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隍庙有哪些历史?合肥特产购买地
合肥城隍庙历史:合肥城隍庙建于北宋皇佑三年(1051年),重修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大庙前有旗杆矗立,前方左右两侧有钟楼、鼓楼、牌坊与之对应,山门口有石狮相对、根据清代《嘉庆合肥县志》、《庐州府志》等资料记载,合肥城隍爷是北宋时期政治家、首任庐州知府孙觉。因为他在任期间为百姓尽职尽责,深受百姓爱戴,被百姓尊奉为庐州府第一城隍。

上海城隍庙传说系三国时吴主孙皓所建,明永乐年间,改建为城隍庙。现门前存有1535年所建的牌坊,戏台为1865年建。上海城隍庙殿堂建筑属南方大式建筑,红墙泥瓦,现在庙内主体建筑由庙前广场、大殿、元辰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组成。
合肥城隍庙
合肥城隍庙——道教庙宇。在安徽省合肥市市内。
建于北宋皇祐三年(1051 ),重修于清同治十年(1871),传为遵照李鸿章意旨仿北京颐和园内戏楼式样建造。古时是演戏娱神之处;整个庙宇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大庙前有旗杆矗立,山门口有石狮相对,山门3间,左右耳房各5间;戏楼5间,两旁耳房各4间;大殿3间,两侧耳房各3间;大殿和戏台之间东西厢房各12间。大殿前有香炉1座。设城隍殿、娘娘殿、元辰殿、三皇殿等等众多殿堂。供奉城隍、城隍夫人、西王母、送子娘娘、慈航大士、十殿阎王、三皇、斗母星君、龙王、财神等道教众神像并设有城隍、城隍夫人寝宫和阴司刑狱设施。古时候,每年春节和农历七月二十九日城隍寿诞期间,合肥大小官员、道教信徒都前来拈香、礼拜,戏楼上上演酬神戏,游人如织。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历史的原因城隍庙遭到了严重破坏,仅存山门、戏楼、大殿、娘娘殿等建筑。1980-1982年由市文物管理处主持修复。根据记载合肥城隍爷是北宋时期首任庐州知府孙觉,在任期间为百姓尽职尽责,被百姓尊奉为庐州府第一城隍。
合肥特产购买地
合肥可以购买特产的地方有淮河路步行街,三里庵大商圈,城隍庙市场。
1.城隍庙市场 合肥城隍庙,又名庐州府城隍庙,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是为纪念首任庐州府知府孙觉所修建的。
2.淮河路步行街 淮河路步行街位于合肥市庐阳区逍遥津街道,有着百年的历史,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老街,同时也是一条集购物、旅游、文化、休闲、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文化商业步行街。如果你想购买合肥的特产,淮河路步行街是你不二的选择。
3.三里庵大商圈 三里庵街道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东部,借助国购广场、肥西路IT一条街、长江西路沿线改造、安徽饭店国际中心等牵动项目,将三里庵、琥珀街道打造成“三里庵大商圈”,你想要的各种合肥特产在这里都可以买到,到了合肥就一定要到三里庵大商圈逛一逛。
城隍庙的历史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财神庙·灶君庙,是一座以城隍庙为主体的在位置上三庙合一的道教神庙。此庙群的初创年代不晚于元代,据历史文献记载:城隍庙曾因遭到火焚,于明嘉靖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1554—1555)重修;到清代咸丰九年(1859),城隍庙又一次发生火灾,庙群大面积被焚毁;同治三年至八年(1864—1869)中,经过历时6年的重修,大部分建筑得以恢复。
城隍庙坐北向南,占地7300平方米,庙门外木构架牌坊高竖,庙内格局与平遥县衙署相对应。庙门至献殿之间由戏台和钟鼓楼分作两进院,东、西厢皆有廊庑拱围。献殿左右,分别有灶君庙、财神庙横向联接。在中轴线上,从献殿以北的城隍殿延伸至寝宫,上建阁楼。灶君庙之后是道院。财神庙的正位是财神殿,上建真武楼,前有献殿,对面是一座建筑工艺精湛的戏台,别出心裁地建在拱券山门之上。
合肥城隍庙里的思恩楼供得什么佛?
那个叫思惠楼不叫思恩楼合肥城隍庙初建于北宋皇佑三年(1051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现存的建筑是光绪五年由李鸿章之弟、清朝甘凉兵备道李鹤章领衔募捐而建,占地面积6.57万平方米。
正殿居中是精雕细刻的城隍庙老爷龙骨坐像,牛头、马面、判官、无常分立两侧。相传庙内大戏台为仿北京颐和园戏楼式样,常年演戏。与城隍庙紧邻的是前些年复建的古思惠楼。思惠楼系明代庐州知府徐钰于正德十年用地方捐资所建。徐钰为明朝著名清官,思惠楼建成之际,有感而发作了《思惠楼记》,思惠楼与《思惠楼记》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城隍庙在哪个城市
北京、上海、宁波、合肥、成都、西安、泉州、南通、晋中、保定、南京、承德、丹东、杭州、德兴、绍兴、西宁、重庆、济南、济宁、金华、广州、长沙、兰州、连云港、秦皇岛、苏州、温州、镇江、郑州、福州等地。中国最早的城隍庙在芜湖,正是这座始建于公元239年的城隍庙,在后世1700余年让中国形成了独特的城隍文化。
合肥城隍庙在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南京城隍庙隔街建在江宁府衙署的南面,故坐南朝北,在庙宇中极为罕见。山东省胶州市城隍庙位于山东省胶州市,是一个位于旧城外西隅,今山东青岛胶州市兰州东路北侧99号的城隍庙。 西安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原址在东门内九曜街,明宣德八年(1433年)移建现址,统辖西北数省城隍,故称“都城隍庙”。广州城隍庙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原城隍庙有仪门、中门、拜亭、大殿等,拜亭左右有斋宿所,曾被评为清代"羊城八景"之一。 宁波城隍庙坐落于浙江宁波市中心繁华地带,始建于梁贞明二年(916年),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武功城隍庙位于陕西咸阳市,始建于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西靠稷山,东临漆水,有着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城隍庙简介 城隍庙,是用来祭祀城隍神的庙宇,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城隍本指护城河,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祭祀城隍神的例规形成于南北朝时。
唐宋时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列为国家祀典。元代封之为佑圣王。
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四等,岁时祭祀,分别由国王及府州县守令主之。城隍庙,明太祖此举之意,“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 城隍庙民间影响 宋代以后,城隍信仰已是民间非常普遍的信仰了,随着城隍信仰在我国民间的发展,各地人民信奉的城隍神愈加人格化、本土化、多样化,大多以当地人民普遍认同的、已去世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如古都西安以及全国众多城市均仍祭祀汉高祖大将军纪信,苏州祀战国时春申君黄歇,北京祀文天祥、杨椒山,杭州祀周新,会稽祀庞王,南宁、桂林祀苏缄等。 “城隍庙”的由来 古代传说守护城池得神成为城隍,它是神鬼世界中个的一城之主,它的职权范围相当人世间的县官老爷。
道教把城隍当做“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说它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晴,保谷丰民足。 据史料文献记载,早在三国时,即公元239年就有了城隍庙,其他地方并没有。后来,城隍庙才逐渐遍布全国各地。 城隍虽属道教之神,但历代帝王却多重视它的作用,屡次给予加封。
后唐末帝李从珂封之为王;元文宗又封及其夫人。 城隍本无姓名,自宋代后多以殉国而死的忠烈封为本城城隍。《宋史.苏缄传》记载:“缄殉节于邕州,交州人呼为苏城隍。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