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王锦蛇的特点?世界上最大的菜花蛇是什么

王锦蛇的特点?世界上最大的菜花蛇是什么

最佳回答2022-12-01

王锦蛇(学名:Elaphe carinata),俗称菜花蛇、松花蛇、臭王蛇等,是有鳞目游蛇科锦蛇属的一种蛇类动物。王锦蛇身体粗壮,全长2米左右,其背鳞片边缘为黑色,在额鳞前形成一个"王"字样的斑纹。王锦蛇通身背面为棕黄,或绿黄色和黑色混杂,体前部有宽的黑色和黄色相间或倾斜或略弯曲的横纹,体后段至尾尖鳞缘色黑,中央为黄色斑点,致成网格状斑而无纵纹,其腹部前段呈黄色,有黑色点。王锦蛇为无毒蛇,身上具有异臭味。

王锦蛇的特点

王锦蛇形态特征:成年形态王锦蛇身体粗壮,全长约2米,全身颜色为黑色杂以黄色花斑,形似菜花;体前部有若干黄色横纹;头顶前部有“王”字斑纹,头颈区别明显,头背颜色呈棕黄色;鳞缘为黑色,并散以黑色斑,同时在尾下形成黑色纵线;背鳞除最外侧1~2行平滑外,均强烈起棱,中段背鳞数目在21行以上;绝大多数王锦蛇有200片以上腹鳞。幼体形态幼体王锦蛇的色斑与成年王锦蛇相差甚大,其背面为灰橄榄色,鳞缘颜色微黑,枕后有一短黑纵纹,腹面呈肉色。

王锦蛇的特点

王锦蛇生活习性:节律行为每年的秋末冬初时节,当气温逐渐下降时,王锦蛇便转入不愿活动的半僵状态。当气温降至十度左右时,王锦蛇便进入了冬眠。对于产地在北方的王锦蛇,因耐寒能力相对南方蛇强一些,实际进入冬眠时的气温可能比十度还要低些。比如,在中国北方的王锦蛇进入冬眠期要在10月中下旬;而在南方诸省区,则在11月,甚至12月才会进入冬眠。觅食行为王锦蛇为广食性蛇类,以捕食蛙类、鸟类、鼠类及各种鸟蛋为主,食物缺乏时,它甚至吞食自己的幼蛇或同类。攻击能力王锦蛇能够对尖吻蝮等毒蛇的毒液产生抑制作用,能够有效地免疫蛇毒,再加上较为庞大的体型与强悍的绞杀能力,使其面对毒蛇时处于有利条件。防御行为当王锦蛇面临强敌时,它们会先给对手咬上一口,如果吓不到对手,身上的臭腺就会分泌难闻的液体,让天敌无从下口。性情和行动王锦蛇虽然是无毒蛇,但其性情凶猛、动作敏捷、爬行速度快且会攀爬上树[6]。

农村俗语“一地王锦蛇、十里无毒蛇”什么意思,王锦蛇真的这么厉害?

王锦蛇的斑纹漂亮,主要就是黑、黄、白三种颜色互相组合而成,别看他外表好看华丽,但它却是实实在在没有毒的蛇,最显眼的地方是它的脑袋上不同颜色花纹组合成的“王”字,所以有些地方也称呼它为“大王蛇”。王锦蛇有几个特点:庞大、神经质、性情暴虐、捕杀技能高超、反应和速度都很快、领地意识极强、身体臭味极重、无毒。


一.体型巨大,战斗力强王锦蛇是属于那种体型巨大的蛇类,性格又暴虐,特别喜欢吃各种小动物,一个不开心,见到比自己小的毒蛇在自己领地内,也会张口吃掉。我对象爸爸之前闲聊时讲过,王锦蛇在遇到强敌时,从来没害怕过,反应敏捷,又善于缠斗,力道奇大的王锦蛇,几乎可以战胜一切其他小动物,而且它个头非常大,看起来仅次于蟒蛇,属于体型特别巨大的蛇类。王锦蛇还有点神经质,基本上见到其他动物,包括自己的同类,都有可能一言不合直接吞食,并且攻击性极强,缠斗能力又大,其他的蛇类很难对抗,唯恐避之而不及。
二.王锦蛇身体臭味重王锦蛇身上非常非常难闻的气味,这个气味隔数里之外都能闻到,其他蛇类,包括毒蛇远远的闻到王锦蛇的气味,自知不敌,也就不会进入王锦蛇领地遭惹它了。

