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白莲教为什么起义?白莲教为什么会起义

白莲教为什么起义?白莲教为什么会起义

最佳回答2022-12-01

白莲教起义原因:

从康熙后期起,在不过百余年的时间里,外省人口的移入,迅速改变了川楚陕交界地区地广人稀的状况,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人口密度随之迅速增长,人浮于地的现象十分严重。

白莲教为什么起义

川楚地区的人们,多借助山地自然资源优势谋生。但山地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甚至某些是不可再生的,随着过度开发,资源的不断消耗,经济发展的空间也逐渐减小。当山地尽已开垦,林木砍伐殆尽之时,维持原有的生活就变得极为困难了。

白莲教为什么起义

川楚地区人民从事的生计,大抵属于季节性劳动,山地经济活动受季节性制约。另外,在采集等行业中,依赖于自然的因素过多如某些物产的丰欠往往受气候水文等条件的影响而极不稳定。由于山地自然环境的制约,和人口的急剧增加,人们只能维持低生产低消费的生活。

在明朝初期的时候,白莲教为什么要进行起义?

在明朝朱棣时期,曾经爆发过白莲教起义,那就是山东的唐塞尔起义。唐赛儿为山东蒲台人林三之妻,她以红白旗为号发动起义,击杀前往镇压的官兵千余人,声威大震。

一般起义都会在王朝的后期才会出现,这个时候官员贪污横行,土地兼并严重,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只好揭竿而起。在明朝前期,国家实力强大,除了几年的靖难之役外,皇帝会采取一些休养生息的政策,老百姓生活有所改善,按道理是不会出现起义的。正所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之处在永乐盛世期间爆发起义,自然是有原因的。

元朝末年,山东地区曾是红巾军控制的范围,明教也从此深入到民间,直到明初,明教作为一种民间传播的秘密宗教,在当地保持了很大的影响。唐塞尔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民间宗教传播的环境中,她小时候便以“佛母”自称。后来她的丈夫也是明教成员,甚至很有可能是当时地区的领导者。

如果天下太平,百姓能够吃饱饭,自然没有人愿意加入明教,跟着一起造反了。本身经历过元末农民起义的山东地区受到的波及就很严重,经济破坏的很严重。虽然经过明初朱元璋的休养生息,但很多地方的恢复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朱棣登基后,其实形势还是很严峻的。经过几年的靖难之役,本身对老百姓的影响就是很大的,尤其是山东,更是主要战场。朱棣夺位后对于北平以及保定一带,还能够想到给予一些特殊的优免,然而山东地区却不在此列。

恰好当时山东又连续爆发了几场大的灾害。很多百姓急需赈灾,可是朱棣这个时候却又开始迁都北京,修治会通河、北征蒙古,耗资巨大。可以说繁重的徭役对山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很多老百姓都是以树皮、草根为食,有的甚至卖妻、卖子。

在这种情况下,唐塞尔才能够一呼百应。不过这场起义规模并不大,时间也不长就被镇压了,后来朱棣才开始重视山东地区,开始对对农民的压迫饿剥削做出一些让步。

白莲教为什么会起义?

1796年,乾隆帝禅位后,嘉庆帝执政,就在这一年,四川、湖北、陕西爆发了大规模的白莲教起义。有人向朝廷禀报,白莲教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形势十分不妙。

地方官吏想借捉拿教徒的机会发大财,便打着这个幌子,滥捕了许多不相干的平民百姓,严刑拷打,敲诈勒索。凡是能出得起钱的,便宣布无罪释放;拿不出钱的,就得关在牢里受罪甚至被砍头,有的还被活活钉在墙上折磨而死。老百姓被逼得走投无路,就越来越多地参加了白莲教。首先发动起义的,是襄阳县城白莲教的首领齐林。

可惜,起义之事被襄阳县令察觉,官府捉住了齐林,砍了他的头,还将头悬在襄阳县城示众。暗中积极准备响应起义的白莲教徒,并没有被这件事吓住,反而激起了他们更大的怒火。齐林有个年轻的妻子叫王聪儿,听到丈夫被杀害,又是伤心,又是气愤。

