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学堂梁子遗址介绍?十堰市郧县古建筑有哪些

学堂梁子遗址介绍?十堰市郧县古建筑有哪些

最佳回答2022-12-22

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弥陀寺村,汉水左岸的四级阶地,是一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遗址遗存文物主要是大型石器,还有大熊猫、东方剑齿象等第四纪更新世早期的哺乳动物化石多种。先后发现的两具保存完好的早期人类头骨化石,既具有直立人的原始特征,也有与早期智人相近之处,反映了远古人类进化过程的复杂性。

学堂梁子遗址介绍

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弥陀寺村,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大型旷野遗址。1989年、1990年,学堂梁子遗址先后出土2具古人类头骨化石,年代距今80万年至110万左右,属于直立人,被学术界命名为“郧县人”。 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学堂梁子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范围190万平方米。

学堂梁子遗址介绍

学堂梁子遗址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堆积最为丰富、可持续工作条件最好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在世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和古人类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堂梁子遗址还是汉江地区发现的直立人化石中时代最早、材料最完整的古人类遗址。

湖北郧县人遗址发现第三具古人类头骨化石,该化石都有哪些研究价值?

湖北十堰考古发现了第三具人类头骨化石,这也是考古的一重大发现,该化石的发现也是实际证明了我国那百万年来的人类历史,也证明我国人类故乡历史悠长,这一发现也是让科学家们在历史研究当中取得了一大进步,因此该化石的发现有很大的作用。在湖北省的十堰市郧阳区,就存在着学堂梁子遗址,这个地方是旧石器时代的大型矿业遗址,之前已经先后发现了两具古人类头骨的化石,直立人在学术界也被命名是“郧县人”,2021年之后边有多个科研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该遗址的范围分布到了190万平方米,保存了100多万年来不同的古生物化石,还有一些旧石器的遗存,以及古人类化石等等,所以此处的学术价值是非常高的,因此学堂梁子遗址也成为了第5批全国重点文物的保护单位之一,除了人类头骨化石和石制品之外,还有其他的动物化石,比如猴,野猪,犀等动物。这一次所发现的第3号头骨化石,对于历史研究提供了很珍贵的材料,在古人类200万的演化历程当中更是处于关键,同时这也是保存得较为完好的头骨化石,古人们以及他们的生存方式,一直都是考古人员们去研究的要点,而这一次该化石的发现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资料,同时也为一些重大的课程提供了关键的文化证据。

十堰市郧县古建筑有哪些

十堰市郧县古建筑有:1.大丰仓大丰仓位于郧县城关镇北门社区,汉江北岸的北坡岗地西部。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属府治国家粮仓。

清同治元年(1862年),在太平军攻打郧县的战乱中严重受损,光绪九年(1883年)重建,民国时期为县府集中仓,建国初期,被确定为中央粮库郧县第一分库。大丰仓现存一座主仓和两座副仓,由主建筑、建筑外场地,以及围墙基址组成。三仓呈品字排列,主仓在南,坐南朝北,1号副仓在西,坐西朝东,在主仓的西部。2号副仓在北,坐北朝南,与主仓相对。

建筑面积总计1129平方米,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结构为清水青砖墙体加木屋架,内部附有可自由拆卸加减的防潮木插板墙,木门闸、木门。仓内地面为木地板,距实土地面约为1米。