这个气味也会对王锦蛇招来杀身之祸,比如猎人会根据气味猎捕王锦蛇等等。所以“一地王锦蛇,十里无毒蛇”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是人们通过长期观察蛇类习性总结出的经验之谈。

世界上最大的菜花蛇是什么

蛇是四肢退化的爬行动物的总称,属于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正如所有爬行类一样,蛇类全身布满鳞片。

世界上最大的菜花蛇:王锦蛇 王锦蛇是一种游蛇科蛇类,体大凶猛,遇到同类会相互残杀。广泛分布于河南、山东南部(以前分布较多,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为因素等,现在较为少见),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国外分布于越南。生活于平原、丘陵和山地。

垂直分布范围:300~2300m。 王锦蛇的基本信息 其他中文俗名:臭王蛇、黄喉蛇、黄颌蛇、王蛇(四川)、锦蛇、黄蟒蛇、王蟒蛇、油菜花、臭黄蟒、棱锦蛇(黑龙江)、棱鳞锦蛇(福建)、菜花蛇(江苏)、菜蛇、王字头(贵州)、菜花蛇(湖南、湖北)、松花蛇(贵州、四川)、臭青公\母(台湾)、菜花蛇(浙江,江西)、臭黄颔 王锦蛇保护: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王锦蛇的主要特征是头部有“王”字样的黑斑纹,故有“王蛇”之称。

其头部、体背 鳞缘为黑色,中央呈黄色,似油菜花样,体前段具有30余条黄色的横斜斑纹,到体后段逐渐消失。腹面为黄色,并伴有黑色斑纹。尾细长,全长可达2.5米以上。

成蛇与幼蛇的色斑差别很大,头上没有“王”字形斑纹,往往被误认为是其他蛇种。 王锦蛇身体呈圆筒形,体大者可达5~10千克以上。主要生活在丘陵和山地,在平原的河边、库区及田野均有栖息。

它动作敏捷,性情较凶狠,爬行速度快,会攀岩上树。主要以鼠类、蛙类、鸟类及鸟蛋为主食,在食物短缺时甚至残食同类。该蛇身上有一种奇臭味,手握蛇体后要用香味很浓的香皂多洗几次,方能将此臭味去掉。该蛇系产卵繁殖,每年的6~7月产卵,每次产8~15枚不等,孵化期为40~45天左右 王锦蛇的种群分布 王锦蛇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湖南、湖北、广西、广东、云南、贵州、陕西、河南、甘肃及台湾等省(市,自治区),是典型的无毒蛇,其长势仅次于蟒蛇。

形态特征王锦蛇头背鳞缝黑色,显"王"字斑纹;瞳孔圆形;吻鳞头背可见;鼻间鳞长宽几相等;前额鳞与鼻间鳞等长;颊鳞1;眶前鳞2(1),眶后鳞2(3);颞鳞2+2(3);上唇鳞8,3-2-3式;下唇鳞10(11或9),前4~5枚与颔片相切;背鳞23(25,21或19)-23(21)-17(19),最外二行平滑,其余强棱:腹鳞雄217~221,雌218~224;尾下鳞雄77~83,雌42~84;肛鳞二分。 王锦蛇的保护 措施 限制捕捉收购。 现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王锦蛇的经济价值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王锦蛇可用于惊痫、喉痹、诸疮痈肿、瘰疬、目翳、疥癣等症,因此被利用。 此蛇特点 捕杀能力突出,性暴烈,有明显的霸占主义;当遇见其他蛇时,会采取攻击,是神经质的蛇类,攻击猛烈,绞杀能力强。

