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舟的形式有哪些?赛龙舟的比赛方式
赛龙舟的形式:
1、直道赛: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过1000米以内的标志清晰而无任何障碍的直线赛道的竞赛。
2、’绕标赛:指在环绕半径不少于18米,直线距离400米的人工或自然水域所进行的环绕竞赛,全国锦标赛和综合性运动会环绕半径不少于27米。
3、往返赛:指在不少于100米的直道内进行多次折返的竞赛。
4、拔河赛:指在静水水域中,比赛双方以龙舟和连接两条龙舟的绳索为主要器械,将对方拉至相应标记线的赛道。
5、冰上赛:是在水上龙舟运动基层上延伸的一项在冰面上滑行的冰上龙舟赛。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在湖南汨罗市,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祠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祭屈原之俗在《隋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
赛龙舟的形式有哪些
端午节赛龙舟最一项传统的习俗,赛龙舟顾名思义就是龙舟比赛,那么说到比赛就一定有不同的比赛形式,那么赛龙舟的形式有哪些呢?下面就由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 直道竞速赛 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过1000米以内标志清楚而无任何障碍的直线航道。 环绕赛 指在半径不少于50米以上,直线距离不少于500米以上的人工或自然水域所进行的多圈赛事。
赛龙舟的比赛方式?
1)比赛方式: 分为初赛、复赛、半决赛及决赛,采取淘汰制。(2)比赛人数 : 24人,当中包括选手22 人,舵手1人及鼓手1 人。
(4) 如有划错线位之对伍,於遂场比赛中将不会获得任何分数。 (5) 舵手、鼓手及龙证全程不得撬抄, 拨水或用桨一,各健儿必须坐於岗位不站立划桨,违规队伍将取消遂场名次及分数。 (6) 每项比赛完毕后,以大会公布成绩为准。龙舟的形式与内容有哪些?
龙舟形式与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赛龙舟也有了不同的形式和习俗,全国各地不同民族的赛龙舟和龙舟竞渡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傣族傣族的龙舟长近40米、宽约1米,两头尖尖向上翘起,像一个巨大的梭子,细长的木制龙舟周身涂满了彩色图案。
赛龙舟的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早早来到河边。参加龙舟赛的每一条龙舟也早就准备妥当,披红挂绿的龙舟横排在起点整装待发。3声炮响,赛龙舟正式开始,每条龙舟有数十人之多,有头缠红布的小伙子,近年采还出现了身着筒裙的姑娘们。每条船中间站一名手持大锣的指挥者,边吆喝边打出有节奏的锣声指挥划桨的速度,船尾还有数人拨动大浆掌握船的航行方向。水手们分坐两边,顺着锣声的节奏奋力划桨,龙舟如同离弦之箭带着浪花向前驶去。两岸百姓在锣鼓声中载歌载舞,尽情欢跳助威。首先达到的龙舟受到热烈欢迎和祝贺,水手们纷纷兴奋地跳入水中,从河滩奔上敬酒台,畅饮大壶甜茶和大碗美酒,享受着赛龙舟第一名的荣耀和待遇,欢呼声、歌声、锣鼓声和掌声喧闹成一片。
白族白族划龙舟在八月初八“耍海会”上进行。大山深处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深潭,这些由雪融化后所形成的大小水潭显得宁静而又神秘。有的深潭也有一望无际之感,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对大海有着一种神圣的崇敬感,他们将这像海水一样蔚蓝的深潭称作为“海子”,即大海的儿子。
“耍海会”是白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划龙舟则是耍海会的主要活动。龙舟除有彩旗、绣球和响铃之类的装饰外,还将龙舟画成黄龙、黑龙、青龙等。每条龙舟一般有20名划船手,龙舟头还有数人的乐队在比赛时伴奏助威。
比赛开始后,吆喝声、加油声、锣声、唢呐声、响铃声不停,热闹无比。各条龙舟绕过海子中的折返点标志后,第一个返回起点的即为胜者。苗族苗族赛龙舟不同一般,尤其是龙舟的制作别具风格,它是由3整根巨大的树干挖槽而成的原始龙舟,显得古朴而又结实。中间一条为主龙舟,长约7丈、宽约3尺;左右两边龙舟长约5丈、宽约3尺。
