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的史学研究
油画艺术,在中国走完了一百多年的历程。这是它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和曲折成长的历史,这是它逐渐融进中华民族血液的历史。在此以前,油彩作为一种绘画技术,早在明代就已传到中国,并在宫廷的圈子内绘制皇族显贵人物肖像,那些作品有的是外国画师描绘的,有的是由他们的中国弟子完成的。它们主要以其历史价值而不是艺术价值为人们所注意。一百多年来,油画艺术跟随中国社会经历了风风雨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这些促进或阻挠社会变革的历史事件,都给予它以洗礼,使它得到考验与锻炼。它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19世纪末--1937年是第一阶段。油画传到中国后立即参与社会的文化启蒙。作为外来的艺术形式,它给中国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提供新的美感的同时,推动了中国人的恩维变革与社会进步。1938——1949年为第二阶段。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因为战争环境和物质条件的限制,油画艺术不能得到发展,但已经从事这门艺术的画家们,或在斗争生活中得到了磨练,为尔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或在战事较少涉及的后方克服困难完成了一部分作品,培养了一批青年油画家。这时油画艺术处于逆境之中。它的暂时被压抑犹如正在蓬勃生长的树干受到了风雨无情的摧残,它变得扭曲但仍然保持着向上发展的生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振兴,使油画获得发展的有利时机。1949--1965年,虽然油画艺术受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运动干扰,艺术家的创造积极性不时受到限制甚至遭到打击,但油画还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艺术家们创造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当然不少作品打上了为政治服务的烙印。在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油画家们和他们从事的艺术受到了无情的摧残。少量允许创作的作品也大多是为文革的宗旨服务的。中国油画的新生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新时期(1977年至今)。较为安定平和的政治环境,较为自由的艺术氛围,使艺术家们能较安心地从事艺术创造;较为广阔的国际间的艺术交流,使艺术家们能更多地了解当代世界的艺术信息。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明显的改善,给艺术家们以鼓舞和前进的动力。新时期的中国油画的历程也是很不平静的,在前进中有曲折,有起伏,遇到了不少新问题,尤其是受到了西方前卫艺术激进主义的冲击和商业化大潮的影响。但从艺术创作的势头来说,它是朝气蓬勃的,创作的成果也是丰硕的。逐渐趋向多元的观念和多样化的创作实践,是包括油画在内的新时期美术的重要特色。
回顾一百年来中国走过的道路,我们不得不把目光放在中国油画何以区别西洋画这个问题上,也就是说,不得不研究油画自从西方引进之后,中国人赋予它以哪些不同于西方的特点。 油画艺术是世界性的语言。艺术不受国界的限制而为世界各民族的人民所欣赏。从艺术角度,很难成立诸如欧洲油画和中国油画这类说法,因为油画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艺术,有共同的标准,只是因不同民族的创作者在表现内容与表现手法上彼此有差异而已。因此,我们考察油画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从理论上说也必须以油画世界性的共同标准去加以衡量。可是,什么是油画艺术世界性的共同标准呢?大致上说,油画艺术有三个层面可供考查:技术的层面,形式技巧的层面和精神内容的层面。技术必须过关,必须掌握油画技术的ABC,这一点是最基本的要求。用技术表达自己的感受,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有个怎样描绘、怎样表现、采用什么技巧、选用什么形式的问题。作为古典写实的油画,欧洲人有雄厚的写实造型即素描造型的基础。从印象派之后,欧洲油画逐渐转向表现性,采用象征、写意和抽象的手法,但因为有具象、写实的基础,有古典油画的渊源,在空间意识上仍然和他们的传统有一脉相承的联系,给人的感觉仍然浑厚而不显于单薄,有立体的空间氛围而不显描绘的表皮化,即使在他们自觉摆脱三维空间追求平面化时,也是如此。油画形式技巧之中另一重要的环节是色彩。作为产生在欧洲的画种,欧洲的历史、地理和人文环境培育出了油彩艺术,欧洲的自然环境、气候决定了他们的绘画优势在于油彩,而不在水墨。欧洲油画色彩的绚丽与和谐在世界艺坛上是夺目的,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油画人的眼睛。采用油画技术,在色彩的感觉与运用上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必须过色彩关,掌握色彩对比与和谐的方法。技术、技巧和形式,最终是为精神内容服务的。一件艺术品成功的关键不在技术与形式技巧,而在于它包含的精神容量。精神容量有较为广泛的内容,基中最主要的是艺术作品中所反映的审美感觉的深度。凡是有深度的审美感觉,就能触动人们的心灵,不论是写人物,还是写山水、风景和静物。
