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的理论是什么?斯蒂芬·威廉·霍金
霍金的理论: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设想、奇性定理、霍金辐射、外星人论。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享年76岁。霍金逝世后,引发全球各界悼念。

霍金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男,出生于英国牛津,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

1963年,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1979至2009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获得CH(英国荣誉勋爵)、CBE(大英帝国司令勋章)、FRS(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A(英国皇家艺术协会会员)等荣誉。
介绍一下霍金的理论
霍金是英国天体物理学家,他在继承和发展了爱因斯坦理论上,深化和具体了宇宙宏观天体的性质,并且在大型天体的结局上具体的描述了黑洞,其实黑洞这一特殊天体现象,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里面的推论已经导出了。霍金只是发展和继承而已。
但是,时光机,外星生物等等,只是他提出的幻想和一些科幻想法而已,不是理论。斯蒂芬·威廉·霍金 的三大理论都是啥,通俗的科普一下
霍金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霍金的一生都提出过什么理论
DoNews 3月14日消息(记者 赵晋杰)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科学家史蒂芬·霍金3月14日去世,享年76岁。生于1942年1月8日的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在正值青春洋溢的21岁,被确诊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导致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
但事实上,霍金又活了半个多世纪。更是在如此困境之下,写出了成名作——《时间简史》。并在宇宙论和黑洞研究方面成就斐然。两大理论物理学界评价霍金取得的最突出科学成就,就是他与罗杰·彭罗斯共同合作提出在广义相对论框架内的彭罗斯–霍金奇性定理,以及他关于黑洞会发射辐射的理论性预测,即霍金辐射。奇性定理:补充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不足之处。开创性地运用拓扑学的方法,证明广义相对论方程会导致奇点解,间接地证明了大爆炸奇点的存在。而爱因斯坦早先是否认奇点存在的,甚至还写过论文以论证其不可能性。
霍金辐射:1974年霍金发表《黑洞在爆炸吗?》一文。这是20世纪引力物理在爱因斯坦之后的最伟大论文。在论文中,他把量子理论效应引进了黑洞研究,证明了从黑洞视界附近会蒸发出各种粒子,这种粒子的谱犹如来自黑体的辐射。
随之黑洞质量降低,温度就会升高,最终导致黑洞的爆炸。而霍金的主要科学成就也都来自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黑洞研究大发展时期。从70年代至今,基本上没有什么新的理论和重大贡献。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张双南教授曾表示,霍金先生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科学家,对于物理学的贡献非常大,注定要载入史册。如果霍金的黑洞量子辐射理论得到了证实,应该能获得诺奖。三大贡献提及宇宙黑洞,霍金绝对是无法绕开的一位主要贡献者。除了在学术上的高超造诣外,凭借全球知名度和身残志坚的斗志,霍金在科普传播和激励鼓舞方面也给后人竖下了榜样。
学术贡献:凭借奇点定理和霍金辐射,霍金提出了无边界宇宙理论。首次尝试从科学而非神学的角度,解释时间的起点和宇宙的起源,第一次把上帝从宇宙的创造物中完全摒除出去。直接证明了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牛顿等人曾在宇宙中为上帝杜撰的那个关于“第一推动”的神话,完全是虚幻的。
霍金的宇宙理论概述
主要讲述: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它是从哪里开始,又将在哪里结束?宇宙的本质是什么?人类为什么会在这里?星星为何会闪闪发亮?这是一趟充满惊奇的发现之旅,追随前行发现者的足迹,探索宇宙的奥秘,将会使你对人类自身的存在,以及周围的一切有焕然一新的理解。斯蒂芬·霍金教授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科学思想家。
霍金教授凭借他的智慧与热诚,将最复杂的理论做了最细致明了的解释,使我们认识到人类如何逐渐地了解了行星、恒星、星系、宇宙,甚至是物质的特性。扩展资料: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是皇家学会会员。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去解开宇宙之谜。
宇宙论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从亚里斯多德/托勒密的地心学说到哥白尼/伽利略的日心说的演化就花了2000年的时间。令人吃惊的是,尽管人们知道世间的一切都在运动,只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因哈勃发现了红移定律后,宇宙演化的观念才进入人类的意识。
哈勃发现,从星系光谱的红移可以推断,越远的星系以越快的速度离开我们而去,这表明整个宇宙处于膨胀的状态。估计在100亿到200亿年前曾经发生过一桩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即宇宙从一个极其密致、极其高热的状态中大爆炸而产生。霍金认为他一生的贡献是,在经典物理的框架里,证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点的不可避免性,黑洞越变越大;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里,他指出,黑洞因辐射而越变越小,大爆炸的奇点不但被量子效应所抹平,而且整个宇宙正是起始于此。
弗洛伊德最终的成就并非在于心理学,而是鼓舞了文学与艺术的发展。史蒂芬·威廉·霍金赋予了宇宙学研究以艺术气质,他使黑洞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激励了人们的好奇心,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更破除了将科学非人性化倾向。我们仰望星空,那辽阔的未知疆域。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他的父亲弗兰克与母亲伊莎贝尔都就读于牛津大学,弗兰克主修医学,伊莎贝尔学习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弗兰克原本想要从军报国,上级认为他如果从事研究工作可以对国家给出更有价值的贡献,他于是在一所医学研究院任职研究员,伊莎贝尔也在这所研究院找到一份秘书工作。他们在这里相遇并且坠入爱河、共结连理。婚后,他们住在伦敦附近郊区海格特。那时正值纳粹德军轰炸英格兰,伦敦遭受几乎夜夜不停的空袭。
夫妻二人被迫决定,伊莎贝尔应该搬迁到较为安全的牛津把孩子生下来。等到史蒂芬诞生后,伊莎贝尔才又回到海格特。在史蒂芬1岁与5岁时,他们还生了两个女儿菲莉帕与玛莉,史蒂芬14岁时,他们又收养了一个儿子爱德华。有一次,他还从楼梯上摔下来,头先着地,造成暂时的记忆力轻微丧失。
在剑桥大学时,状况更加恶化,他的讲话有些含糊不清。霍金的父母亲也注意到他的健康问题,带他去看专科医生。在21岁时,医生诊断其患有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只有两年好活,但是,两年光阴飞驰而去,他仍旧活着。
60年代后期,霍金的身体状况又开始恶化,行动走路都必须使用拐杖,不再能定期教课。由于霍金逐渐失去写字能力,他自己发展出一种替代的视觉性方法,他在脑里形成各种不同的心智图案与心智方程,他可以用这些心智元素来思考物理问题。物理学者维尔纳‧以色列表示,霍金的思考过程,有如莫扎特只凭借想象就写出一整首极具特色的交响乐曲。
霍金不愿对恶疾低头,甚至不愿接受任何帮助。他最喜欢被视为是科学家,然后是科普作家,最重要的是,被视为正常人,拥有与其他人相同的欲望、干劲、梦想与抱负。霍金的言语功能逐年退步,到了70年代后期,只剩下他的家人或密友能够听得懂他的话。 为了与其他人通话,他必须依赖翻译。
在霍金的办公室大楼门口,没有设置专门给轮椅通行的残障坡道,剑桥大学不愿负担搭建残障坡道所需的款项,因此霍金与剑桥发生争执。他与妻子共同发起活动敦促剑桥改善残障设施。但是,对于扮演残障权利代言人这角色,霍金的态度通常很摸棱两可,一方面他很想帮助残障族群,另一方面又想把自己跟残障和残障所伴随的挑战分开。
他的这些态度引起了一些批评。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