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长征一号火箭是谁发明的?中国第一个火箭叫什么

长征一号火箭是谁发明的?中国第一个火箭叫什么

最佳回答2022-11-24

长征一号火箭是钱学森发明的。众所周知,长征一号火箭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第一枚自主研制的运载火箭,它把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太空,宣告我国首次突破第一宇宙速度,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但长征一号火箭交由火箭院研制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长征一号火箭是谁发明的

长征一号第一、二级采用液体燃料发动机,第三级采用固体燃料发动机。该火箭于1965年启动研制;1970年4月24日首次发射,成功将东方红一号送入轨道;1971年3月3日第二次发射,成功将实践一号科学试验卫星送入轨道。长征一号作为中国研制的第一代第一型运载火箭,拉开了中国进军太空的序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空间大国。

长征一号火箭是谁发明的

钱学森于1934年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5年由第七届庚子赔款公费赴美进修;1936年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西奥多·冯·卡门;1939年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之后留下任教;1945年被派赴德调查纳粹德国火箭科技;1955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争取下,以朝鲜战争空战中被俘的多名美军飞行员交换回中国;1956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1957年出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同年补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并出任首届主任;1984年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1986年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全国委员会主席;1986年至1998年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中国第一个火箭

我国发射的第一个火箭是:长征一号火箭。长征一号(CZ-1)是为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而研制的三级运载火箭,全长29.46米,最大直径2.25米,起飞质量81.5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300千克。

1969年11月,长征一号火箭首次试飞,由于第2级故障,未能入轨。1970年4月24日,首次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送入太空。研制历程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同年,国防部五院一分院(1964年改为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院)组建成立。

当时的中国,火箭事业几乎为零。1958年5月,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1960年11月5日,我国近程导弹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从此具备生产、制造导弹的能力。

1962年3月21日,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失败。1963年4月2日,国防部五院科技委召开年会,由钱学森主持,讨论通过了国防部五院一分院提出的“地地导弹技术发展途径”,确定了导弹技术发展的方向。1964年6月29日,地地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从此具备自行设计导弹的能力。

1964年,著名科学家赵九章向周恩来总理提交了一份关于“尽快全面规划中国人造卫星问题”的建议书。1965年1月,时任国防部五院副院长钱学森向国防科委和国防工办提出“制定我国人造卫星研究计划”,受到了以周恩来为主任的中央专门委员会的高度重视。1965年2月18日——3月7日,第七机械工业部党委和第一研究院党委召集会议,经反复讨论和研究,提出在1971年完成“八年四弹”(近程导弹,中程导弹,远程导弹和洲际导弹)的具体实施步骤。

1965年4月,国防科委综合各方面意见,形成了《关于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方案报告》,提出在1970年到1971年间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设想。报告建议:卫星工程总体和卫星本体由中国科学院负责,运载火箭由第七机械工业部负责,地面观测、跟踪、遥测等系统以第四机械工业部为主、中国科学院配合。1965年5月4日,中央专委第12次会议讨论了《关于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方案报告》,并作出了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决定,代号“651”。1965年7月,中国科学院提出我国人造地球卫星规划方案。

1965年10月20日至11月30日,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工委的委托,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和工作安排会议”(代号为651会议)。初步确定了卫星方案,并将运载火箭总体设计的任务分配给上海机电设计院(1965年迁北京后改称第七机械工业部第八研究院)。1966年1月,根据国防科工委要求,第七机械工业部确定发射第一颗卫星的运载火箭第
一.二级在远程液体导弹基础上进行设计,有关改变飞行程序和弹道计算的工作由第一研究院承担。1966年3月22日到3月29日,在北京召开了我国第一个人造卫星地面系统会议(代号为651地面会议),讨论和确定651任务地面系统方案、分工以及具体落实。

1966年4月18日至28日,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召开了“人造卫星轨道选择会议”。会议提出了选择轨道倾角的五条原则,并确认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轨道倾角应在60度和70度之间。1966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定名为东方红一号,运载火箭定名为长征一号(CZ-1),整个工程代号为“651”工程。1966年12月2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中程导弹首次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从此具备自行研制导弹的能力。

1967年11月1日,国防科委决定将长征一号的研制任务由第八研究院转交给第一研究院。1967年12月,上级决定抽调第一研究院一部副主任孙家栋等18名技术骨干支援组建空间技术研究院。1969年9月上旬,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完成了试车工作。

1970年2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合练火箭出厂,到酒泉发射场进行靶场合练。1970年3月26日,长征一号火箭出厂。1970年4月8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场技术阵地完成第一次总检查。

1970年4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听取了长征一号测试检查情况、东方红卫星测试检查情况以及发射准备情况。16日周恩来总理同意摘掉过载开关,批准长征一号火箭转往发射阵地。1970年4月24日凌晨,毛泽东主席批准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1970年4月24日21点35分44秒,长征一号升空,21点45分23秒卫星入轨。

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震动了世界。

中国第一个火箭叫什么

我国发射的第一个火箭是长征一号火箭。长征一号(CZ-1)是为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而研制的三级运载火箭,全长29.46米,最大直径2.25米,起飞质量81.5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300千克。

长征一号已经退役。长征一号的
一.二子级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惯性制导、三轴姿态稳定;三子级采用固体发动机、自旋稳定,无制导。

中国火箭历史发展

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继1962年3月21日首次试验失败之后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1966年11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始立项研制;1966年12月26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1970年1月30日,中国研制的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使中国具备了发射中低轨人造卫星的发射能力;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在甘肃酒泉航天发射基地由“长征一号”火箭发射成功;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标志着中国具备了发射高轨道人造卫星的发射能力;1981年9月20日,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这是中国第一次一箭多星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1990年4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标志着中国航天发射服务开始走向国际市场;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中国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扩展资料:1980年5月18日,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获得了圆满成功。

这次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是继我国进行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研究和发射人造卫星成功后,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里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就。我国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后,逐步实现了系列化、通用化和商业化,还开始为国外用户提供服务。“七五”期间,我国共成功地发射了14颗人造地球卫星,其中12颗是通过运载火箭发射完成的。1990年4月,长征三号火箭将“亚洲一号”卫星送上天,使我国的运载火箭正式进入国际发射市场。

1992年,长征火箭又成功发射了“澳星”和“瑞星”,进一步增强了我国航天技术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继续浏览:

上一篇:美国独立宣言的时间是?美国独立时间是1776还是1783

下一篇:夹竹桃有剧毒吗?夹竹桃有毒吗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