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天府之国的由来?“天府之国”最早的出处

天府之国的由来?“天府之国”最早的出处

最佳回答2022-11-30

天府之国的由来:最早是指陕西的关中平原。秦朝时期修建郑国渠之后,关中平原一时间富甲天下,被古人誉为“金池汤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国”。但是,到了后来,随着李冰修建都江堰工程,四川渐渐取代了关中平原,夺得了天府之国的桂冠,并一直延续至今。

天府之国的由来

四川除了甘、阿、凉三州为山地外,东部是广阔的四川盆地,盆地西部则是富庶的成都平原。自从都江堰修筑成功后,成都平原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水灾和旱灾,用古人的说法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从地理环境上说,四川四面均为高原或山地,在古代,交通不便,这是其短处,但高原与山地的中部,却是盆地和平原;并且,盆地和平原的体量都很大,都宜于农耕,因而当中原遭受战乱时,四川能保持相对的平安;发达的农业也能让其居民免受饥饿之苦。

天府之国的来历

秦灭巴蜀以后,以四川盆地为基地灭齐伐楚建立秦朝。西汉时继续开发巴蜀。

巴蜀之地又称为“天府之国”。“天府之国”之称是由于其自身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历史上所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四川盆地,并不包括现今的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

因而,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地,故称“天府”。“天府之国”由关中平原向川西平原转移的主要原因是:战国后期,秦蜀郡守李冰修建了都江堰,为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随后,三国时的诸葛亮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兴修水利等等。这对成都平原的农业是一次重大的推进,境内达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升平现象,使天府之国的名声得以传播,成为史称“扬一益二”的富足之地。

在唐朝成都发展的鼎盛时期,李白为成都写了一首诗,诗中有“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人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的句子,使成都“天府之国”的地位得以巩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将“秦”与“蜀”比较而对蜀地地位加以确立的诗句,成都因此就取代了秦“天府之国”的桂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专利权。

“天府之国”最早的出处,最早指那里?

天府之国最早出现在秦朝,指秦国统治的区域,尤其是关中平原。在《战国策·秦策》记述了纵横家苏秦对秦惠王说:大王之国,有巴蜀、汉中之利,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

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以上是最早出现的“天府之国”的文字,主要指的是关中平原。扩展资料:渭河平原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所以汉代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战国时期,苏秦向秦惠王陈说“连横”之计,就称颂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并说,“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这是因为关中从战国郑国渠修好以后,就成为了物产丰富风水宝地。

为什么成都被称作是“天府之国”呢???

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原因:称为“天府之国”的原因是,天府原是一个官职,主要掌管人间珍宝。后来,秦朝时蜀郡“省长”李冰及子二郎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有了成都平原的富庶,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再加上盆地在冷兵器时代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扩展资料:天府之国人才辈出:3000年前三星堆人的浩荡迁徙揭开了这片土地萌动的序幕,金沙人盛大的祭祀昭示着这片土地文明的繁荣。自古文人多入川,浣花溪畔还流传着卓文君的逸事,薛涛笺上的诗篇还散发着芳香,杜甫久居的茅屋依然掩映于竹林,李白行吟的潇洒随锦江水涓流至今。

元稹、岑参、黄庭坚、陆游来过这里,司马相如、王褒、扬雄、陈子昂、李白、苏东坡三父子、吴玉章、李劼人、张大千、郭沫若、巴金生于斯地,他们是天府之国奉献给中华文化的杰出人物。

继续浏览:

上一篇:七星瓢虫的介绍?七星瓢虫的特点介绍

下一篇:pos机是什么?pos机是什么东西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