她擦干了眼泪,决心要给死去的丈夫和起义的同伴们报仇。王聪儿召集襄阳白莲教徒,在城郊的黄龙岗集会,1万多名身穿白衣丧服的白莲教徒先把十字街头的泥土洒到酒里,然后饮酒盟誓,振臂高呼:“有患相救,有难相死!”他们一律剪掉辫子,表示誓死与朝廷斗争到底。王聪儿将白莲教徒编为五个营,指派她丈夫齐林的徒弟姚之富等人当各营首领,王聪儿自己当了“总教师”,也就是这支队伍的统帅。

这样,白莲教的第一支起义大军——襄阳义军诞生了。王聪儿头扎白头巾,身穿白衣白裤,骑银鞍白马,手持双刀。她武艺超群又骁勇善战,每次临敌,都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

起初,清兵不知她的厉害,见她是一个20多岁的女子,有两个清军总兵官狂呼乱喊:“抓妖妇,要活的!”他们率领手下兵丁一窝蜂似的围了上去。王聪儿微微一笑,拍马向清兵冲去。她一脚跨马,全身悬空,芙蓉宝刀在手中上下翻滚,银光落处血肉横飞。片刻工夫,清兵就倒在地上一大片。

那两个总兵官也被杀得血肉模糊,一命呜呼了。清兵见此情况,还以为王聪儿有什么奇异的法术呢,吓得鬼哭狼嚎,落荒而逃。当王聪儿在湖北起义的时候,四川、陕西的白莲教徒也起兵响应。起义的火焰在三省广大地区蔓延开来,很多贫民、流民都参加了起义队伍。

嘉庆帝一看起义军声势越来越大,慌了手脚,连忙命令各地的总督巡抚、将军、总兵等大小官员派出大批人马镇压。可是那些大官、将军们只知道贪污军饷,不懂得怎样打仗。王聪儿兵分三路,从湖北打进河南。起义军打起仗来不但勇敢,而且十分敏捷。

他们行军的时候不整队,不走平坦大道,专拣山间小路走,见了官军也不正面迎战。他们把兵士分成许多小队,几百人一队,有分有合,忽南忽北,把围剿的官军弄得晕头转向,不知道往哪儿跑。不久,清朝政府又调集重兵围攻起义军。

王聪儿和姚之富商定,先不和清兵决战,而是转移别处,筹集粮食,积蓄力量。在转战过程中,他们也考虑过占领一座城池作为进退的据点。嘉庆三年(1798年),王聪儿率军进攻西安,结果因为实力悬殊,战斗失利了。

他们只得改变计划,向湖北撤退。清军在后面尾随,紧追不舍。这一天,王聪儿和姚之富等人率军退到了湖北郧西三岔河一处叫阎王扁的悬崖上,准备越过崖上的羊肠小道,进入深山老林。可是,清军和乡勇们已经包围过来,他们狂呼大喊要和起义军决一死战。

王聪儿和姚之富决定占据山梁,先杀退敌人再说。他们率领战士向敌人猛冲过去,双方展开了大厮杀。清兵和乡勇们一边打一边缩小包围圈。

起义军战士因为连日奔走,已经力不从心,几次冲杀都没有突出包围圈。但是他们仍然顽强奋战,弹药、箭矢用完了,就把石头当武器,向敌军砸去。当清兵和乡勇们冲上山梁的时候,王聪儿见无路可退,她怒视着敌人,然后纵身跳下了悬崖。姚之富和许多起义将士也跳下了崖。

他们宁死不屈的精神,使清兵们目瞪口呆。王聪儿等人牺牲以后,起义军并未停止反抗斗争,他们招兵买马,不久之后,又发展到20多万人。清朝政府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用了10年的时间,直到嘉庆十年(1805年),才把白莲教起义镇压下去。

然而,清朝政府也因此伤了元气,清朝的全盛时期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嘉庆年间白莲教起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白莲教是唐宋以来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秘密的宗教结社,渊源来自佛教的净土宗。北宋时期净土念佛结社盛行。

