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是怎么灭亡的?宋朝是怎么灭亡的
北宋灭亡过程:公元1125年,金国灭掉了辽国,开始了征服大宋的战争,他们一路南下,终于在1127年把大宋的两位皇帝,徽宗和钦宗,跟一大批皇室成员劫掠到北方,这个事件就是有名的“靖康之耻”,北宋王朝从此灭亡。

在这场巨变中,宋钦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幸运地逃了出来,他在南京登基称帝,继承了大宋政权,开启了南宋王朝。南宋王朝一开始就是在屈辱中诞生的。建立之后,军事上也节节败退。高宗刚刚建立的小朝廷在战火中四处逃亡,最危险的时候,甚至只能逃到海上避难。南宋朝廷建立不久,高宗皇帝就不顾身边大臣的反对,开始一次次派遣使臣向金国求和,把父母的奇耻大辱完全抛到脑后了。

北宋灭亡的原因归结成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王安石变法为代表的改革,所以南宋初期就开始不断试图清除掉王安石变法的影响,所有人都不敢再提出改革的建议,改革的大门彻底关闭了;另一个原因是道德堕落,所以士大夫开始强调道德建设对于国家复兴的意义,开启了重回道学的大门。一道门关上,另一道门开启,这就是转向的开始。
北宋是怎么灭亡的?
宋徽宗是一个腐朽荒淫的皇帝。正当宋朝统治者纵情享乐的时候,长期生息在我国东北的女真族勃然兴起,政和五年,在松花江边建立起女真奴隶主的金政权。
几个月后,金兵继续南侵,逼近宋的都城汴京(河南开封)。宋徽宗闻讯,惊恐万状,急忙宣布退位,将皇位传给皇太子赵桓,这就是宋钦宗。宋钦宗也是一个十分昏庸的皇帝,既贪生怕死,又妒贤忌才。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军兵临城下。闰十一月,金军攻人汴京,把城里的财物抢劫一空,又驱赶着徽宗、钦宗和后妃、宫女等几千人撤出汴京,北宋王朝就这样灭亡了。
宋朝是怎么灭亡的?
宋朝灭亡原因:1.宋朝朝廷上上下下贪生怕死软骨头。2.宋朝从皇帝到大臣推行的是抗战有罪,卖国有功的国策。
文天祥死的时候,连报国的宋朝都不复存在了,相反蔡京、高俅、秦桧、贾似道卖国求荣升官发财。3.宋朝从来就是重文轻武,军队不堪一击。4.宋词靡靡之音使得整个国家只知道附庸风雅,不懂得居安思危。5.在宋朝凡是救国救民的人都没有好结果,从寇准、王安石到李纲;从宋神宗到宋孝宗,无论抗战的皇帝还是大臣不是被杀被贬就是死后被清算。拓展资料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北宋和南宋,历十八帝三百二十年。宋朝灭亡时间北宋:1127年,金兵攻克东京,北宋灭亡。 南宋:1279年,在厓山海战中,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宋帝昺跳海而死,南宋亡。
北宋是怎么灭亡的
首先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是因为发动兵变才得以黄袍加身,一开始它是后周的一位臣子,发动兵变后夺取了柴宗训的江山,并且还将国号改为“宋”。赵匡胤上位之后就在想,自己之所以能够得到江山,就是因为后周给的权太大了,因此他很怕同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所以才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也就是说能打仗的将军都被赶回家了。
赵匡胤死后,它的弟弟赵光义上位,这个弟弟也是干啥啥不行,误国第一名。为了防止兵变,他一而再再而三,贬低军人的社会地位,就连军队战略战术建设都没有人重视了,也就是说从这时候开始,北宋的军队就跟摆设差不多了。后来面对金人的强烈攻势,北宋军队完全无法抵挡,就连皇帝一家老小都被金人给抓走了。那么问题来了,杨家将在历史上被传得那么厉害,为什么北宋还会灭亡呢?首先杨家将的创始人杨业,在战场上确实是骁勇善战,深得北宋皇帝的信任,因此当时边疆的安宁都得依靠杨业。后来杨业战死,他的儿子杨延昭扛起杨家将的大旗,为北宋驻守边疆二十多年。期间多次抵御辽国的进攻,杨家将的第三代代步人物是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虽然说他是一名武将,但当时北宋的大臣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多次抵御外族入侵,为北宋立下赫赫战功。但杨文广死后杨家将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等到北宋灭国时,杨家的后人多半是,在军中做一些小头目,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影响力了。
北宋是如何灭亡的?