主仓长35米,宽15米。屋架为重檐四坡灰瓦顶,屋面平直无曲线。上檐四周设活动通风纳日窗16扇。

仓正面开3道门,各高2.15米,宽1.06米。屋架使用斜梁,共8榀,中部建纵向夹层木板隔墙。仓底悬空1米,墙根四周设通风透气窗18口。

1号副仓长47米、宽8米,只残存中部的明间和北部的次间、稍间。中部明间为悬山顶,共5榀梁架。2号副仓长35米、宽8米,单檐四坡顶,面阔3间。大丰仓是湖北省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官储粮仓,为研究古代粮仓的形制结构、布局和仓储制度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大丰仓设计独具匠心,针对粮仓通风、防潮的需求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设计,且外形不失美观古朴,具有较为重要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2.郧县老城天主堂郧县老城天主堂位于现今郧阳汉江公路大桥以东,汉水以北,距郧县新城以南3公里的伏牛山上。作为一个建筑群落,它由337平米主堂、380平米副堂和17间平房共三个部分组成,建筑面积1095.3平米,总占地面积为3426平米。为郧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教堂为典型的哥特式风格建筑。门墙上布满了尖拱和直棱式的浮雕,门墙上方的正中央耸立着一个高大的钟楼,钟楼顶矗着一个十分耀眼的古铜色大十字架。钟楼两侧各有一个对称的三角形尖塔,塔顶也各矗着一个十字架,只是比中间的十字架略小了些。教堂大门在门墙的正中,大门上方,在上、下两个圆拱形浮雕的中间,竖排汉字楷书浮雕“天主堂”三个大字赫然入目。

大门两旁对称位置,各有一组拉丁文字母,左边意为:耶稣,人类的救主;右边意为:万福,玛利亚(耶稣的母亲)。在两边拉丁字母的上方,又各有两个醒目的汉字楷书,左边是“愈显”,右边是“主荣”,合起来念是“愈显主荣”。所有这些装饰,使得整个门墙给人以森严隶穆、伟丽繁密之感。

从大门入内是厅堂,也就是信徒们做弥撒的地方,按天主信徒的叫法,这厅堂应该叫“圣堂”,圣堂进深34.8米,面阔9.3米,内空高约10米,宫灯壁灯,交相辉映,富丽堂皇。东西两面墙上各有五根均匀排列的圆形大柱,直通达顶,把个厅堂衬托得更加恢宏、壮观。圣堂后半截东西各有一个耳房,耳房再往后便是祭台了。

在西耳房的右边有一小门与副堂的侧门相通。副堂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混合风格的二层楼房,进深10.2米,面阔20米。这里过去曾是教会做弥撒的地方。副堂的大门是中国式对开的木门。

从大门进去是前厅,厅东西两侧各设有居室;再往里,是一个室内天井,上二楼的转角楼梯就设在这里。楼梯的两侧又是居室。顺天井再往里走便是现在临时圣堂了。

在主堂未修复完工之前,信徒们做弥撒就暂时放在这里。临时圣堂面积虽小,但其布置却体现了典型的哥特式风格,以致于走进这里就象走进了一个博大精深的圣经世界。这里既设有祭台、读经台,又设有忏悔厅、跪凳等。正面墙下的一个大条几上有秩序的放满了各种祭拜用品,然最醒目的是在条几正中位置安放着的一尊耶酥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雕像。

除正面墙外,其它三面墙上由西往东,依次贴着十四幅耶酥画像,从第一幅耶酥获罪受刑扛上沉重的十字架开始,到十四幅圣尸埋葬为止,系统讲述了耶酥为人类所受的苦难的历程。故而,这十四幅画像也叫做“苦路像”。3.学堂梁子遗址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湖北省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汉水左岸的四级阶地,是一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

该遗址先后发现两具早期人类头骨化石,发现石制品300多件,主要是以当地砾石为原料制作的大型石器,有石核、石片、尖状器和刮削器等。还发现大熊猫、东方剑齿象等第四纪更新世早期的哺乳动物化石20余种。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绝对年代可能要早于距今80万年。保存�。

湖北发现距今百万年人类头骨化石,对历史有何意义?

湖北省十堰市云阳区学堂梁子遗址发现第三块完整的人类头盖骨化石,这是迄今为止在欧亚内陆发现的最完整的同时期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为中国数百万年人类进化史的实证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该遗址进行了7次考古发掘。

在湖北省十堰市云阳区学堂梁子遗址,第三次发现了一具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新发现的3号头盖骨化石距离前2个头盖骨的出土地点约35米。埋葬环境、相关动物和石制品的技术特征都是相似的。初步认为该头盖骨化石属于同一时代,尚需具体的科学年代证实。

多位中国古人类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视察了现场,并举行了讨论会。他们认为,3号头骨化石的暴露部分保存完好,形状清晰,具有坚实的古人类属性。前2个头骨化石由于地层沉积物挤压而发生变形,3号头骨化石的形状基本正常,可提供比前2个更丰富的特征信息。

