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第二次分裂分离的减数分裂口诀

第二次分裂分离的减数分裂口诀

最佳回答2023-12-14

减数分裂口诀:

性原细胞作准备

初母细胞先联会

排板以后同源分

从此染色不成对

次母似与有丝同

排板接着点裂匆

姐妹道别分极去

再次质缢各西东

染色一复胞二裂

数目减半同源别

精质平分卵相异

往后把题迎刃解

减数第二次分裂 - 过程

前期

染色体首先是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之中。而后再次聚集,核膜、核仁再次消失,再次形成纺锤体。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到细胞中央赤道板上。注意此时已经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了。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离,两条姊妹染色单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这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重现核膜、核仁,到达两极的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减少了一半。至此,第二次分裂结束。

注:

①第二次减数分裂的目的是着丝点分裂,实现染色单体分离。分裂结果是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分子数目减半。

②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第二次减数分裂成为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必须再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形态变化才成为精子。结果是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和一系列的形态发育并最终成为四个精子。

③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经过第二次减数分裂成为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第一次分裂产生的一个极体再分为两个极体。不久,三个极体都会退化消失。结果是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只成为一个卵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重要特征

? 减数分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间期和分裂期,其中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分裂期又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减一),减数第二次分裂期(减二)。在高中知识范围内,减一的末期和减二的前期可以看作同一个时期,我们一般将其称为减一的末期。(减一末期与减二前期间有间期但很短可以忽略)

1.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进行

DNA和染色体的复制,但染色体数目不变,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包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DNA数目变为原细胞的两倍。

2.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或“四联体”),出现纺锤体,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

3.减一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端。(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大致相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为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4.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

5.减一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6.减二前期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再次聚集,再次形成纺锤体。

7.减二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

8.减二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

9.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这里要强调指出的是: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开来,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各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这也就是说,不同对的染色体之间是自由组合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第一次分裂以后,紧接着就进行第二次分裂。这时候,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为二,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完全分开,各有一个着丝点。这样,两个姐妹染色体单体就成为两个染色体了。由于纺锤丝的牵动,这样的两个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接着,细胞分裂开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为四个细胞,这四个细胞就是精子细胞,它们只含有数目减少一半

精子细胞经过变形,形成精子。精子的头部含有细胞核,尾部很长,所以精子能够游动。

5.减二中期染色体排在赤道板上.

6.减二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

7.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精细胞或卵细胞.

染色体的变化(设为2n个):减一的前中后期都是2n.

减一末期和减二的前中期染色体数为n.

减二后期染色体数为2n.减二末期染色体为n.

染色单体:减一的前中后,含染色单体4n.

减一末期每个细胞含单体2n.

减二中期单体数2n

,减二后末期单体数为0(因为着丝点分裂)

dna数量:减一前中后,dna数为4n.减一末和减二前中后dna为2n.减一后期dna为n

继续浏览:减数第二次分裂  

上一篇:查摆问题及整改措施

下一篇: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矛盾还是非对抗性矛盾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