北宋是如何灭亡的?养老咨询高广银2019年02月13日 · 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工程师北宋是怎么灭亡的,这是一切发生的起点。北宋虽然也时刻面临着来自北方辽国的威胁,但是还不至于对帝国的统治造成根本打击。
他们一路南下,终于在1127年把大宋的两位皇帝,徽宗和钦宗,跟一大批皇室成员劫掠到北方。这个事件就是有名的“靖康之耻”,北宋王朝从此灭亡。在这场巨变中,宋钦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幸运地逃了出来,他在南京登基称帝,继承了大宋政权,开启了南宋王朝。你看,南宋王朝一开始就是在屈辱中诞生的。建立之后,军事上也节节败退。高宗刚刚建立的小朝廷在战火中四处逃亡,最危险的时候,甚至只能逃到海上避难。南宋朝廷建立不久,高宗皇帝就不顾身边大臣的反对,开始一次次派遣使臣向金国求和,把父母的奇耻大辱完全抛到脑后了。
在1129年的求和文书中,他甚至非常谦卑地写到:目前的状况是,我们想要防御,却缺乏人力,想要逃跑,却又无处可藏,所以,只能乞求达成和解。高宗这样说,可以说是完全不顾廉耻了。在这场巨变面前,一些士大夫也表现得非常卑劣可耻。
这些人原本标榜忠诚和节操,结果在金兵逼近北宋都城开封的时候,他们居然主动投降,甚至逼皇帝出城,让皇帝成了俘虏。皇帝昏庸懦弱,同僚毫无节操,这都让那些希望重振国家的士大夫受到了巨大冲击,他们越来越清晰的意识到,国家的强大不能只靠军事力量,拯救社会的唯一的出路是道德重建。所以,那些有责任感的士大夫,就开始认同北宋时道德保守主义者的看法,反对改革和变法。
他们认为,北宋灭亡的原因正是王安石变法带来的制度变革。宋神宗时,王安石在皇帝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希望通过制度改革增强国家力量,当时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主义者就激烈地反对他。神宗去世以后,哲宗即位,司马光重新执政,废除了新法。因为哲宗的第一个年号是元祐,保守派就被称为元祐党人。
我们可以说,在那之后宋代的历史,几乎就是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也就是元祐党人,轮流主政的历史。1093年至1125年,北宋覆灭前夕,元祐党人失势,改革派重新执掌朝政。只不过,这个时候的改革派,已经彻底失去了王安石变法的理想主义色彩,对制度改革毫不用心,道德上也无所顾忌,只关心党派斗争,关心怎么打压对手。特别是徽宗时期,蔡京专权,他借机极力打击保守派力量,把元祐、元符时期反对变法的司马光、苏轼等一共309人都定为奸党,甚至把他们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昭告天下,想让元祐党人永远不能洗脱罪名,他们的子孙也永远不能在京城做官。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元祐党籍碑”。所以,南宋的士大夫一致认为,是改革派执政最终断送了国家的命运。在南宋初期的朝堂上,那些原本支持变法的官员一个个都噤若寒蝉,不敢出声,而保守派大多侃侃而谈,批评变法。他们先是批评蔡京,后来,高宗皇帝直接越过蔡京,把矛头指向王安石,说大家只知道蔡京的罪行,实不知国家的危机从王安石变法开始就已经开启了。
有保守派官员甚至说,王安石的学术不灭,国家就永远不会复兴。朝廷首先把王安石的牌位从神宗的宗庙里请了出去,这就意味着不再承认他曾经享有的地位。接着又撤销了曾经封给他的爵位,并且把任命状从历史记录中删除,好像这件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从此以后,所有士大夫都对“变法改革”这个词避之唯恐不及,任何涉及改革的建议都成了离经叛道的言论。虽然南宋周围有很多强敌,急需做出一些积极有为的改变,但是,改革的大门还是彻底关闭了。保守主义者掌握了话语权,他们真诚地认为,制度上的变革不会带来什么好的结果,国家最需要的还是道德重建。
这符合传统儒家的看法,当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得有道德的时候,国家自然就会强盛起来。为了重建道德,保守派士大夫想到的道路就是重新回到北宋的道学传统,回到人的内心去建立有道德的人格。士大夫把北宋灭亡的原因归结成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王安石变法为代表的改革,所以南宋初期就开始不断试图清除掉王安石变法的影响,所有人都不敢再提出改革的建议,改革的大门彻底关闭了;另一个原因是道德堕落,所以士大夫开始强调道德建设对于国家复兴的意义,开启了重回道学的大门。一道门关上,另一道门开启,这就是转向的开始。
北宋是如何灭亡的?