用这三个标准来衡量20世纪中国的油画艺术,我们感到有不少缺憾。技术和形式技巧尚不够完善,这是明显的事实。从事油画的前辈们因为社会的动乱和不安定,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在这方面作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还需要做补课的工作。至于我们油画作品的精神容量,就整体来说,20世纪的中国油画与人生、与现实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尽管在一个时期存在着泛政治化的倾向,那是受狭隘文艺观念与有偏差的文艺政策影响的结果。对审美偏狭的理解,影响了中国油画的全面、健康的发展,这是我们回顾这一段历程时不可回避的事实。可是,这时期的中国油画的精英创造也具有另一特色,它在描绘和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别具一格,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和乐观主义精神。这些作品影响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积极参与了中国的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前进时的步伐。这样说来,在20世纪中国这块土地上产生的油画艺术,基本上是经得起用世界性的共同标准来衡量的。我们给予它应有的评价和赞美,不是出自于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心理。事实上,其他国家不带任何偏见的艺术界人士,也是给予中国油画以公允的评价的。 从艺术的角度看,中国油画它最重要的特色是什么呢?现实主义。这里有两层含义,现实的精神与写实的形式。20世纪中国的现实,中国的社会变革,使中国的许多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们,把文学艺术视为改造社会的武器。在世纪在大半时间内,艺术家们密切地关注现实,从社会生活中吸取创作资源,赋予他们的作品以现实主义精神和与此相关的形式技巧。20世纪初,当油画刚从西方传入中国时,主要形态是写实的、具象的,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那时在欧洲已经普遍流行现代主义思潮,现实主义的油画已经开始处于被压抑的地位,可供中国人选择的是带有古典色彩的写实油画和充满激进色彩的现代派油画。因为中国留学生多在外国的艺术学院学习,接受的主要是学院的写实教育,有些人(如徐悲鸿)是坚定的写实主义者,崇尚现实主义艺术。也有人曾对现代派绘画感到兴趣,并加以学习和实践,如林风眠、庞薰琴、卫天霖等,但这些艺术家也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者。他们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既学习古典写实油画也对现代艺术的探索比较关注,从中借鉴表现语言,或作部分地试验,如他们的一些作品采用了表现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手法。值得注意的是那时欧洲和日本的学院艺术教育已经接受了19世纪末的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一些观念与技巧。可以这样说,在中国留学生中即使坚持古典写实的画家,已经和19世纪欧洲地道的学院派有不小的区别。当这些画家回国之后,看到的是祖国的落后与衰败,是日本的侵入与蹂躏所造成的满目疮痍的景象。社会和人民大众需要的是他们可以看得懂和可以理解的现实主义美术。现实主义占据主流地位,现代主义受到抑制,这局面的形成是难以避免的。从社会学的观点看,这也许是无可非议的,而从艺术学的观点看到是很令人遗憾的现象。因为现代主义也是关注人生、关注现实的、并非要建立脱离社会的纯艺术殿堂。可是在文化启蒙任务尚未完成的旧中国,要人民大众接受现代主义,很难。30年代有决澜社等社团,想提倡现代主义艺术,都没有成功。一些热心于做现代主义艺术的油画家,也慢慢改弦易晚辙,画较为写实的画。30年代中的一个时期,许多油画家的表现手法在写实的基础上较为多样。那时,艺术环境相对宽松,对艺术创作方法较少行政干预,只是物质条件极为艰苦,艺术家们还有失业之虞。50-60年代,中国油画中的写实艺术有很强的观念性,受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影响,艺术创作紧密地为当时的政治服务。为当时意识形态认可的油画作品,一般有较强的政治内容,一些有自己艺术理想的油画家(如吴大羽等)则在主流艺术之外,做自己的探索。
对这一时期的油画作品应作具体分析。那时,全国人民政治热情高涨,为国家建设事业的欣欣向荣而欢欣鼓舞。许多油画家以真诚的心态和强烈的爱国热忱,歌颂祖国的繁荣富强,歌颂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歌颂工农兵英雄人物,歌颂社会新事物,并在艺术上作认真的推敲,创造出不少既有思想内容又有形式美感的作品,这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并应给予历史评价的。这些作品是新中国的艺术硕果。不用说,在为政治服务的作品中,也有不少平庸之作,一些假现实主义作品。50-60年代是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丰收期。30年代留洋或在国内受教育的油画家和1949年之后成长起来的油画家,都为这时期中国现实主义画廊奉献了许多优秀作品。
假现实主义在文革中泛滥。从艺术角度看文革时期的油画,除一些艺术家冒天下之大不韪私下做的艺术探索外,公开展示的大多数作品,受制于客观的社会条件,缺乏真正的现实主义精神