我们应该知道的,白莲教曾多次组织农民起义,流传到清初又发展成为反清的一个秘密组织,虽遭到清政府的多次血腥镇压,但到了嘉庆元年,白莲教起义却是嘉庆年间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了。嘉庆年间的白莲教起义前后持续了9年4个月,最早参加者多为白莲的教徒,参加的人数多达几十万人,起义爆发于四川,湖北,陕西边境地区。在那个时候为什么会有白莲教起义是有原因的,直接原因可以说是人地矛盾,由于后期康熙在100多年的时间里迁入省份的人口迅速变化的情况下,在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人烟稀少的边境地区,人口密度增长一样快,人漂浮在地面上非常严重的问题。还有就是当时的清政府控制比较薄弱,在湖北四川等省腐败盛行,各级官员都是腐败欺压百姓。

白莲教起义也就见怪不怪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的。嘉庆6年下半年起义军活动基本只限于四川边境地区,人数已不超过24,000人,而围剿的清军则10倍于此,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艰苦奋战,起义军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次大规模的起义耗费了清朝政府16省的数10万军队。并导致了11名将领以及400余名中级五官阵亡,据统计清朝前后投入超过2亿2白银,相当国库5年的财政收入。

使国库为之一空。我觉得这次的白莲教起义意义还是比较重大的。

清嘉庆元年席卷川楚陕等省的白莲教大起义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白莲教兴于元末,著名的红巾军大起义就是由白莲教发轫,朱元璋出生于郭子兴的红巾军,当了皇帝后为维护皇朝统治,下旨禁止白莲教,但这个教会还是保存了下来。到乾隆朝时,由于乾隆好大喜功、挥霍无度、连年用兵,民不安宁,于是白莲教大发展了。

各地官吏想借机发财,打着捉拿白莲教的幌子,滥捕乱刑,竭尽敲榨勒索之能事,出得起钱的,无罪释放,拿不出钱的就坐牢杀头,有的被活活钉在墙上折磨而死。这种无脑的做法使得白莲教徒越来越多。湖北抓人最多,白莲教也最活跃,首义的是襄阳白莲教首领齐林,事泄齐林被杀,悬头县城。暗中筹划起义的教徒们并没有被吓住,他们推齐林妻子王聪儿为首领。

当年三月,王聪儿在襄阳城郊黄龙珰聚集上万身穿缟素的教徒,把十字街头的泥土洒到酒中,饮酒盟誓:有患相救,有难相死。说完,剪辫与清廷决裂。王聪儿把教徒编五营,姚之富等当了各营首领,王聪儿任总教师,襄阳义师正式诞生。

王聪儿白巾、白衣白裤、银鞍白马双刀,武艺超群、骁勇善战,清军被杀得大败而逃。后来,襄阳义军攻河南、入陕西、进四川,南征北讨,各地白莲教徒纷纷响应,先后组成了太平(四川万源)义军、达州义军、东乡义军,与襄阳义军往来策应。达州义军在老营湾打得风生水起。

老营湾是围剿军驻地,达州义军统帅徐天德率兵挑战,诈败撤退,清军麻痹了。当晚,五千义军执予涂脸设伏。翌晨,大雾弥漫,伏兵将成千上万火球抛入清营,用飞钩钩倒木栅,跨栏冲入敌营,清兵成了俘虏。

从此白莲教声威大阵,川、楚、陕、甘几乎成了它们的天下。嘉庆二年五月,达州义军被围四川白秀山,王聪儿驰援。襄阳义军与达州义军里应外合,太平义军、东乡义军也及时赶来,义军大胜,连营三十里,号称百万大军,史称白秀山大会师。会师后,各首领商定按红、黄、蓝各色旗号整编义军,约定遇险前后策应、彼此配合。

不久,朝廷重兵围攻义军,王聪儿和姚之富商定避其锐气,转移别处,相机攻下一坚城作据点。嘉庆三年,王聪儿率军攻西安未果,只得向湖北撤退,清军穷追不舍。这天,王聪儿率军退到陨西(湖北西北部三岔河一处悬崖上,准备越过崖上的羊肠小道入深山老林。可惜清军包围过来,双方殊死拼杀,义军弹药、箭矢用完,石头也砸完了,清兵乡勇逼上山梁,王聪儿、姚之富等纾纷纷跳崖,气壮山河!王聪儿牺牲后,白莲教起义军继承遗志,英勇战斗,很快又壮大到二十余万,嘉庆朝化了十年功夫到1805年才把起义镇压下去。

继续浏览:

上一篇:佛山西站是高铁站还是火车站?佛山有高铁站吗

下一篇:长绒棉是什么面料?长绒棉是什么样的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