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次东渡日本的僧人是谁?我国唐代哪位高僧为了弘扬佛法
六次东渡日本的僧人是鉴真。据《宋高僧传》等记载,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人。自幼出家,曾游历洛阳、长安等地,究学佛教三藏。后归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法。天宝元年应日本留学僧荣叡和普照之邀,决定赴日弘布戒律。

生平事迹
天宝十二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等人到扬州向他致礼,并邀其“向日本传戒”,于是决定第六次东渡,于日本天平胜宝五年(754)底,与比丘法进、昙静、尼智首、优婆塞潘仙童等一行在日本萨摩秋妻屋浦(今日本九州南部鹿儿岛大字秋目浦)登岸。次年被迎入首都奈良东大寺。不久,为日本天皇、皇后、太子等人授菩萨戒;为沙弥证修等440余人授戒;为80余僧舍旧戒授新戒。自是日本始有正式的律学传承。

对日本的影响
鉴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在营造、塑像、壁画等方面,他与弟子采用唐代最先进的工艺,为日本天平时代艺术高潮的形成,增添了异彩。如唐招提寺建筑群,即为鉴真及其弟子留下的杰作。整个结构和装饰,都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色,是日本现存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鉴真去世前,弟子们还采用干漆夹纻法这一技艺,为他制作了一座写真坐像,日本奉为国宝。1980年2月,日中友好团体为了增进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下去的情谊,曾将坐像送回北京、扬州两地供中国人民和佛教徒瞻礼。
鉴真东渡 历史上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了多少次
历史上的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了七次。鉴真东渡指的是唐朝时期的鉴真和尚,前往东瀛也就是日本传授佛教,鉴真和尚曾经先后六次到达过东瀛,坚持不懈的传播者唐朝的多方面文化成就,并且给东瀛带去了许多的文物和书籍。
促进了日本的佛学,医学,建筑学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了当时中日人民和佛学界极大地尊重,并且使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扩展资料:鉴真去日本之前,日本的和尚鱼龙混杂,佛教声誉受到极大的影响,为了规范日本佛教,日本政府便想聘请大唐名僧赴日讲佛授戒。到达中国的遣唐使听说扬州大明寺的鉴真不仅仅是一位受具足戒的高僧,而且在建筑、绘画,尤其是医学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诣,于是前去拜访,请求鉴真去日本弘法。当时的航海科技并不发达,东渡可谓九死一生,鉴真当时已经54岁,有弟子劝道: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但鉴真态度非常坚决: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于是,才有了名扬古今的鉴真东渡。第一次东渡,因为同行者的背叛诬告,无法成行,第二次东渡,遭遇大风,无奈返航,第三次东渡,航船触礁,在荒岛上忍饥三日。第四次东渡,被官府截回,不了了之,第五次东渡最为悲壮,已经60岁的鉴真从扬州出发,刚过狼山附近,就遇到狂风巨浪,在一个小岛避风。一个月后再次起航,走到舟山群岛时,又遇大浪,第三次起航时,风浪更大,向南漂流了14天,靠吃生米、饮海水度日,最后抵达海南岛南部靠岸。
归途中,鉴真因长途跋涉,过度操劳,不幸身染重病,双目失明;第六次东渡,鉴真跟随日本遣唐使的船队,历经风浪才最终抵达日本。鉴真一行前后历时十二年,六次启行,五次失败,航海三次,几经绝境。先后有三十六人死于船祸和伤病,二百余人退出东渡行列。
鉴真不仅给日本带去了佛法,而且带去了大量医学、香料、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等方面的资料。由于已经双目失明,鉴真通过耳听的方式帮助日本僧人校正了大批佛经,又用舌尝的方式为日本修正了药典。
我国唐代哪位高僧为了弘扬佛法,曾经六次尝试东渡日本并最终取得成功?
鉴真和尚鉴真(688年—763年6月25日),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曾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的高僧是谁?
鉴真原姓淳于,14岁时在扬州出家。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
他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唐玄宗时应日本僧人邀请6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的僧人是谁。
好像是鉴真哥哥……鉴真(688~763)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
753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吉备真备、晁衡等人来到扬州,再次恳请鉴真同他们一道东渡。当时唐玄宗崇信道教,意欲派道士去日本,为日本拒绝,因此不许鉴真出海。鉴真便秘密乘船至苏州黄泗浦,转搭遣唐使大船。随行人众24人,其中僧尼17人。11月16日,船队扬帆出海,此时,普照也于余姚赶来,11月21日,鉴真所乘舟与晁衡乘舟失散,12月6日剩余两舟一舟触礁,12月20日,抵达日本萨摩。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