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日历上的入梅和出梅是什么意思?入梅和出梅的意思

日历上的入梅和出梅是什么意思?入梅和出梅的意思

最佳回答2022-12-01

入梅称为“进梅”和“入霉”。指初入梅雨期的日子。气象上的梅雨指的是泛指初夏向盛夏过渡的一段阴雨天气,然后进入梅雨期。各地方气候时节不同,入梅期也有所不同。不能靠着着日历上的入梅、出梅来指导生活和生产,要听取气象台发表的梅雨预报。出梅俗称“断梅”,一般指的是:当梅雨结束的日期。

日历上的入梅和出梅是什么意思

入梅

亦称“入霉”、“进梅”。指初入梅雨期的日子。气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过渡的一段阴雨天气。进入梅雨期。各地气候时节不同,入梅期也各不同。不能凭日历上的入梅、出梅来指导生产和生活,而要听取气象台发表的梅雨预报。

日历上的入梅和出梅是什么意思

影响因素梅雨是江淮流域特有的天气现象,梅雨量的多少对江淮流域夏季旱涝有重要影响,入出梅的早晚和梅雨量的多少密切相关 因此在江淮地区每年入出梅期的确认一直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气象业务部门汛期气象服务工作的重点 从气候学和天气学角度上入出梅的判断问题也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有关梅雨的长期预测影响因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季 风、中高 纬 度 环 流、海温、雪盖、极冰等方面1980s以来,以陶诗言为代表提出了梅雨锋主要是副热带季风和北方冷空气组成的中纬度锋面雨带,东亚夏季风的异常活动影响了江淮地区入梅时间和梅雨持续天数 关于中高纬度环流对梅雨的影响,研究表明梅雨期冷空气的强弱,是影响梅雨的重要因子之一。作为大气环流变化背景的海温对梅雨也有重要影响,不同区域的海温对梅雨特征的影响是不同的。

怎样算入梅和出梅,入梅出梅是什么意思

1.入梅是指梅雨季节的开始,出梅是指梅雨季节的结束,入梅一般是从芒种起的,第一个丙日开始,出梅是在小暑起第一个未日结束,计算用的是干支纪日的地支。 2.所以,要计算入梅和出梅的日期,第一要找出芒种和小暑的纪日干支,才能够推测出来。

入梅和出梅的意思

导语:梅雨天是长江中下游的常见天气,有入梅和出梅之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入梅与出梅,亦称入霉、出霉。每年梅子黄熟季节出现的阴雨天气,称之为“黄梅雨”,简称“梅雨”,衣服容易发霉。

梅季按干支纪日推算: 入梅在芒种起第一个丙日; 出梅在小暑起第一个未日。 如2005年——芒种日是6月5日,芒种起第一个丙日——丙寅日是6月11日,这一天入梅;直到小暑(7月7日)后的第一个未日即7月10日出梅。 如何确定入梅和出梅日期? 传统的入梅和出梅与天干和地支有关。气象意义的入梅有特定的指标。

我国传统方法上,入梅和出梅的确定是根据节气结合干支来推算的。按照历法规定,芒种后逢第一个丙日为入梅,小暑后逢第一个未日为出梅。如果芒种当天的天干为丙,则将该日定为入梅,小暑当日地支为未,则将该日定为出梅。

气象意义的入梅 梅雨的定义: 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的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一狭长区域内往往有一段连续阴雨时段,出现频繁的降水过程,常有大到暴雨。这时,正是江南梅子成熟时期,故称“梅雨”。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生动地描绘了当地梅雨季节的自然景象。

因为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因此也有称之为“霉雨”的。除了我国以外,朝鲜最南部、日本中南部也都有梅雨季节,但世界同纬度其它地区却没有,因此,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 我国梅雨区的范围,北起淮河,南至闽、赣、湘三省中部,大致在110°E以东的27—34°N之间。

梅雨期长度以梅雨区中部最长,上海平均6月15日入梅,7月9日出梅,长25天。梅雨区南北界附近一般只有20天左右。但这是气候平均情况,每年可以相差很大。例如,入梅期迟早可以相差40天,出梅期可相差45天;最长梅雨期可以长达60天甚至更长,而有些年份甚至更长,而有些年份基本上没有梅雨,称为“空梅”。