北京联合大学“云仙人”课课组冯晓波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30年来,中外研究人员在“云仙人”两个头骨周围进行了大量的颅骨重建和脑测量研究。湖北省考古研究所与乌大中南医院合作,使用CT扫描仪对郧县人的头骨进行扫描,并使用计算机对头骨进行三维重建,计算出其脑容量约为1065毫升。这比生活在大约50万年之后的北京人的脑容量略大。

与“云县人”的智商有关的一个证据是在遗址中发现了手斧。在国际旧石器时代研究团体中,手斧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沉重的工具。手斧的出现是旧石器时代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革命性标志,类似于电脑和手机的出现。

手斧除了具有切割、挖掘甚至作为武器的实用功能外,双面加工、对称的手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萌芽,标志着古代人类的心智趋于成熟。

求湖北地区的太古文明!!

战国时,今荆州市江陵县纪南城为楚郢都遗址,亦是长江流域“楚文化”的中心,楚国曾建都于此达411年。约公元前2550——前2070年,帝尧时为樊国。

公元前1600——前1046年,殷商时为鄂国。公元前770——前476年,春秋时为楚之别都。公元前475——前221年,战国时为鄂邑。公元前323年(楚怀王六年),怀王封其弟启为鄂君,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屈原放逐江南,行吟鄂渚。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置鄂县,属南郡。(这是我百度的,具体你还是去大学的图书馆查查,或者历史学教授)下面是我从豆丁网上找的湖北的史前文明详细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湖北的史前文明一.旧石器时代 建始直立人遗址 位于建始县高坪镇麻扎坪村。原称巨猿洞,俗称龙骨洞。1968年至2000年间曾在此进行了9次发掘,发现早期直立人牙齿化石5枚和石器、骨器,同时发现包括步氏巨猿在内的80多个种属的哺乳动物化石,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之一。

遗址为东西向穿山洞,海拔750米,洞长120米,高6—7米,宽2—15米。洞内为早更新世堆积,东洞发掘区剖面自上而下可以分为13层,直立人牙齿化石分别出自东洞的第八层、西洞的第八层和西支洞的第五层。距今约120-250万年,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直立人与巨猿共生的化石点,对研究巨猿的生存、迁徙和灭亡以及巨猿与人类发展谱系提供了宝贵资料。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郧西猿人遗址 位于郧西县城东10余公里安家乡神雾岭东坡。俗名白龙洞。距今约50万至100万年,为我国8处猿人遗址之一。

1976年、1977年在此发现8枚猿人牙齿化石和猩、犀、熊、獾、鹿、牛、豪猪、鼠狗、大熊猫、剑齿象、剑齿虎等20多种动物的牙齿、头角、骨骼、粪便化石。后来,又发现了一批人工凿痕的打制器和用火的迹象,被称为“郧西猿人文化”。白龙洞内景物壮观,穹窿式、攒尖式、藻并式景物互相接连,上悬千姿百态的“石钟”、“石乳”、“石幔”、“石佛”,各种景象栩栩如生。学堂梁子遗址 位于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是一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

遗址先后发现两具早期人类头骨化石,发现石制品300多件,主要是以当地砾石为原料制作的大型石器,有石核、石片、尖状器和刮削器等,并出土似手斧的两面器。还发现大熊猫、东方剑齿象等第四纪更新世早期的哺乳动物化石20余种。命名为“郧县直立人”,简称郧县人。距今100万年。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梅铺猿人遗址 位于郧县梅铺龙骨洞。1975年在此发现三枚猿人牙齿化石20多种动物化石。

经鉴定为早期猿人,命名为“郧县亚种”。距今100万年----60万年。长阳人遗址 位于长阳县城西南45公里大堰乡。

为一海拔约1300米的洞穴。洞口高约2米,阔约6米,平面呈不规则状。1956年以来先后发现人类的上颌骨和牙齿及共存的古脊椎动物等化石。经鉴定,人的上颌骨和牙齿比之北京猿人具有显著的进步性质,但也存在着原始特征。

其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或稍晚,距今约10余万年,故定名为“长阳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龙洞遗址 位于郧西县香口乡。

