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相声是什么意思?李宏烨夫妻“公式相声”那么有创意
公式相声,意思是在相声有新节目中博士夫妻郑钰,李宏烨,把平常的教学工作和相声结合在一起,自创出的新型相声说法。

相声
相声(Crosstalk),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它以说、学、逗、唱为形式,突出其特点。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主要道具有折扇、手绢、醒木。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天津师范大学为相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019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组织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检查和调整工作,相声保护单位为中国广播艺术团及天津市曲艺团。
在节目叫板郭德纲,那对交大博士夫妻提出的公式相声究竟是什么?
那对交大的博士夫妻所提出的公式相声,其实是在用公式生搬硬套,他们两个人在利用公式来计算观众们的笑点,这样的相声感觉没有任何意义,而且他们还在节目当中公开叫板郭德纲,感觉特别的自大。相信很多人应该也都知道这件事情,这对交大的博士夫妻一起同台出演相声,一个是逗哏,令一个是捧哏。
这句话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其实我对于这种公式相声真的是无法理解,要知道相声是中国的一门传统艺术,如今把它套进公式当中,那么这个相声还有什么意义呢?就像郭德纲所说的那样,每一个人演出的效果都是不一样的,没办法把所有人都统一化。而且相声观众应该是针对大众的,而不是所有高学历的人。早期的相声是走街串巷的,那个时候主要针对的都是普通老百姓,还有一些小商小贩,只有这样才能算是真正的相声。所以这对交大的博士夫妻所出演的相声并没有受到太多人的支持。如今这对交大夫妻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消息了,也没有再登上什么节目,即便是有支持他们的人,也都在少数而已。再反观郭德纲,如今越来越火,等于是把整个相声行业都给发扬光大了,这一点郭德纲真的是功不可没。相声是传统艺术,但是却不适合太过于高雅,毕竟每一门艺术都有它自己的特点。
不过也不否认,也许有一些人确实比较喜欢这种相声公式,这纯粹都只是个人喜好而已,只要是存在的,那么就有一定的合理性,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嘛,但是还是喜欢传统相声的人更多一些。
李宏烨夫妻“公式相声”那么有创意,为何观众不买账?
相声发展到今天,的确需要新鲜元素和创作人才,“公式相声”看似一个很新颖的名词,却好像少有它应有的“乐趣”。公式相声就是在“相声有新人”节目中博士夫妻郑钰,李宏烨,把平常的教学工作和相声结合在一起,自创出的新型相声说法。
真正好笑的相声?我不知道博士对于真正好笑是怎样理解的,但是目前我认为郭德纲的相声给了我要的感觉。发笑又不止于发笑,笑完后还要有回响,每一个包袱要么在讽刺嘲弄黑暗,要么就在赞扬好人好事。另外我特别喜欢听太平歌词,太平歌词作为清朝流传下来曲艺,歌韵婉转,虽然会唱的人不多了,但爱听的人还真不少,每次郭德纲唱的时候,台下是轰天倒地的叫好声。相声要发展,创作是根本。不能为了追求创新,摈弃甚至抹杀传统。相声流传至今,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群众,吸收了大量的精华,创作了大量的经典,其中值得学习的东西只多不少。要创新,先学习如果你认为自己说的是相声,就要学习相声的艺术。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技巧和套路,相声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套路的,“公式相声”是一种创新,是一件好事。郭德纲说:“商演是判断成功的唯一标准。”也就是说看有没有人认可你,愿不愿意捧你买你的票,如果你的作品有人夸有人捧有人买,那就离成功近了一步。
不过就现场的观众反应和我自己的感受,他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讲文化,但不炫文化相声吸取口技、说书、表演等文化,是一门讲究的文化艺术。诚然,相声需要文化来支撑内涵,但一味炫耀文化只会惹人尴尬。
博士夫妻一上来就强调自己是博士,在表演时卖弄理工科的知识,比如月亮倒映在湖水里要说月亮被湖水镜面反射形成的虚像。不是我嫉妒他们是博士,也不是听不懂,相反,当得知他们是一对博士夫妻时,我心里充满了敬佩和期待,但后来我只是觉得尴尬,他们的优越感太强了,而且表演前后的行为和人品也让人感觉不适,给人的印象就是,我学历高,你们不吃这套是因为你们学历低。记得他说相声中途有这么一句:“此处必有掌声”,当时好像挺尴尬的,观众并不觉得很搞笑,反而有些尴笑。对于李宏烨夫妻的“公式相声”,观众们并不太喜欢,反而对他们的态度多了一分“反感”。
观众对于他的相声好像没有预期那么完美,全程get不到观众多少笑点,反而自以为是觉得很有搞笑天赋。
一些相声界的前辈力捧公式相声,这是为什么?
