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食壶浆意思是什么?箪食壶浆
“箪食壶浆”的原义是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在句子中可充当状语;常与“迎接”连用。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孟轲、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孟子·梁惠王上》。

寓意:
孟子把是否能得到百姓的拥戴作为占领燕国的衡量标准,他认识到了人民群众才是国家政权的生存之基。正所谓“得人心得天下,失人心必失天下。”一个国家倘若是人心所向,即便是发生外敌入侵,也会牢不可破。反之,统治暴虑,人心涣散,百姓生活水深火热,甚至出现百姓揭竿而起的局面,这样的国家政权就好比是处于风雨飘摇中的鸟巢一样,随时都有可能被颠覆。

故事:
战国时期燕国相国子之暴政,大将子被、太子平率兵讨伐,国内大乱。齐宣王趁机出兵攻打燕国并控制大部分领土,燕国老百姓用箪送吃的,用壶装喝的欢迎齐军,齐宣王想侵吞了燕国咨询孟子,孟子说:“你会让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
箪食壶浆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百姓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盛着酒浆,来迎接国君的军队。拼音:dān sì hú jiāng(“箪食壶浆”中的“食”旧读sì,现读shí。)其他文章引用:陈寿 〔魏晋〕《隆中对》: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译文: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箪食壶浆
箪食壶浆,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在宋朝,箪食壶浆的意思与现有差异,并没有欢迎军队的意思。箪食壶浆,就是用箪装上干粮,用壶装上酒水饮料。出远门时,沿途不一定有饭馆吃饭,可米汤就干粮,以此充饥解渴。穷人有时也以此为居家生活。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就有此意。到南宋中后期,穷人的旅途干粮就不一定是箪盛的糗,壶装的浆了。变成烙好的杂合面饼,卷好,用桑皮纸打包,捆成长长的包裹。
另带一瓦罐,装咸菜汁。蘸着咸菜汁吃饼。相关典故:战国时燕国内乱,齐国乘机攻打燕国,燕国边防毫不抵抗,结果大败。
这时有人劝齐宣王占领燕国,也有人劝他不要占领。齐宣王觉得吞并燕国是天意,但孟子对他说:这不是天意,而是民心!如果您吞并燕国,燕国人民喜悦快乐,那么您就吞并它,就像武王伐纣一样。如果您吞并燕国,燕国人民不喜悦快乐,那么您就不要吞并它,就像文王时,因为纣还有贤臣,所以文王不伐纣一样。
今天以万乘大国去征伐另外一个万乘大国,对方人民所以捧着食物、饮水前来迎接,必定是渴盼来军能解救他们于水深中。假如来军不但不能解救他们,反而使他们陷入更大的痛苦中,我看他们逃都来不及了,怎么还会来欢迎来军去占领他们的?后来箪食壶浆演变为成语,用来指军队受到人民的拥护与爱戴,纷纷慰劳犒赏。
箪食壶浆的意思
意思是: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读音:[ dān shí hú jiāng ]【用法】作宾语、状语;常与“迎接”连用。【示例】时操引得胜之兵,陈列于河上,有土人箪食壶浆以迎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扩展资料成语故事战国时期,七国纷争,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313年,燕王哙把燕国的国政交给相国子之,将军子被、太子平等不服,想杀掉子之。子之率军反攻,杀了子被和太子平,燕国大乱,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于是,齐国军队趁着这有利时机,取得了燕国百姓的支持,只用了短短五十天的时间,就一举击败了燕国军队,攻占了燕国的大部分领土。
齐宣王很得意,想借这机会完全占领燕国,于是,他对孟子说:“有人劝我占领燕国,而有人不同意我占领燕国。我想,燕国并不比我们弱小,我们在这么快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胜利,光靠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这恐怕是天意吧!看来,天意是要我们吞并燕国,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上天恐怕要降下灾祸惩罚我们。我想,我们还是彻底占领燕国吧。
你认为怎么样?”孟子听了,回答说:“占领不占领燕国,要看燕国老百姓是否欢迎我们。如果他们欢迎我们,那么可以占领。古人也有这么做的,武王灭商就是这样。
如果燕国老百姓不欢迎我们,这就不能占领。古人也有这样做的,文王不灭商就是这个道理。现在,燕国老百姓用箪盛着吃的,用壶装着喝的,来欢迎齐国的军队,这还能有别的原因吗?无非是想结束原先那种水深火热的沉重日子。如果您占领了燕国,使水更深,火更热,老百姓就会逃避这更为痛苦的生活,离您远远的,那么即使你占领了燕国,也是不会长久的。