中间的母舟和旁边的两条子舟被平行捆绑在一起,船头和船尾分别做出龙头和龙尾的形状,然后分别涂以各种颜色,三舟合一的龙舟就此而成。每年的农历5月24日是苗族的“龙船节”,在“龙船节”的日子里,苗家人习惯乘坐龙船走亲访友。每当过寨时,龙船要鸣放铳炮,而亲友则在岸边燃起鞭炮迎接。龙船靠岸后,划龙船者拿出菜与饭在船帮就餐,小孩们必须围拢上来讨“路边饭”,据说吃了龙船上的菜饭可以免祸和消灾。
比赛时,龙舟船头挂起家禽以示吉祥,每条龙舟的苗家划龙船者个个剽悍强壮,头戴马尾斗笠,手持细长木桨,顺着锣声节奏奋力划桨前进。
划龙船的主要形式
这一活动,与其他民族地区的划龙舟大同小异。土家族居住的酉水、沅水、澧水和清江、乌江等流域,都有拔水龙船比赛的运动习惯。
特点其特点是:赛期长,充满民族团结气氛。龙船模样古朴,都由民间自靠和自发组织船队。拔龙船分五龙和六龙两个传统节日。五龙为迎龙日,六龙为送龙日。两个节日的时间是从农历五月初五算起,逢辰为五龙日,习惯称作龙头日,十二天轮转一次,依次算下去,算到六月的龙日为六龙。分段比赛前,首先由主办村寨请所有的船队高手吃一顿团圆饭,再给每条龙船上披红、挂彩,以示吉祥顺利。规则比赛时以龙船的红、白尾互为对手。
红、白组队多以宗族亲戚为主划分,以村、寨为单位组队。船队人数不一,有15对,24对和30对等,由一名长者任鼓手,一名任锣手,还打扮成丑角的挥旗手,炮声响处,船上水手按锣鼓节奏喊嘿着、嘿着……的号子奋力划桨前进,争先恐后奔向终点。拔龙船,有顺水拔和对河横渡两种形式。
对河横渡者在对岸上竖一面红旗,不但看谁的龙船先拔到岸,还要看谁先抢得红旗。所以拔船手与夺红旗手要配合好,乘龙船到岸后迅速下船跑去夺旗取胜。顺水下拔者,看谁先到达终点为胜。
特别是拔到终点时需要从对方龙船前绕过,习称旋锅盖方为胜利,没有超出整个龙船身位者是不可能旋锅盖而获胜的。现今的拔花船比赛,设有裁判员,船队人数相等,采用计时比赛分出胜负。 特点每到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五日土家族居住地区都可看到五彩缤纷的彩龙船活动。彩龙船,是用小山竹或篾条扎成船形骨架(规格船身长1丈,船肚宽1.5尺),用3尺蓝、绿色绸布绕船沿周围上边在船口扎紧,下边拖地,意为绿色河水;船体分三段,前段分4尺长为船头,中段为1.5尺长为船肚,后段为4.5尺长为船尾;船头船尾上面用红布封好,船肚留空不封,从船肚两边船沿处系一条彩带;船肚前后左右竖4根一人多高的竹杆绑在船边,上面扎成翘四角的船顶蓬,用彩色纸装饰为美观的彩蓬。
彩龙船做成。规则拔彩龙船表演时,一般要有5-7人参加,分别扮为:彩莲女,由一身穿民族服装的少女,面向船头,将船肚两边系的彩带套在肩上扛船离地双手扶船沿,在彩绸布下面不准露脚;纤夫,头戴瓜皮草帽的土家后生,从船头系条纤索双手握紧一端将纤背在肩上弯腰拉船前进;艄公,头戴草帽、手扶船舵把的白胡须老公公,平稳撑舵;桨手,身穿土家服装的2-4名男青年,在彩船左右两边(每边1-2人)手握木桨不时地做划船动作。在众唱彩船调和锣鼓、锁呐声中,彩莲女将船提上提下抬船头翘船尾,纤夫在前用力拉纤,艄公在后摇摆船尾,划桨男子向前用力齐划木桨。彩船时进时退,时快时慢,时而颠簸回旋,时而摇晃起伏,活像真船在江河中漂荡。
彩船漂滩过急流时,行速加快,船头船尾相互照应,众呼吆喝,周围观众燃放鞭炮助兴,热闹非凡。彩船到山寨各家各户走村窜寨,到每家门前都要齐唱:招财进宝、喜盈门、开门红、满堂红、开门大喜、恭喜发财等吉祥歌词。有时,拉纤的歌手,见景生情,即兴创作,随口编唱对这户人家的祝福歌,博得主人的喜欢。主人便放鞭炮接龙送龙,有些人家还要给彩龙船丢红包,彩龙船玩得更起劲,锣鼓喧天,火炮连绵,土家山寨一片欢腾。
旱龙船,是用薄杉木板做的3尺长、1尺多宽的小船,船底安四只脚的木架,架顶横装一木扁担,船上亦用薄木板做尺把高1.5尺长的船蓬,蓬中供红(男)、白(女)两个人头塑像,土家族称其为罗公罗娘。像前置一竹筒插香火用,人头像前面左右和下方挂彩绸布条或土家姑娘刺绣的花手巾。旱龙船蓬中供的两位人头像,传说是伏羲兄妹,红脸男头是兄,白脸女头是妹,即指在摆手舞兄妹成亲一节中的两兄妹。
兄妹成亲时,兄长嫌是同胞兄妹,害羞得红了脸,妹妹为避免人耻笑,用青丝巾遮盖在脸上,旱龙船供此两位兄妹则为了纪念兄妹繁衍人类的功德。扛旱龙船者,是由头脑灵活,口才好的男人担任,他用肩从人头像的后方木架中扛起扁担,常年(农历正月为盛)扛着旱龙船走村窜寨。进每家堂尾后,把旱龙船放在堂屋中间,口唱兄妹成亲的传说故事后,再对主人唱添子发孙、子孙满堂、人西兴旺等祝福歌。
主人就在兄妹头像前插烧香、挂彩布条和花手巾、花童鞋童帽,祈求罗公罗娘保佑子孙兴旺。同时,还要给扛旱龙船的人送钱、送米。祝旱龙船越走越红火,祝土家山寨兴旺发达,繁荣昌盛。扛旱龙船者进寨后,孩童们跑来看热闹,大人(特别是中老年)们走来听歌唱,口才好的歌手,博得听众喝彩,场面如同喜庆活动。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