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什么意思?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什么意思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什么意思?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什么意思

最佳回答2022-12-03

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用于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待,则是孝子的无奈。后人便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原话当是出自皋鱼之口,并非出自孔子之口。但是历来被当做孔子之语。此误有点像那句有名的“食、色,性也”。很多人将这句话的出处定为孔子。其实这句话出自《孟子》,说这话的人既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而是告子。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什么意思

子欲养而亲不待选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闲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什么意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树想静止不动,风却不停息的吹;子女想要赡养亲人,亲人却已不在!逝去就永远追不回来的是时光;过世后就再也见不到面的是双亲。请让我从此告别人世吧。”于是站立不动,枯槁而死。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什么意思?

“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子女想起赡养自己的父母时,等不及的父母这时已经离我们而去了。比喻形势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或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原文:选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

孔子辟车与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闲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少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见者,亲也。

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

"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什么意思?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是: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此内容出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和出自 《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

孔子辟车与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闲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少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见者,亲也。

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

”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译文: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的十分悲伤。孔子说:“快赶车,快赶车,前面有贤人。

”走近一看是皋鱼。身披粗布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车对皋鱼说:“你家里并非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呢?”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为了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把照顾亲人放在首位,这是过失之一:我的志向高远,却因利益去辅佐奢华的君王,这是过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却因小事和他绝交,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止不动,风却不停息的吹;子女想要赡养亲人,亲人却已不在!逝去就永远追不回来的是时光;过世后就再也见不到面的是双亲。

请让我从此告别人世吧。”于是站立不动,枯槁而死。孔子说:“同学们应引以为戒,经历过这件事,足以让人知道该怎么做了。”于是,孔子的学生有十三人辞别回家赡养双亲。

扩展资料: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韩诗外传》。《韩诗外传》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的杂编而成,一般每条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引文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就其书与《诗经》联系的程度而论,它对《诗经》既不是注释,也不是阐发。《汉书·艺文志》第1708页还著录了其它几部韩派《诗经》方面的著作,现已失传,估计其性质与《韩诗外传》类似。《韩诗外传》是实际运用《诗经》的示范性著作。

《韩诗外传》尽管名义上依附于《诗经》,但它使用的材料却来自几个哲学学派的著述并加以折衷。《荀子》是最常用的来源,不过《庄子》、《列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以及《晏子春秋》、《老子》、《孟子》也都被使用过。道德说教为其主要基调,但也有一些趣闻轶事,缺乏明显的道德意义。

由于有24段缺乏引自《诗经》的起结论作用的诗句,这说明文本有缺损。考虑到尚存的先秦典籍提供的资料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还多,而且其中有些材料自身已经用《诗经》引文作结束,据此可知,《韩诗外传》与其说是一部创作,还不如说是一部编作。

子欲孝而亲不待是什么意思

“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意思是: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一.本句出处《韩诗外传》卷九孔子行,闻哭声甚悲。

”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驵,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二.本句解析: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

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痛失双亲的无奈,反映出百善孝为先的重孝观念。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待,则是孝子的无奈。

后人便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这是丘吾子说给孔子的话,旨在宣扬儒家的孝道。此话是从反面来告诫孝子们,说明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后来用“树欲静而风不止”比喻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也有用来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却不让其停止,这里所指的做某事, 一般指的是不正义的事。
三.典故译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典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那人回答他叫丘吾子,说他有三个过失,分别是:年轻时喜欢学习,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父母却已经死了是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是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丘吾子悲叹: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
四.我的感悟人生不管是亲情爱情友情都要好好把握,明天和意外我们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珍惜相处的时光,伤人的话让人难过的事少做。

或许要经历过才懂得,希望我们的懂得不要太迟。团结兄弟姐妹,孝顺父母长辈,伴侣相亲相爱,人生幸事。人力的作用范围始终有限,即便我们再强大,一些个客观世界的规律始终是我们无法左右的存在,我们在尽人事之余,亦需明白,很多时候也要学会“知天命”,调整自己去适应世界。

人之生老病死也是我们无法左右的事情,所以趁父母还在,我们要珍惜时光,好好孝顺他们,珍惜眼前人。

继续浏览:

上一篇:菀菀类卿是什么意思?菀菀类卿是什么意思啊

下一篇:秀恩爱的句子?秀恩爱的句子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