”在这个故事里,还引申出“水深火热”这个成语来,比喻人民生活非常痛苦,无法生活下去。
箪食壶浆怎么读 是什么意思
箪食壶浆,汉语成语,拼音是dān sì hú jiāng,意思是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箪食壶浆成语解释 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箪器,圆形,用竹或用苇编;有盖,容量小,一般只供一人食。《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这是它最早的出处。朱熹注:“箪,竹器。
”《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高子执箪食,与四脡脯。”何休注:“箪,苇器也,圆曰箪。”“脡”,条。《论语·雍也》赞孔子高足颜渊清苦的生活:“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甚忧,回也不改其乐。”一箪容一人食,其积必小。
它有盖,故也宜于外行持带。《左传·宣公二年》记晋国大夫赵盾馈翳桑饿人灵辄食曰:“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橐是一种中开口、两端容物、可搭于两肩的囊袋,赵盾给饿人一箪食和肉(肉兼放在箪中)盖紧,再纳入橐中。 壶,是盛酒器,也有盖。
这个字在甲骨金文中是有盖、有耳、有圈足容器的象形。还有方形、扁形、瓠形等,更有圆形带流的。河北中山王墓出土圆壶、扁壶,内有青绿色和黑色液体,经化验为乙醇、脂肪、糖等成分,则盛酒无疑。上古的壶常用作盛酒器,据说可盛一斛。
《诗·大雅·韩奕》:“显父饯之,清酒百壶。”《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壶酒不清,生肉不布。”所谓盛酒,即是储酒,不能直接嘴饮,一般要用勺舀或倾壶倒入杯、爵等饮酒器中。壶也常作储食器,盛放水泡饭,作为行食外出携带。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昔赵衰以壶飧从,径馁而弗食。”“飧”,餐,“壶飧”,水泡饭。“径馁”,行饿。
句表照衰从君廉且仁。 这就明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许多老百姓拿着一只只箪器,里面盛着水泡饭,饭上或有干菜,如脯、脩、菹等,一箪以供一人食。食当有饮,故又有“壶浆”。
即是酒或水,《孟子》这一句孙奭疏引《释名》说:“浆,水也,饮也。或云浆,酒也。”壶中既盛酒或水。壶是盛酒器,可供数人共饮。
因此,“箪食壶浆”是饮食兼备,表现百姓热烈劳军是很有代表性的,故此语一直用于后世。 箪食壶浆造句
1.曹操引得胜之兵回来后,陈列于河上,有土人箪食壶浆以表示欢迎。
2.每当农忙时士兵常义务帮忙收割,今年农民以箪食壶浆,迎接他们。
3.时操引得胜之兵,陈列于河上,有土人箪食壶浆以迎之。
4.解放军在胜利归来的时候;老百姓往往箪食壶浆来欢迎。
5.当胜利的军队凯旋而归时,老百姓都箪食壶浆,热情地犒劳他们。
6.我的生活很简单,箪食壶浆就够了。
7.被暴力统治的人民在义军攻入城池后,箪食壶浆地迎接义军的来临。
8.大军所到之所,并无一人掳掠,鸡犬不惊,百姓无不箪食壶浆劳军,但我军却并不取一分一毫,于是民心归顺,仁义之名传遍江东。
9.有山民居于中,其往来种作,黄发垂髫,箪食壶浆,并怡然自乐。
10.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箪食壶浆”的意思是什么?
箪食壶浆 【注音】dān sì hú jiāng 【解释】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食:食物;浆:汤。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示例】时操引得胜之兵,陈列于河上,有土人~以迎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以迎将军者乎?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语法】联合式;作状语;常与“迎接”连用。【故事】战国时期燕国相国子之暴政,大将子被、太子平率兵讨伐,国内大乱。齐宣王趁机出兵攻打燕国并控制大部分领土,燕国老百姓用箪送吃的,用壶装喝的欢迎齐军,齐宣王想侵吞了燕国咨询孟子,孟子说:“你会让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 ①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
《孟子·梁惠王下》:“以 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后用为犒师拥军的典故。②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
《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高子执箪食与四脡脯,国子执壶浆,曰:‘吾寡君闻君在外,馂饔未就,敢致糗于从者。’”后用为饷馈食饮的典故。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