2004年在香口乡黄龙洞发现四枚牙齿化石,经鉴定为晚期猿人,距今10万年----4万年。鸡公山遗址 位于荆州市荆州城小北门外4公里处的郢北村鸡公山,是一处距今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居址和旧石器时代加工场遗址。遗址内文化层厚达1米多,由于遗址周围系纯粘土层,没有岩石,可见其加工石料来自远处。遗址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遗址内发现有由5个砾石围成的圆形石圈和脚窝等居住遗迹,石圈直径约2米,其内放置有少量尖状器和砍砸器。

据推测,石圈应是当时人类居住的圆形窝棚的遗迹。遗址中还出土有石制品数万件,石器类型以小型刮削器为主。此外,在遗址的南部还发现有一处石器制作场所。

鸡公山遗址是中国首次发现的平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居住遗址。现已在原地建立了遗址博物馆,面积达1200余平方米。为全国重�。

考古重大新发现!湖北发现距今百万年人类头骨化石,具体是如何发现的?

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人死后,他们体内的软组织因腐烂而消失,骨骼、牙齿和其他硬组织沉积在沉积物中,在氧气隔离的环境下,经过数千万年甚至数亿年的沉积,骨骼完全石化并保存下来,人类骨骼化石的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被埋葬,身体被沉积物掩埋后,身体上覆盖的沉积物可以起到隔离作用,防止外部水和空气接触身体,因为只有这样,身体才不会被微生物分解。

人类头骨化石新发现的3号头骨化石距离前两个头骨出土地点约35米,石器产品的埋葬环境、相关动物和技术特征相似,实际上,这是迄今为止在欧亚大陆内陆发现的最完整的同时代人类头骨化石,为中国数百万年人类进化史的实证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该遗址进行了七次考古发掘,因为在之前的五次考古发掘中,在核心地区发现了两个大约100万年前的古代人类头骨,湖北省十堰市云阳区雪塘梁子遗址第三次发现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

湖北郧县人头骨化石的发掘历史

1975年,在郧县梅铺村沟龙骨洞,发现三颗猿人牙齿化石、打制石器及20多种动物化石,这些动物化石一部分属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还有距今六十万年至一百万年的更新世的桑化鬣狗。说明郧县猿人的年代早于北京猿人和蓝田猿人。

1976年,在郧西县神雾岭白龙洞也发现了猿人牙齿化石三颗,还有狸、犀、獾、鹿、牛、剑齿虎等20多种动物的牙齿、头角、骨骼、化石及打制器、尖削器、砍砸器等。其年代大约与北京猿人的时代相同,距今五十万年,考古工作者称为“郧西猿人”。1976年至1978年,在房县七里河发掘出一座新石器时代部落遗址,总面积为6万余平方米,发掘面积为1650余平方米,发现古房屋建筑遗址19处,墓葬26处。同时出土了大批陶器、石器和骨器。

出土的大型器物有鼎、甑、罐、钵、盆、杯、碗、壶等。器械有石斧、石锄、石箭头、陶纺轮等。经考古学家初步鉴定:大约属于汉水中上游的丹江流域新石器痕迹系统。

它既有汉江平原的新石器痕迹因素,也与中原地区的新石器有着密切的关系。1986年和1987年分别在房县的兔子洼、养鼻岭、郧县的东峰、庹家洲、辽瓦店子、郭家院、大寺、青龙泉等地都发现了大批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文化遗址。历史学家根据对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研究,把长江中游及汉水为中心的十堰、襄阳、武汉等地区列为屈家岭文化区。

它是以湖北京山县屈家岭而得名,距今约四千五百年,这是继母系氏族公社后的一个阶段,属于原始社会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是由氏族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在十堰这块土地上,从猿人到智人再到现代人,有一条明晰的发展过程,并且形成系列,专家们推断,十堰地区可能是我国早期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之一,省、市考古工作者一直把十堰作为考古的重点进行普查。1988年,湖北省文化厅组织了全省性文物大普查,他们把十堰地区作为普查重点。