梅雨期雨量最多的年份要数1954年,该年梅雨期总雨量超过多年平均值的两倍以上。 梅雨的划分 划定梅雨期以大气环流季节性的转折、调整为主要依据。在分析环流调整时,以暖湿气流的稳定北上,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东经120度处脊线的北移位置为主,以西风带环流的调整为辅。根据以上原则,先确定入、出梅的环流调整日,然后再结合大范围降水现象的起始和终止日期,具体划分梅期。


一.上海梅雨指标入梅标准:入梅前五天副高脊线在18°N以北;且5天中日平均气温至少有3天≥22℃,入梅后头5天中,须有大于等于4天雨日(包括各区县气象站);若梅雨有分段现象,则每段梅雨结束后的气温均≥22℃。出梅标准:梅雨结束前后,120-130°E间副热带高压脊线北跳至26°N或以北,日平均气温≥27 ℃,最高气温≥30℃,且6天以上无雨。以后如再出现连阴雨,则属夏雨,而非梅雨。
二.江苏省梅雨指标入梅环流调整日指标:5-6月份,当加尔各答500hPa稳定西风结束,出现东、西风相间之后,以下指标同时连续3天达到: (1) 120°E副高脊线≥20°N。

(2)115°E、120°E、125°E经度上588线平均位置≥25°N(或115°E、120°E、125°E经度上584线平均位置,满足≥30°N,≤35°N)。 (3) 120°E上,-8℃等温线位置≥35°N。出梅环流调整日指标:入梅后,持续3天同时出现: (1)120°E副高脊线≥27°N。

(或115°E、120°E、125°E经度上588线平均位置≥31°N)。 (2)120°E上,-8℃等温线位置≥40°N。
三.浙江梅雨指标: (一)入梅指标连续出现5天以上的天气(日雨量≥0.1mm,允许其中有两天日雨量≤1.0mm或有一天无雨),以后出现多阴雨天气,无连续5天或5天以上的无雨天气出现,以日雨量≥1mm为梅雨开始。

参考指标:同时,副高脊线北跳到北纬20°,并稳定在10天以上,且连续稳定三个侯。 (二)出梅指标 5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日雨量≥0.1mm)结束,出现5天以上的无雨天气(允许出现1天有雨)以后不再5天以上的阴雨天气,以最后日雨量≥0.1mm的日期为出梅日期。参考指标:副高脊线北跳到北纬25°,且稳定二个侯,在这段时间内连续出现5天日雨量不大于1mm的阴雨天气,以最后日雨量≥1mm的日期为出梅日期。
四.安徽梅雨指标: (一)入梅 (1)东经120°副高脊线至少连续4天≥北纬18°,有台风时不考虑副高压脊线的位置。

(2)日平均气温连续4天以上≥22℃(江淮之间以合肥为代表,沿江江南以安庆为代表)。入梅后,气温允许低于此值。 (3)日平均气温与日平均绝对湿度的差值连续4天以上出现负值,梅雨中断时允许出现正值(北片合肥站,南片安庆、芜湖、屯溪三站中至少有两站达此规定)。

(4)满足上述三条件标准后出现的连阴雨开始日即作为入梅日(若连阴雨开始日比满足上述三条标准的日期超前时,则以超前的连阴雨开始日为入梅日)。 (二)出梅 (1)东经120°副高脊线连续4天以上≥北纬27°(个别年份南部只需北纬26°)。 (2)588线开始稳定控制淮河以南地区≥4天。 (3)日平均气温连续4天以上稳定≥28℃。

满足上述三条之一开始日期附近的一场连阴雨或明显降水过程结束日即定为梅雨结束日,次日作为出梅日。 (三)梅雨期入梅日至出梅日前一天为梅雨期。梅雨期中若连阴雨分段,则梅雨出分段。

(四)全省梅雨期南北两区中最早的`入梅日为本省入梅日,两片中取迟的出梅日为本省出梅日,入梅至出梅日前一天为本省梅雨期。
五.江西降雨集中期划分标准:单站降雨集中期划分标准江西省较明显的洪涝主要发生在4~7月。强降水持续时间可以有1~10�。

“出梅”与“入梅”是什么意思啊?(农历中)

出梅又称为“断梅”,指:梅雨结束的日期。中国江淮一带梅雨通常在7月8-12日结束。

梅雨结束后,绝大部分地区进入了盛夏高温季节。入梅亦称“入霉”、“进梅”。指初入梅雨期的日子。气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过渡的一段阴雨天气。

