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依恋人格的特征
回避型依恋人格的特征是什么?

一种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和对负性评价极其敏感的普遍模式;起自不晚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表现为下列4项(或更多)症状:1、因为害怕批评、否定或排斥而回避涉及人际接触较多的职业活动;2、不愿与人打交道,除非确定能被喜欢;3、因为害羞或怕被嘲弄而在亲密关系中表现拘谨;4、有在社交场合被批评或拒绝的先占观念;5、因为能力不足感而在新的人际关系情况下受抑制;6、认为自己在社交方面笨拙,缺乏个人吸引力或低人一等;7、因为可能令人困窘,非常不情愿冒个人风险或参加任何新的活动。患者在幼年或童年时期就开始表现出害羞、孤独、 害怕见陌生人、害怕陌生环境等。
成年以后这些问题对患者的社交和职业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这类患者总觉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 缺乏吸引力,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因而显得过分敏感和自卑。自尊心过低加上过分敏感,担心自己会被别人拒绝,使得患者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病因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自卑感被心理学家认为起源于人在幼年期的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感、痛苦感,也包括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记忆力、性格等)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
据精神分析,主要表现是不愿意与人接触,事实上,并不是由于自卑,一部分甚至非常自信,然而仍然会出现接触障碍,根本原因是,在自我形成以前,受到监护人或者亲近的人的精神或者躯体伤害;然而这种伤害虽然通常来源于孩子的父母或者教师以及一小部分是来自于同学和朋友,但造成的根本原因是家庭阶层和经济状态或者其父母孩童时期的缺乏关爱导致的意识形态遗传。这部分人试图自己搞定大部分的事情,减少与他人的接触,潜意识里避免使自己受到儿时类似的痛苦经历。然而一部分人成年后同样会出现接触恐惧类似症状,成因可能是与异性性接触时受到挫折。
回避型依恋人格的表现是什么?

回避型依恋人格的表现如下:1、个人社交边界感极强从小到大,几乎没有谈过一场走心的恋爱,即使明明知道自己很喜欢这个人,但对方也难以突破自身的防御机制。上一秒两个人还如胶似漆,下一秒就开始臆想着“对方有朝一日会离开自己”。
不相信自己能爱别人,更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
同样,回避型人格在社交经历中,几乎也没有什么要好的伙伴。表面看起来可能和谁的关系都不错,但没有一个非常要好、可以谈心事的朋友。总是喜欢独来独往,并且总是在自我暗示“孤独才是一生的归宿”。别人对自己好十分,自己才能拿出一分的热情。
倘若别人对自己冷淡,那么下一刻自己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2、冰点式恋爱状态在伴侣眼中的回避型,总是一副阴晴不定的状态。在某些高甜的恋爱瞬间中,回避型会突然感觉到不幸福和不安全。
总是怀疑自身的价值和定位,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怀疑“要么有一天自己会辜负伴侣,要么有一天伴侣会辜负自己”。上一秒你们还说着“永不分开的誓言”,下一秒回避型就能甩开你的手说道“滚远点”。排斥亲密行为,例如拥抱、接吻、安抚等,虽然内心渴望,但在刚在一起时,对伴侣表现出厌恶反感的情绪状态,即使伴侣做的很完美,但回避型就是幸福不起来。
3、隐忍, 不善言辞即使有些回避型是属于外向的性格,但在两性关系中的回避型,往往是一种沉默寡言的生物。他们不会向伴侣提出自己的诉求,更不敢指出伴侣的过错,对待感情中的矛盾,能忍则忍、能不说就不说。就算伴侣犯下过错,他们表面上也会装作风平浪静,之后找一个不经意的时间点默默离开。
甚至有很多时候,明明自己是感情的受害者,但回避型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责备自己。就比如面对伴侣出轨,回避型的第一反应永远不是愤怒,而是自责“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是不是自己根本不配得到爱情”。4、表面冷漠 ,内心挣扎在分手的时候,即使自己内心再波涛汹涌,但表面上依旧会装作异常淡定。并且,只有在分手的时候,才会知道自己有多么离不开前任,但回避型就算再不舍,也不会做一丝的挽回行为。
回避型人格在两性关系中,习惯性地会把自己所有的情绪埋在心里,这样给伴侣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段感情谈与没谈没什么区别。回避型不会对自己的伴侣太好,也不希望伴侣对自己太好,总是觉得平淡才是爱情的常态。与回避型谈恋爱,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感情里几乎不存在热恋期,从一开始就是平淡期几乎没有任何激情和新鲜可言。5、患得患失, 极度缺乏安全感对于回避型人格来说,从本质上对于亲密关系属于一种“又爱又怕”的状态。
不相信有人会完全无理由的喜欢自己,就算有人主动示好,自己反而会莫名地觉得“是对方瞎了眼才看上自己的”。同时,会经常幻想出“伴侣不爱自己时的场景”,并且会继续想到“伴侣出轨”等一系列的场景,尽管伴侣什么都没有做,回避型会先入为主地代入“伪事实”。6、自卑, 原生家庭不被爱造成回避型人格的诱因,其绝大多数的原因在于——在成长过程中,长时间处于不被原生家庭成员“爱和关注”的氛围之中。这也就导致了回避型的心里,其实都住着一个“渴望被爱又非常自卑”的小孩儿。
因为没有被爱过,所以他渴望受到异性的关注,但又因为从未体验过被爱的滋味,所以也极度恐惧有人会接近自己。自己从不敢做出恋爱承诺,同时也不会相信伴侣的承诺,不会认为有人会对自己付出真心,默默地认同着“孤独终老才是自己一生的归宿”。
回避型依恋型人格特征