公式相声是现在新出来的一种相声表现形式,这种相声的表现形式虽然说具有一定的创新,但是从相声前辈的观点中也不能看出,他们对公式相声并没有力捧,只不过是在表面上进行了一些鼓励。大多数的相声前辈并不看好公式相声,毕竟不论从基本功还是从效果来看,公式相声可以说啥也不是。
首先是为了对抗郭德纲。现在在相声的圈,郭德纲的德云社占据了半壁江山,而郭德纲就不看好公式相声,所以说一些相声界的其他人士就想力捧公式相声来对抗和恶心郭德纲;其次,对相声后辈的一些鼓励。虽然说公式相声确实很多人不看好,但是公式相声也确实是代表了相声的一种新创意,对于这样的行为,相声的前辈也应该多一些鼓励和支持,但是这并不是力捧,只是一种鼓励;最后,一些人的炒作行为。现在的传统相声确实混的不太好,这样的话就有很多的相声人士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炒作,支持和力挺公式相声就是他们炒作和吸引大众眼球的一种行为。
一.对抗郭德纲。现在的相声界,郭德纲的德云社可以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而郭德纲就不看好公式相声,这就让很多的其他相声人士羡慕嫉妒恨,他们就想通过力捧公式相声的方法来恶心郭德纲的德云社。
二.对相声后辈的鼓励。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相声也需要不断的进行发展和创新,公式相声虽然说并不被人看好,但是公式相声也应该得到一些鼓励,毕竟也是相声的一些新花样。
三.人们的炒作行为。现在的传统相声确实混得不咋地,除了德云社的相声受关注之外,其他相声人们很少关注,这样就让一些相声人士为了吸引大众眼球而力捧公式相声进行炒作。
李宏烨公式相声到底是什么公式,概率是怎么统计的?
李宏烨是2018年相声行业里现象级的一个事件,通过相声有新人节目,一下子赢得了极高的知名度和关注度。 就我自己觉得:真正的幽默技巧加上肢体喜剧(包括装狗熊学哑巴给观众下跪叫爸爸)其实就那么二十来种,无非是:谐音--插科打诨最佳手段,湖南卫视那帮男女以及如今的郭先生最喜欢的手段,因为不用备课现抓现用,人多时七嘴八舌鸡鸣狗叫比李博士的统计表还密集;模仿--正规的模仿以马三爷为代表(学傻子学聋哑严格说来不算),蹩脚的模仿依然要看湖南卫视那帮男女尤其是“娜”个飚乎乎的女的;用嘴“想死你们了”的那位早年学走秀学方言勉强列进来吧; 其实李宏烨所谓的有限元,更通俗的一种解释是一种概率统计,比如如何判断一个作品多少秒笑一次,如果抓单个个体的话误差会很大,所以他必须统计更多的个体。
而不是通过掰手指头数数观众一共笑了多少次从而得出包袱密集度的统计数据。相当于把一名厨师的手艺分割成工序流程以及对火候配料调料进行量化分析从而使任何一台智能机器都拥有国宴厨师的水平; 其实得出这个所谓有限元的关键是要有量足够大的工具,因此李宏烨从2003年开始统计到2012年,经过一千多场表演的统计之后,他就得出了一个相对比较直观的数据。得到这些数据只是第一步,最关键的是李宏烨开始思考让观众们笑的包袱到底是什么结构的内容,什么结构的笑话会让观众笑五秒,什么样的会笑两秒,这些都经过了李宏烨的思考。 这是对李宏烨所谓相声公式的简单描述,这也是他的相声公式的核心理念,通过概率学和统计学,对相声表演过程做出可量化数据,然后分析这些数据是如何产生的,由此得出所谓有限元的公式。虽然很多网友看到公式相声四个字就觉得可笑至极,但是不得不佩服李宏烨的缜密精神。
公式相声真的能够替代传统相声吗?是不是能够上春晚了?
借用王晶在最新一期圆桌派里面的话:笑话就是一个好笑的人在说话,不好笑的人说再好的段子也不好笑。一个会表演的人,再烂的角色也能演出花。
李宏烨的公式相声,早就有业内人士专门分析过,与其说那是相声,还不如说就是三句半,也就是三句垫话之后笑点就出来。为什么李宏烨说他的相声不需要基础,谁都能说,因为这种短文包袱其实就跟网络段子,论坛热门回复一样,任何人念出来都行,甚至你作成PPT直接在舞台上给观众阅读,效果也一样。这不是表演,而是笑话文案阅读罢了。从存在即合理的角度来说,公式相声可以作为一种表演形式存在,并且在认可并接受的人群中推广传播。但是李宏烨夫妇最让人反感的地方在于,他们渴望通过攻击更有名望的人,来证明自己的合理性,那就有点下作而且无聊了。用郭德纲的话说就是:他们不是一个行业的,所以不存在竞争关系。公式相声是一种对口报纸的表演形式,跟传统相声并不冲突,所以不存在取代与否的问题,就像跳钢管舞的不会取代芭蕾舞一样,虽然都是舞蹈,但受众并不重合,不会有此消彼长的情况。
至于上不上春晚,那是节目组的问题,如果李宏烨夫妇有足够的资源,或者能够打动春晚节目组的理由,或许也有机会,毕竟农民工兄弟也可以上春晚唱歌,那个舞台的开放性很大,不一定要多高的表演技巧,更不需要如何审美,有时候审丑也是综合晚会的需要。不过在我看来,这俩夫妇上春晚基本是没戏,因为不管怎么排,都轮不到他们。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