宋朝的最高统治集团虽然把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的土地和人民全部割归金朝,三镇的人民却起而抗拒,“怀土顾恋,以死坚守”。北归的金军并不能凭靠宋朝最高统治集团的无耻诺言而占有三镇。
于是在靖康元年八月,金军再次南侵。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仍分东、西两路进兵。这时,宋将王禀坚守太原已八个多月,因粮尽援绝,九月初被攻下。东路金军也于十月初攻入河北路的重镇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宋钦宗惊慌失措,召集百官商议是否如约割让三镇事。这时,种师道已死,李纲贬官,主和派唐恪、耿南仲等控制朝政,坚主割地,遣返各地的勤王军,撤除京城的防御工事。金军渡过黄河,完颜宗翰向宋朝提出,要划黄河为界,河东、河北地归金。
宋钦宗一一答应,并且亲自下诏给两路百姓,劝谕他们“归于大金”。十一月,金军前锋到达东京城外。闰十一月初,金军攻城。
城内兵力有限,士气不振,宋廷于危急之际竟派郭京带领“六甲神兵”出战,大败逃散,东京城破。宋钦宗派宰相何栗去金营求和,完颜宗翰、完颜宗望要宋钦宗前往商议割地。宋钦宗亲去金营求降,献上降表。
从靖康元年十二月起,金军大肆搜括宋朝宫廷内外的府库以及官、民户的金银钱帛。靖康二年四月,金军俘虏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人北撤。宋朝皇室的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也被搜罗一空,满载而去,北宋从此灭亡。
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是靖康之变。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
靖康之变后,北方的经济重心已然受到很大影响,加之无数难民迁至南方,必然导致经济中心南移。在经济重心南移的同时,北方少数民族也不断融入汉族的生活区域中,南北方民族的生产技术互相借鉴,生活习惯和民族文化也不断融合。战争结果——北宋灭亡北宋灭亡后,已经退位的宋徽宗赵佶与北宋皇帝钦宗赵桓以及皇室、皇族、贵戚、近臣、各种工匠等14000多人,被押往金国。徽、钦二帝先后被囚禁在燕京(今北京)、中京(内蒙宁城县)、上京(黑龙江省阿城市)、韩州(辽宁省昌图县)等地,最后迁徙至五国城(黑龙江省依兰县)。徽、钦二帝在五国城囚禁的时间最长。钦宗后被迁往金上京及燕京,最终于被俘29年(1156年)后死于燕京。徽、钦二帝在金兵的押解下,一路北行,宋徽宗被金帝辱封为昏德公。
从汴京到韩州期间,基本上处于辗转迁徙过程,到了五国城后,囚禁生活才稳定。天会十三年(1135年),徽宗由于8年的俘虏生活,有家不能归,有国不能回,精神上始终处于落魄他乡的压抑状态,再加上身患重病,于四月病故。靖康之变后,金朝授意宋在汴京的其余官僚议立伪政权。
汴京的一些官吏、人民等向金军请求复立赵氏,被金军拒绝。经过反复商议,金军绝不允立赵氏,所以二月十一日,宋百官议立张邦昌。在金兵的压力下,十三日,留守司、开封府召集文武官员、僧道、军民并到宣德门集议拥戴张邦昌事。
南宋政权建立之后,李纲等议张邦昌僭逆及受伪命,要求给予处分。赵构将其流放于潭州(今湖南长沙),不久赐死,年四十七。张邦昌伪政权之亡,使金以傀儡政权统治宋之土地计划失败。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七月二十七日金太宗又下诏,立扶持宋朝降臣、原济南知府刘豫为皇帝,国号“大齐”,定都北京大名府,管辖黄河故道以南的河南、陕西地区,史称“伪齐”。
天会十五年(1137年)十一月,金熙宗废除齐国,在汴京设立行尚书台,治理河南、陕西地区。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