回避型依恋实际上是一种无依恋,即不对依恋对象形成依恋关系的一种依恋模式。回避型依恋的人,对依恋对象表达出来的,更多的是“不在意,不在乎,反正我玩得很好,你影响不到我”,其实就是不想依恋对方、不需要依恋他人、通过无欲无求来达到某种平衡。
在有些依恋理论中称其为疏离型依恋,其实这个名称更贴切一点。
这种回避型,更多地符合一种心理防御策略,让对方不要成为“对我很重要、能对我施加很大影响”的人,以此维护内心的平和,避免因为“关系”的不稳定或不可控,而使自己频繁陷入焦虑之中,所以被定位成“高回避-低焦虑依恋模式”。表现1、回避型依恋的性格通常是冷漠甚至冷酷的,缺乏对生活兴趣和追求。2、因为总是回避过多的亲密接触,他们显得似乎很独立。3、他们在配偶的选择上往往与依恋型的人有缘分,其中的原因很简单:依恋型的人往往较为主动,从而缩短了由于他的冷漠和退缩造成的距离空间,使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得以建立。
4、回避型的人在恋爱初期也会表现出一定的热情,但是一旦亲密关系确立之后,因为过多的亲近仍然是痛苦和恐惧的,他的冷漠退缩特点就会浮出水面。
回避依恋型人格的特点是什么?

回避依恋型人格的特点是:1、总是把“我不需要恋爱”挂在嘴边。回避型依恋的人不一定是不想谈恋爱,他们只是一旦和别人靠的太近,就很容易看见对方的“真面目”,因此感到非常失望。
可是对于回避型依恋的人来说,他们对于休息这个概念有着非常极致而且明确的要求,那就是自己一个人待着。
因为单身的状态不会引起他们内心特别的焦虑感,因此“我不要恋爱”也容易成为他们的一句口头禅。2、男神女神特别多。回避型依恋的人通常会有一点“精神洁癖”,其实要他们喜欢上一个人并不难,但同时他们也很容易对一个人感到失望。他们很容易把一个人当做“神”,无论是偶像明星还是身边认识的人,可一旦发现对方身上存在一些缺点,他们很容易就会“人设崩塌”,因此他们也会重新选择一个人来做自己的男神或女神。
回避型依恋的人并非不需要情感寄托,事实上,他们的情感需求也很强烈,只是他们需要一个能够完全符合自己内心期待的人,但这种人,一般不存在。3、喜欢高冷的人。只要你对TA表现出热情,那么在TA的心里,你的分数马上就降到了谷底。
回避型依恋非常享受喜欢一个人的感觉,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强烈的精神满足。一旦对方对自己表现出好感,刚开始可能幸福感会马上飙升破表,可过不了多长时间,TA就好像被泼了一盆冷水一样,瞬间失去了热情。4、关系越好的,TA越挑剔。
A会常常指出你身上有哪些让TA受不了的缺点,虽然TA可能说的也是真的,可是你也会深深的觉得,TA嘴里那些完美的人,也仅仅只是因为距离而产生的偏见罢了。不过你之所以会和TA继续做朋友,可能也是因为TA对自己也是这么挑剔,你知道TA也并非针对你,这只是TA一贯的行为方式罢了。而这种挑剔,在亲密关系里,也会被TA发挥到极致。
5、看上去很独立。在面对伴侣提出分手的要求时,他们往往会表现的非常淡定。可能他们心里早已经攒够了失望了,也早就想要从这段关系里抽离出去了。可矛盾的是,在分手后,他们又会常常挂念起前任的好。
因为分手后,距离又开始让他们的想象力开始翻腾,他们可能又会开始怀念某一任前任,然后不断的抱怨自己现在的伴侣。回避型依恋人格的改善方法:1、经常陪伴:回避型依恋人格的最主要的特点还是依恋。所以在日常相处中,如果他把你当做最亲近的人,你一定要多多的陪伴他。让他能够印证自己内心的想法,觉得你是一个真正能够依靠的人。
给他鼓励、陪伴,让他在日常相处中建立起安全感。2、注意关注他的情绪:在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没有注意到回避型依恋人格好友的情绪。因为他们非常的敏感,一些小事可能就会引起他们内心的,一定要多花一份心思来关注他们的情绪,在情绪低落的时候给予适当的陪伴和安慰,渐渐让他走出回避依恋型的心理状态。
上一篇:厕所反味特别严重用醋
下一篇:开小餐馆的五点建议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