是大多蛇类害怕的品种。 其唾液可使小型动物死亡,伤口会有肿胀,疼痛感明显.对食物的选择比较挑剔,对于鱼之类的不大感兴趣。喜食鼠类,雏鸟,青蛙。 王锦蛇的品种简介 王锦蛇王锦蛇体大,耐寒、适应性强、生长快、 饲养 周期短,容易饲养和孵化等诸多优点,很多蛇场或养蛇户,特别是北方诸省区,大都以养它作为无毒蛇的饲养对象。

王锦蛇,又称菜花蛇,大王蛇、蛇王、臭黄颌等。它是无毒蛇中(除蟒蛇外)长势最快,形体较大的蛇类。栖息在山地,平原及丘陵地带,活动于河边、水塘边、库区及其他近水域的地方。

王锦蛇王锦蛇动作敏捷,性情凶猛,爬行速度快且会攀爬上树。它系广食性蛇类,以捕食蛙类、鸟类、鼠类及各种鸟蛋。食物缺乏时,它甚至吞食自己的幼蛇或同类。

因此,养殖中尤其要加以注意,必须保证其食饵的充足、多样化,这也是人工养殖王锦蛇必须单养,不能与 其它 无毒蛇类混合养殖的主要原因。王锦蛇肛腺能散发出一种奇臭,故有臭黄颌之称,手握蛇体后要用生姜片擦洗或用香味浓郁的香皂洗手,才能把臭味洗掉。 估计数量:野生状态数量次于黑眉锦蛇,仍为普通种。当前属开发利用对象。

应进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适当控制滥捕和收购。此蛇为无毒蛇,北京也有分布。 王锦蛇的养殖饲养 方法 王锦蛇是无毒蛇中长势最快、形体较大(除蟒蛇外)的蛇类,但它性情凶猛,敢与毒蛇中的眼镜蛇类争食,且有残食同类或其他蛇类的习性,故此蛇只能单独养殖,不能与其他无毒蛇同场混养。

在养殖此蛇时,即使投喂的饵料再充足、多样化,也要不定期地投放一定量的饲料蛇,如红点斑蛇双斑锦蛇、水蛇等,以满足其食蛇“嗜好”,避免蛇与蛇之间的相互吞食现象。这是有别于其他蛇类的主要地方。 王锦蛇的食量较其他蛇类大些,一条重约1000~1400克左右的,一次能连吞1~2只蟾蜍或2~3只小鸡雏,饱食一次后便爬回蛇窝静卧,消化时间约需7~15天。如有条件者,最好定期投放一些饲料蛇,以满足其食蛇所好,避免残食同类。

另外,王锦蛇也食鸡蛋或鹌鹑蛋,不妨在食物缺乏时投喂一些,以解燃眉之急。 王锦蛇为卵生繁殖,每年的6月底~7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每次产卵5~15枚不等。刚产下的卵表面有黏液,常常几个粘连在一起。

掰开卵会发现,卵内没有卵黄和卵白之分,均是淡黄色的胶状物质。王锦蛇的卵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卵为乳白色,每卵重约40~55克�。

王锦蛇有没有吃银环蛇的记录

王锦蛇会吃银环蛇,当然有吃银环蛇的记录。王锦蛇对毒素免疫,主要捕食其他蛇类,银环蛇的毒对王锦蛇无效。

银环蛇为卵生,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栖息于平原、丘陵或山麓近水处。

世界上最大的王锦蛇

王锦蛇是一种体大力强,行动迅速而凶猛的无毒蛇,是贪吃的食肉动物,那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王锦蛇有多大吗?下面让我来告诉你吧。 世界上最大王锦蛇有多大吗? 5月31日,江西武夷山国家级保护区发现了一条建区以来见到的最大的一条野生王锦蛇,长2.3米,重7.2斤。

王锦蛇(Elaphe carinata),为游蛇科锦蛇属,动作敏捷,性情凶猛,爬行速度快且会攀爬上树。它系广食性蛇类,以捕食蛙类、鸟类、鼠类及各种鸟蛋为主。食物缺乏时,它甚至吞食自己的幼蛇或同类。肛腺能散发出一种奇臭,故有臭黄颌之称,手握蛇体后要用生姜片擦洗或用香味浓郁的香皂洗手,才能把臭味洗掉。

