欧的一些国家开始寻找通往东方的海上航线。首先是葡萄牙,葡萄牙王室不断派出人员去寻找通往东方的海上航线,最终派出的人员到达了东方,这条航线的开通也为葡萄牙在东方的殖民奠定了基础。
后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都先后到达东南亚地区,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文莱也先后遭到了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的殖民入侵。因此,至今我们所看到的一些文莱舞蹈的服饰中仍然保留着一些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服饰特点。这一时期,西方列强的入侵,不仅有政治、经济上的涉入,还有文化、艺术的渗入,如西班牙、葡萄牙等舞蹈的流行。
这些国家文化的侵入对文莱的传统舞蹈有一定的冲击。1950年,文莱28世苏丹致力于实现文莱的自治,他主张文莱实行内部自治和一定程度上的议会民主,除了苏丹和王室寻求文莱自治外,文莱的草根民族主义者也为文莱的独立而努力。苏丹不断地与英国谈判,最后签订了《文莱英国友好合作条约》,条约于1983年12月31日起生效,这一条约的签订保证文莱拥有了对自己国家的主权,同时在许多方面也获得了自由。
1984年1月1日,许多人冒雨在清真寺前欢呼自己国家的新生,文莱的彻底独立,标志着文莱开启了新的征程。从文莱的历史发展脉络来看,文莱舞蹈的多元化与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周边国家的影响不无关系,伊斯兰教文化和印度文化都影响着文莱的艺术文化。如文莱唯一的陆上邻国马来西亚,双方在民族构成、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等方面都有很强的同源性。
上一篇:甘薯是什么?甘薯是什么东西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