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是太监吗?郑和是不是太监
郑和是太监。郑和,是道衍和尚菩萨戒的弟子,也是明朝伟大的航海家,塬名马叁保,生于1371年,死于1433年。10岁时,马叁保被掳进皇宫成了太监,后来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为朱棣立下战功。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叁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叁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1405年—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 ),故名。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郑和是个太监?
是的,郑和是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
一说本姓马,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郑和入宫前经历不详。1382年,被选于宫中尚衣局训育两年。1384年,他经宫中指派,进入朱棣的燕王府从侍。1404年(永乐二年),郑和因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
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在第七次下西洋期间,郑和去世,时间约在1433年(宣德八年),骨灰葬于南京弘觉寺地宫,今南京牛首山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扩展资料人物评价:在群星璀璨的中华英杰中,郑和不但以先于西方人航海,胜于西方人的航海技术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而且以其所代表的一种文化精神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一种中国人不畏艰险,征服自然的价值趋向,一种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决心。郑和这种敬业献身报效国家的精神是永存的,凝聚着中华民族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经略海洋和敢为天下先的优秀品德,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继承和弘扬,推进人类的文明。
郑和的军事才能,在靖难之役中即有体现。在下西洋的过程中,郑和先后指挥了消灭海盗陈祖义、粉碎锡兰王亚烈苦奈儿的阴谋以及生擒苏门答腊的苏干剌的战争。三次战役中,他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战术,全部取得了胜利。
郑和是不是太监
郑和是中国明朝的太监,他本姓马,世称“三保太监”,航海家和外交家。郑和的早年经历和被阉割的时间历史上都没有记载,他会出现在京城根据推测是在明朝平定云南的战役中被明军所掳,后来随傅友德等前往了北平,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服侍。
但后世人推测,这场战役中涉及了郑村坝这个地点,郑和后来被赐姓“郑”应该与这个立功地点有关。朱棣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郑和因为立有功劳,已经是朱棣身边的亲信,能够以太监的身份,受命祭祀朱棣的乳母冯氏。在朱棣登基那年,郑和刊印了《佛说摩利支天经》,这时候他已经使用御赐的“郑”姓了。郑和才智过人,知兵习战。在1405到1433年之间,郑和七下西洋,与西洋各国建立友好关系,推动了中国古代海洋事业的发展,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在第七次下西洋时,郑和去世。
郑和是太监么
郑和是太监,说起郑下西洋的,大家肯定不会陌生。梁启超在《祖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葡萄牙人麦哲伦,横渡太平洋,起航菲律宾群岛,环球一周——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候。
”所以说郑和是环游世界第一人一点都不为过。郑源,姓马,小名三宝,又名三宝,云南昆明宝象山支支岱村人。1380年冬,明军进攻云南。当时年仅十岁的马,不幸被明军副总司令蓝玉带到南京。他从小就和父母分开,已经很惨了。更糟糕的是,来到南京后,明朝朝廷的宫女们对他严刑拷打。然后,被阉的马进入了朱棣的燕宫。
尽管困难重重,这匹意志坚强的马并没有灰心。永乐二年(1404),马为明朝立下汗马功劳。据明史记载,马在靖南之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令人不解的是,具体的功绩和立功地点,在《明史》中并未提及。一些历史学家推测,马和应该在文健元年(1399年)的“郑村坝之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朱棣以8万兵力对抗他的50万军队。
起初,在看到双方力量的巨大差异后,朱棣认为这是一场必败的比赛。只要能减少伤亡,那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但令朱棣惊讶的是,平时不起眼的马主动站了起来。他甚至说要带领一些士兵突袭他的军队,以吸引火力,为主力部队创造机会。
当时,没有更好的作战计划,所以他决定让马和马试一试。就算是损失了,损失了几百名士兵,这也与大局不符。他老板不知道对方在作弊。他只看着尘土飞扬的地方,仿佛成千上万来自千千的敌军正涌向他的脸。
此时,他还不知道燕军的虚实,却慌了手脚,赶紧撤退。打仗要看士兵的气势。见敌已乱,朱棣紧随其后,左右夹击,连破七营。最后,战争以朱棣的全面胜利而结束。
朱棣看到这匹马勇敢、足智多谋,非常高兴,非常欣赏他。于是,他亲自在《南京御书》中为马、郑题写了“郑”二字,以此来纪念马的功绩。从此,马和被称为“郑和”。
明朝七下西洋的郑和真是个太监吗?
郑和是著名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他是明朝时候的太监。郑和早年的经历和他成为太监的事情历史上都没有明确的记载,根据推测,明太祖在云南和元朝剩余势力对抗的时候,经过昆明,看到12岁的郑和正在和自己的小伙伴玩耍,这时候,他和自己的小伙伴被抓到了明朝皇宫里当太监了。
所以郑和的后代就是这样过继过来的,后来,郑恩来又生了两个儿子,郑万显和郑庭显。就是这样,他就有了自己的子孙后代。这就是目前存在的郑和的后裔,他的后裔一共有三支。第一支是在云南,第二支是在江苏南京,还有一支在泰国。人们俗称的“三支四地”,多出来的这和地方就是郑和的出生地——昆阳。郑和确实是太监,但是他的后人也是千真万确存在的。我们都知道,郑和是有名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至今为止,南洋一带没有一处不留下郑和的痕迹的。作为明代最具有开拓性意义的航行,郑和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郑和下西洋在当代的评论也都是积极向上的。
在世界的航海史上,他开辟了海上的新航路,郑和率领了众多的船只和使者们在这一片海域上活动,除了正常的贸易往来,在文化交流上也有着非常好的效果。今天的学者们也承认郑和的贡献,从效果和实力上来说这都是空前的。
郑和是太监吗
是的。郑和(1371-1433),明朝太监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
郑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 。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 阉割成太监,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 ,法名福吉祥 。永乐二年(1404年),郑和立下赫赫战功。明成祖朱棣在南京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 。
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国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