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跳马的由来?跳马起源于

跳马的由来?跳马起源于

最佳回答2022-12-22

跳马源于罗马帝国末期的骑术训练。初跳真马,后改为与真马外型相似的木马,并配有马鞍。1719年将马腿改为立柱,1795年德国的维斯首先去掉木马的马头,1811年扬又去掉马尾,将两端改为圆形,马身用皮革包制。 跳马的由来

跳马是竞技体操项目。跳马运动是由用木马训练骑术演变而来。1896年男子跳马列入国际比赛项目。现代跳马器械长160厘米,男子为纵马,比赛时要做用手臂支撑一下的跳跃动作。技术发展过程20世纪50年代为后摆水平腾越;60年代为手翻腾越和山下跳;70年代“原跳”问世后,跳马技术进入了手翻接空翻时期。以后又出现了复合多轴空翻。到80年代又向多周转体发展。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手翻接空翻2周的动作增多,同时又出现了踺子上板后手翻接空翻动作。

跳马的由来

由于男子体操运动也有跳马项目,女子跳马越来越多地运用男子的动作,因而女子跳马也变得越来越精彩。今天,许多十一、二岁的女子体操运动员都可以完成许多以前只有男子运动员才敢尝试的动作。男子跳马与女子跳马相似,也是一个马上的翻腾动作。

鞍马和跳马都属于体操项目,你知道鞍马和跳马的起源和发展吗?

体操项目中,最古的器械之一是鞍马和跳马。大约在一千五百年以前就问世了。

出于军事上的需要,就已经有人用木马进行军事训练了。到了中世纪,骑士之风大盛,每个骑士都以掌握体操、辩论、修辞、算学、几何学、音乐和天文学等“七种独立技能”为荣,而体操当中又以骑马为最重要。要骑马,就要有熟练的上、下马技术,因此“跳马”练习很受重视,但当时跳的不是木马而是真正的活马。有专职的教师,还出现了专门的跳马著作。

在没跳活马以前,首先用木马进行练习,这种木马的外型和真马完全一样,有头有尾,还配带全部马鞍。当人们熟练掌握基本技术之后,就穿上盔甲,手持刀枪,从左、从右腾越木马,做各种战斗动作。十八世纪末期,德国体操兴起,他们将 木马砍头去尾,作为练习器械,称为“摆荡马”。

1804年,有人把这种马的马鞍换成了铁环,这就是现代鞍马的雏型。以后,用木质环代替铁环,就成了今天的鞍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鞍马上只有“摆动”练习,后来在障碍体操的影响下,开始了勇敢的跳跃练习,这就是支撑跳跃一跳马。

于是鞍马变成了两用器材,两个木环也改成可以装卸的了。为了适应男、女不同的生理特点,支撑跳跃又分为纵马和横马。跳马就是这样从跳真正的马发展起来了。

为了把跳马动作做好,把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更好地变为起跳力量,开始出现了助跳板,1952年以前,助跳板是一个高为10厘米的斜坡。随着跳马技术的发展,对跳板的弹性也就要求更高了。1954年国际比赛要求的跳板,是在原来10厘米高斜坡跳板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60厘米的平直部分。两端点的延长,增加了跳板的弹力。

约在1956年前后,开始出现了中间有S型板的,由胶合板压合而成的弹性跳板,高度仍为10厘米,沿用到至今。随着跳马技术的飞速发展,运动员需要更大的起跳力量,1975年,国际比赛中开始将上述这种跳板的高度增加4厘米,并在上面加了一层一厘米厚的防滑毡也就是全高15厘米了。现在男子跳马的长度是160厘米,高度是135厘米,马面上正中处有一条一厘米宽的白线,将马划分为两个区:远端区(远离助跑方向);和近端区(靠近助跑方向)。助跑距离从近端马尾垂直线起算,全长20米。

女子跳马197 5年以前规定为110厘米高,随着跳马技术的发展和第二腾空中空翻动作的出现,1975年增至120厘米高。助跑距离不限。跳马运动能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作风,发展全身的协调性和爆发力,增强腿部力量,锻炼人们超越障碍的本领,也是我军经常使用的军事体育项目,在青少年中也容易开展。跳马开始训练时可用跳山羊、跳箱代替,现行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支撑跳跃是锻炼内容之一。

跳马起源于,并在那届奥还会列为比赛项目

跳马源于罗马帝国末期的骑术训练。在189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作为正式比赛项目。

跳马的由来

跳马运动是由用木马训练骑术演变而来。1896年男子跳马列入国际比赛项目。

技术发展过程20世纪50年代为后摆水平腾越;60年代为手翻腾越和山下跳;70年代“原跳”问世后,跳马技术进入了手翻接空翻时期。以后又出现了复合多轴空翻。到80年代又向多周转体发展。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手翻接空翻2周的动作增多,同时又出现了踺子上板后手翻接空翻动作。

在跳马技术发展过程中,日本运动员冢原光男、中国运动员楼云等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女子跳马为横马,其动作有各种手翻,手翻接空翻,各种第一或第二腾空的转体,踺子上板后手翻接空翻转体等动作。技术发展快,难度大。

鞍马和跳马是如何起源的?

在竞技体操中,最古老的器械之一是鞍马和跳马。它们的大小、高度、形状几乎完全一致,只不过鞍马比跳马多两个木环。

早在公元400年左右,就有人用木马进行军事训练。18世纪末期,德国人首先将木马上的马头和马尾去掉,并在木马上蒙了牛皮做“摆动”练习。1804年木马上的马鞍被换成了铁环,形成了现代鞍马的雏形。以后再发展就是用木环替代铁环,就更接近今天的鞍马了。

后来在障碍体操的影响下又开始在鞍马上做支撑跳跃练习,这就是跳马。于是鞍马又变成了两用器材,两个木环也改成可以装卸的了。鞍马是体操中最典型的动力性项目,要求在支撑面较小的条件下,在运动中维持重心的稳定,不停地用两臂在马的各个部位,向纵横两个方向做各种转体、移位、交叉、全旋等动作。

现在,鞍马动作部位增多,除“托马斯”全旋(两腿前后交替上下起伏的大分腿全旋)增加转体和移位难度外,又出现了倒立部位的移位转体和下法,使鞍马动作向立体化发展。跳马的基本要求是用手臂支撑马并腾越马身,而且要在腾越马身的同时做转体、翻转或空翻等动作,其整套动作要求跑动快、腾空高、转体快和落地稳。

中国象棋用语的来历

拱卒----有的地方称进兵、挺兵。支士----有的地方称上士、撑士、补士。

跳马----有的地方称上马,进马。飞象----有的地方称上象。将军----有的地方称叫将、照将。这些是习惯。

拱卒因为兵只走一步,较慢,用拱来形容。支士因为支有支撑、向上的意思。跳马因为比兵走得远一点,就说跳。

飞象因为比马走得要远一点,就称飞。

继续浏览:

上一篇:听诊器的由来?以前的医生脖子上都会戴一个听诊器

下一篇:甜品的由来?关于甜品的历史由来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