进入梅雨期。各地气候时节不同,入梅期也各不同。不能凭日历上的入梅、出梅来指导生产和生活,而要听取气象台发表的梅雨预报。

扩展资料气象学上确定的入梅、出梅与历书上的不一样。气象学上的入梅、出梅和梅雨期的划定是根据大范网的天气环流形势背景;天气系统的地理分布特征、降水的地理分布位置以及气象要素的变化等条件来确定的。由于每年环流形势的演变不尽一致或相同,所以气象学上的人、出梅的日期和梅期存在着复杂的差异。

当梅雨锋区及其雨带抵到或形成在长江中下游或江淮地区一带时称入梅;雨带停滞或徘徊时期称梅雨期;待雨带北抬并较稳定地抵到黄河流域时,江淮地区转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时,江淮地区梅雨结束.也就是出梅了。

入梅是什么意思?出梅是什么意思

随着入梅季节的到来,各地纷纷降雨量倍增,甚至有汛情的发生。那么,入梅是什么意思?出梅是什么意思? 入梅是什么意思 入梅释义: 进入梅雨期。

亦称“入霉”、“进梅”。指初入梅雨期的日子。气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过渡的一段阴雨天气。进入梅雨期。

各地气候时节不同,入梅期也各不同。不能凭日历上的入梅、出梅来指导生产和生活,而要听取气象台发表的梅雨预报。 江南地区把每年春末夏初时节梅子成熟的一段时间称为黄梅季。

在这段时间,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多连阴雨天气,把这段时间的雨称为黄梅雨。因雨天多,空气潮湿,衣物等容易发霉,故将黄梅雨又称为霉雨。黄梅天的开始日期称作“入梅”。

出梅是什么意思 出梅又称为“断梅”,初夏长江中下游梅雨天气的终止日期。凡梅雨期间梅雨锋系及主要雨带明显移出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区域5天内的雨日在2天以下,区内各站最高气温明显升高到30℃以上,而地面南风风速也显着加大,则定为出梅。中国现行历书采用《神枢经》的说法,小暑后逢第一个末日 ,即在7月8日至19日之间出梅。

[1]  有些年份出梅期会延迟,如1954年到8月2日才出梅,梅雨期持续达63天。 梅雨结束后,绝大部分地区进入了盛夏高温季节。梅雨季节如何防潮
1.适时关窗(适用空间:客厅、卧室) 天气过于潮湿时,家中窗户不宜多开,特别是朝南和东南的窗户,别给窗外湿气任何潜入的机会。防潮的最重要时段是每天早晨和晚上,这两段时间的空气湿度较午间更高,若不及时关上门窗,水汽将渗透至家中的每个角落。


2.偶用空调(适用空间:客厅、卧室) 室内防潮最方便的办法就是不时使用除湿机或开启空调机,避免室内空气太潮湿,防治家居特别是木制品、木地板受潮。
3.石灰吸潮(适用空间:厨房、卧室) 石灰是简单易得的吸潮剂,1公斤生石灰能吸附空气中大约0。3公斤水分。把石灰装在木箱里,天不潮时,盖上盖;天潮湿时,打开盖,同时不要开大窗,就能使室内空气保持干爽。


4.报纸防霉(适用空间:卧室)天气潮湿,衣橱里的衣物会发霉怎么办?长期打开衣橱的门,可通风防霉,但这样灰尘也多。而在衣橱底部铺上报纸,甚至在橱门内侧贴上报纸,能吸收湿气,达到防霉效果;另外,报纸上的油墨味道还能驱虫。
5.巧用干燥剂 现在,市面有不少专用于防潮除湿的干燥剂,合理放置可以收到预防潮气的效果。常见的有吸湿盒和除湿包两种。

一般吸湿盒具有各种香味,适合放在沙发下、墙角处、卧室床下和橱柜下面。而以吸水树脂和木炭为制作原料的除湿包,则适合放置于衣柜、鞋柜等密闭空间,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将吸湿盒里的物质取出,购买散装干燥剂装入盒中再次使用。
6.其他防潮工具 防霉防虫剂:梅雨天往往虫也多,在选择防虫剂时可选择既能防虫又能防霉,具有干燥作用的防虫剂最好;保鲜袋:家里一些怕受潮的中药材或者一些食物可以用保鲜袋封存,这样可以防潮。

如果已经受潮可以用微波炉烘干后再封存;干衣机:对于经济比较宽裕的人说,有一台干衣机,梅雨季节就不用怕衣服晒不干了。

继续浏览:

上一篇:油菜籽出油率多少千克?菜籽出油率多少

下一篇:热熔胶棒怎么用?热熔胶棒的使用方法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