自1978年至今20多年的时间,中国油画受到的两个大冲击波是,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影响下的中国的青年前卫思潮和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的艺术商品化的趋势。所谓85新潮,实际上是广泛引进西方现代主义的青年艺术思潮,带有激进的色彩。这种思潮的主要矛头是否定假现实主义传统。它之所以产生并且有不少艺术家表示同情或参与其中,是因为它否定的有些东西正是我们应该加以扬弃的,如虚伪的理想主义、红光亮、粉饰太平,以及艺术创作方法的程式化、陈陈相因等等,它引进的有些艺术观念和方法是我们原来较为陌生的,对我们不无启发。85新潮与其说在艺术创作上有多大积极性的成果,毋宁说它作为一种冲击力量,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既有艺术模式的某些弊端,从而加以自觉地抑制与克服;使我们开阔眼界,看到天外有天。此外,85新潮一些过激、片面的口号与做法,也歪打正着,使我们警醒、警惕,认识到不加分析地否定一切可能造成的恶果,从而自觉地保持传统中的好东西,而不在泼洗澡水时,把盆中的婴儿也抛掉。 85新潮并未摧毁中国油画的现实主义传统,现实主义艺术却从中受到锤炼走向更加广阔健康的道路。与此同时,现实主义以外的流派也在新思潮的推动下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空间。
商业化大潮把油画推向市场。市场的需求,使油画创作一度出现令人担心的媚俗倾向,出现了不少迎合市场、带有廉价趣味的作品。一些油画家身上存在的浮躁情绪,也和不能正确处理艺术与市场的关系有联系,有人为了打入市场不得不降格以求。庸俗廉价的假古典写实和满足于浮光掠影的描绘风情的作品一度充斥市场。但艺术市场本身有自我完善的能力,艺术经纪人、收藏家以及群众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不断在提高,艺术家也在不断提高自己作品的趣味和格调。国内的艺术市场,至少是有影响的拍卖行和画廊经售的艺术品的质量不断在改进。总的说来,艺术市场的出现给中国油画灌输了新的活力,随着时间转移,这种活力会愈发显示出来。所以,80年代以来,中国油画仍然以现实主义为主流。但是,现实主义的面貌已发生很大的变化,现实主义的观念更为开放,手法更为多样。现实主义的观念与方法与其他的流派相互辉映、相互兢争、也相互交融,出现了不少带有表现性、象征性的写实作品,出现了一些超现实的和有些荒延意味的以及有调侃及嘲讽意味的被称为新现实的作品,等等。进入90年代,这一趋势更为明显,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已成为过去,这与艺术观念与实践多元化的进程是一致的。中国油画迎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
20世纪的中国油画受到西方(包括俄罗斯)古典传统与当代艺术的影响,这是不容置疑的。可是在发展过程中,受本民族的现实生活、传统文化和艺术遗产的薰陶与感染,又形成了与其他民族油画艺术不同的面貌。这面貌很难一言以蔽之,但有一点是明显的,那就是有无可争辩的写意性。 油画的流派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客观的再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第二类是以主观表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
在第一类中如文艺复兴后出现的巴洛克、洛克克、古典主义、学院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照相写实主义、印象主义都是以再现自然为基础,表现画家不同的思想与目的。 巴洛克派——巴洛克流行于17世纪至18世纪。“巴洛克”一词原意有不整齐、扭动、怪诞的意思。推崇运动的扭曲,形体的丰腴与量感,其艺术语言强烈、夸张、动、浮华,这是巴洛克派绘画的特点,其代表人物为鲁本斯。
洛克克派——“洛克克”原意是指贝壳的形状,其艺术风格为繁琐、精巧、纤细、甜腻、流行于18世纪,其代表画家有华多和弗朗索·布欧等。
古典主义与学院主义——古典主义是以尊重古希腊、罗马的审美原则,构图上对称、均衡,气势上庄严、辉煌、崇高向上,技法精湛,刻画深入。这也是学院主义的奉行的原则。正如学院派奠基者法契诺所讲“美是所有艺术品的最高目标,它是事物的一种客观性质,由秩序、和谐、比例、规矩所组成”。其代表作家有拉斐尔、安格尔等等。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起源于法国19世纪初期,其代表作是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在此作品中的构图、光线、色彩、动态、表情都表现了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它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构图中的水平与垂直,光线的柔和与均匀,使画面产生了一种激情。这也是浪漫主义绘画的重要元素,注重感情的宣泄与表达。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绘画指19世纪中叶,以米勒为首的画家主张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去表现正常的视觉形象,反映生活的本质。其代表作有米勒的《拾穗》等。
写实主义和照像写实主义——写实主义就如它的创始人库尔贝在1885年所讲的:“象我所见到的那样,如实地表现我这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一句话,创造艺术就是我的目的。”照相写实主义是对生活以一种照片式的形式搬上画面,如克洛斯的《约翰像》。它绘制作品要先拍成照片或幻灯片,再把它以比真人大十倍的比例精细地放大到布上,更细腻、更逼真地表现出对象的细节,如脸上的每一丝肌理和每根汗毛等。