考古工作者不辞辛劳,踏遍了十堰的山山水水,1989年5月18日,在郧县青曲镇弥陀村发掘出土了一具基本完整的南猿头骨化石,这究竟是不是南猿头骨化石,十堰考古工作者不敢贸然断定,他们一面采取保护、保密措施,一面急电省有关部门。化石经市、省文化局(厅),博物馆的领导、专家同意,立即送往北京,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进行初步修理、测量,上颌齿弓及硬腭清楚地显露出来,头骨各部位的形状、位置、大小符合古猿类特征。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和古人类专家贾兰坡先生以及该所的黄万波副研究员,顾玉岷副研究员等十多位专家、学者,对这具化石已显露出来的特征,进行了认真的观察、研究、比较、鉴定,专家们亲笔写出了鉴定意见,一致认为,此化石属于南方古猿类,距今已有200万年左右的历史,从而证明了中国是早期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这给人类发展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填补了亚洲古人类发展缺环。贾兰坡教授高度赞誉郧县南猿的发现,其意义可与北京猿人第一个头骨发现的意义相比。

并定名为“郧县人”。郧县南猿定名后,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及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国内外公布了这一重大成果。《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新闻报》、《文物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等国内新闻单位先后作为重要新闻报道了这一消息。《科技日报》把这一发现列为1989年我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

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主要报刊纷纷撰文,报导这一重大发现,阐述其对于人类起源理论的重要意义。这一发现,要修正关于人类仅起源于非洲和非洲迁徙的传统观点。为此中国人民高兴、亚洲人民高兴,因为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新论断,要补写人类发展史。郧县档案馆已将“南猿化石”发现的有关文字材料、照片、专家鉴定意见及中外新闻单位公布的消息、文章,收集进馆,作为重要全宗进行保管,为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提供资料。

郧县人”头骨化石发现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郧县举行。来自美、韩等国,以及中科院、国家文物局、北大的众多专家学者与会。1989年5月18日和1990年6月15日,在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学堂梁子出土的两具古人类头骨化石,震惊了人类考古学界。

省文物局在组织专家参观“郧县人”学堂梁子遗址时披露,将继续加大对“郧县人”遗址公园的建设力度。 1989年5月,发掘出两颗完整的远古人类头骨化石,被专家确认为距今已100多万前的远古人类化石,这一发现,改变了人类起源非洲的传说,“郧县人”头骨化石的发现,它向世界宣称:古老的汉江是汉民族文化的摇篮;古老的“郧县人”是中国人的祖先,现在在“郧县人”出土处建有“郧县人”雕刻头像,“郧县人”展馆。“郧县人”头骨化石考古发现有二件。

于1989年5月,郧阳地区博物馆(十堰市博物馆)组织全地区文物干部进行文物补查。第一件头骨化石由郧县博物馆王正华、郧西县文管所屈胜民组成的普查小组于18日在郧县曲远河口学堂粱子发现了第一件头骨化石,编号为I号头骨化石;于1990年5一一6月由湖北省考古所、郧阳地区博物馆、郧县博物馆联合进行了试掘工作,又发现第二件头骨化石,编号为Ⅱ号头骨化石。以后又接连两次进行了发掘工作,获取了大量的伴生动物化石和数百件石器。两件完好的头骨化石的发现,轰动了世界古人类考古学界。

初步研究,被认为是“南方古猿”化石材料。随着对化石材料的修复与揭示,以及研究的深入,从其形态上看既有直立人的原始性,又有智人的进化特征。被认定为直立人,命名为“郧县人”,其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在80一一100万年左右。

因为两件头骨化石标本空前的完好,它对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I号头骨化石,在1989年底被《科技日报》发表选为全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于1990年被《中国文物报》选为“七五”期间和全国当年双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并给郧阳地区博物馆颁发了证书。

1990年以来的多次发掘,在其文化层共出土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石锤等石器241件,以及大量打击碎片和带有打击痕的砾石,并出土似手斧的两面器。与人类化石伴生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而且头骨、下颌骨完整者数量之大是其他遗址不多见的。

继续浏览:

上一篇:大连湾海底隧道介绍?大连海底隧道从哪到哪

下一篇:鹤舞长江介绍?吉林八景的鹤舞向海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