此蛇的出现,充分说明了武夷山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近些年,武夷山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的数量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这同时也为武夷山保护区的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王锦蛇的知识普及 品种简介 王锦蛇体大,耐寒、适应性强、生长快、饲养周期短,容易饲养和孵化等诸多优点,很多蛇场或养蛇户,特别是北方诸省区,大都以养它作为无毒蛇的饲养对象。

王锦蛇,又称菜花蛇,大王蛇、蛇王、臭黄颌等。它是无毒蛇中(除蟒蛇外)长势最快,形体较大的蛇类。栖息在山地,平原及丘陵地带,活动于河边、水塘边、库区及其他近水域的地方。

王锦蛇动作敏捷,性情凶猛,爬行速度快且会攀爬上树。它系广食性蛇类,以捕食蛙类、鸟类、鼠类及各种鸟蛋。食物缺乏时,它甚至吞食自己的幼蛇或同类。

因此,养殖中尤其要加以注意,必须保证其食饵的充足、多样化,这也是人工养殖王锦蛇必须单养,不能与其它无毒蛇类混合养殖的主要原因。王锦蛇肛腺能散发出一种奇臭,故有臭黄颌之称,手握蛇体后要用生姜片擦洗或用香味浓郁的香皂洗手,才能把臭味洗掉。 估计数量:野生状态数量次于黑眉锦蛇,仍为普通种。当前属开发利用对象。

应进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适当控制滥捕和收购。此蛇为无毒蛇,北京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头背鳞缝黑色,显"王"字斑纹;瞳孔圆形;吻鳞头背可见;鼻间鳞长宽几相等;前额鳞与鼻间鳞等长;颊鳞1;眶前鳞2(1),眶后鳞2(3);颞鳞2+2(3);上唇鳞8,3-2-3式;下唇鳞10(11或9),前4~5枚与颔片相切;背鳞23(25,21或19)-23(21)-17(19),最外二行平滑,其余强棱:腹鳞雄217~221,雌218~224;尾下鳞雄77~83,雌42~84;肛鳞二分。 种群分布 王锦蛇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湖南、湖北、广西、广东、云南、贵州、陕西、河南、甘肃及台湾等省(市,自治区),是典型的无毒蛇,其长势仅次于蟒蛇。

繁殖方式 卵生 保护措施 限制捕捉收购 现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经济价值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王锦蛇可用于惊痫、喉痹、诸疮痈肿、瘰疬、目翳、疥癣等症,因此被利用。 此蛇特点 捕杀能力突出,性暴烈,有明显的霸占主义;当遇见其他蛇时,会采取攻击,是神经质的蛇类,攻击猛烈,绞杀能力强。是大多蛇类害怕的品种。其唾液可使小型动物死亡,伤口会有肿胀,疼痛感明显.对食物的选择比较挑剔,对于鱼之类的不大感兴趣。

喜食鼠类,雏鸟,青蛙。 养殖饲养 王锦蛇是无毒蛇中长势最快、形体较大(除蟒蛇外)的蛇类,但它性情凶猛,敢与毒蛇中的眼镜蛇类争食,且有残食同类或其他蛇类的习性,故此蛇只能单独养殖,不能与其他无毒蛇同场混养。在养殖此蛇时,即使投喂的饵料再充足、多样化,也要不定期地投放一定量的饲料蛇,如红点斑蛇双斑锦蛇、水蛇等,以满足其食蛇“嗜好”,避免蛇与蛇之间的相互吞食现象。

这是有别于其他蛇类的主要地方。 王锦蛇的食量较其他蛇类大些,一条重约1000~1400克左右的,一次能连吞1~2只蟾蜍或2~3只小鸡雏,饱食一次后便爬回蛇窝静卧,消化时间约需7~15天。如有条件者,最好定期投放一些饲料蛇,以满足其食蛇所好,避免残食同类。

另外,王锦蛇也食鸡蛋或鹌鹑蛋,不妨在食物缺乏时投喂一些,以解燃眉之急。

继续浏览:

上一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什么意思?何以解忧

下一篇:沈从文萧萧主题思想?沈从文《萧萧》赏析是什么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