印象主义——印象主义是19世纪的画家们走出了自己的画室,去探索自然界中光与色的瞬间变化,打破了传统观念上固有色的概念,如树是兰绿色、阴影是黑色,它把周围的环境色对固有色的影响进行了客观的绘制。其代表画家有莫奈、修拉、塞尚、雷诺阿等。
如果说以上提到的画派还是画家在忠实的再现自然,只是对其进行了发挥添加,强调和发展的话,下面所介绍的第二大类,即后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它们不再是对客观对象的真实描绘,而是根据画家的主观意图进行自由创作,它们大多出现在20世纪以后。
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画家强调表现自我感受,注重色彩的对比和事物的内在结构,其代表画家有凡高、高更等。这个画派对现代西方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野兽派——野兽派以夸张的造型、强烈的色彩、粗犷的线条表达内在激情,马蒂斯是这一画派的创始人。
立体主义——立体主义画派,画面的视点已不再是一个方位,而是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表现,使物体还原成几何形体。其创始人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和法国画家布拉克。
未来主义——未来主义画家以抽象的形式,运用色彩、线条表现运动速度、力量及其组合与分隔。
抽象主义——抽象主义是依靠线条、块、面、色彩,进行无具象的抽象进行组合,其代表画家为荷兰画家蒙德尔安。
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对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活动雕刻、波普艺术直到后现代主义都有一定影响。
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画派受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及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的影响,主张表现人的潜意识和梦幻。代表画家有西班牙画家达利、米罗。
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
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中国战国秦汉的石雕、陶俑、画像砖石,其造型、风格均具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魏晋后,士大夫贵族成为画坛的主导人,但大量的版画、年画、雕塑、壁画则以民间匠师为主,而流行于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纸、刺绣、印染、服装缝制等更是直接来源于群众之手,并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于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
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如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的年画、剪纸、春联、戏具、花灯 、扎纸 、符道神像 、服装饰件 、龙舟彩船、月饼花模、泥塑等以及少数民族民俗节日中的服饰、布置等。民间美术分布于各地,因地域、风俗、感情、气质的差异又形成丰富的品类和风格。但它们都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另外 ,它们的制 作材 料大都是 普通的木、布、纸、竹、泥土,但制作技巧高超、构思巧妙,擅长大胆想象、夸张,且常用人们熟悉的寓意谐音手法,积极乐观、清新刚健、淳朴活泼,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理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民间美术品种极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如有供赏玩的造型艺术,亦有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总的来说,可分为:①绘画。其中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灯笼画、扇面画等。② 雕塑。有彩塑( 奇观彩塑 、 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③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纸玩具、蜡玩具等。④刺绣染织。包括蜡染、印花布、土布、织锦、刺绣、挑花、补花等。⑤服饰。包括民族服装、儿童服装、嫁衣、绣花荷包、鞋垫、首饰、绒花绢花等。⑥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 、木器 、竹器 、漆器、铜器及革制品、车马具等带有装饰及艺术价值者等。⑦戏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会造型等 。⑧ 剪纸 。包括窗花、礼花、刺绣、刺绣花样、挂笺等。⑨纸扎灯纸。包括各种花灯、各种纸扎。⑩ 编织 。包括草编 、竹编 、柳条编、秫秸编、麦秆编、棕编 、纸编等。? 食品 。糕点模、面花面点造型、糖果造型等。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上一篇:原来神和仙竟然是两码事啊~
下一篇:小黄人电影叫什么名字?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