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有多大?古代的昆仑山在哪
昆仑山有50多万平方公里。昆仑山皂幕山支脉位于广东省鹤山县境中部,南距鹤城3公里,原为皂幕山(皂幕山 为高明、鹤山两县界山;位于鹤山县西北部,东北起于西江下游西岸,蜿蜒向西南伸展至开平水井、月山。

昆仑山
绵蜒40公里,面积400余平方公里,山势连绵起伏,气势如一道屏幕,把珠江三角洲平原与粤中山区分割开主峰亚婆髻,海拔807.5米,为全县最高山峰,向东北有鹿湖顶、彩虹岭、双风顶、横冈、亚髻山等山峰,海拔均在600米以上。)向东伸展之一条山脉,在尽头处拔地而起形成山峰,此为昆山,海拔603.5米。昆山之南相距约2公里有一小山,称为仑山,海拔仅273米。两山合称昆仑山。

地理环境
山体为砂页岩与花岗岩构成,山不算高,但巍峨峭拔,向被邑人称为“鹤邑昆仑为首山”,山顶平坦,可容数人活动。民国25年,于山顶建有导航标志,用水泥砌成“鹤山”两字,足有3平方米太,至今仍保存完好,山间树木丛生,为县内绿化基地,现有林地2万亩。昆仑山气势磅礴,自然风景优美,降雨量大,溪流众多,是一个徒步遂溪的好去处,在马耳山和昆仑山之间的峡谷里,山泉清澈甘甜。
昆仑山脉有多长?
昆仑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昆仑山脉(昆仑山),又称昆仑虚、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昆仑丘或玉山。
昆仑山脉的平均海拔是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古代神话认为昆仑山中居住着一位神仙“西王母”,人头豹身,由两只青鸟侍奉,是道教正神,与东王公分掌男女修仙登引之事。扩展资料:地质特点昆仑山脉与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间均以深大断裂相隔。昆仑山地区以前震旦系为基底;古生代时为强烈下沉的海域并伴有火山活动,古生代末期经华力西运动褶皱上升,构成昆仑中轴和山脉的中脊;中生代产生拗陷,经燕山运动构成主脊两侧4000米以上的山体。昆仑山脉与构成分隔中国南部与北部的纬向山脉。昆仑山脉的新构造运动极其强烈,晚第三纪以来上升大约4000~5000米;叶尔羌拗陷中的砾石层厚度2500余米,河谷高阶地上则分布有第四纪火山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克里雅河与安迪尔河的上游均保存有中更新世玄武岩流与火山口,1951年在于田县境昆仑山中的卡尔达西火山群的一号火山曾爆发,并伴有现代火山泥石流。
东部昆仑山第四纪以来上升了2800余米,其相关沉积物在柴达木盆地中的埋藏深度达2800米。昆仑山的新构造运动具间歇性,叶尔羌河、喀拉喀什河、尼雅河均形成4~5级阶地;各河出山口形成4~5级叠置的洪积扇。
古代的昆仑山在哪?是不是现在的昆仑山呢?
说到昆仑山,我们都知道它是我国最大的山脉之一,横亘于青藏高原的北部,是亚洲最大山系之一,该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嗯新疆和西藏交界处延伸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占地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我们也都知道昆仑山自古以来就很有名,无数次的出现在文化典籍中,在神话上具有“万山之祖”的地位,风水学中也将其称之为“龙脉之祖”、“祖龙之地”。
如较早的神话故事《穆天子传》中的周穆王就曾经参见西王母。然而如果把这些都理解为现在的昆仑山的话,就会出错了,因为我国古代时候所讲的昆仑山,有些并非是指现在的昆仑山脉,而是另有其山。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后认为:历史上先秦典籍记载神话中的昆仑山和汉后地理上认证的昆仑山并非同一座山,甚至不是同一个地方。他认为记载于《山海经》《淮南子》等先秦文献中的神话传说中的“昆仑之丘”是指阳城析城山;而汉代之后地理上认证的昆仑山为青海一带的于阗山,是如今昆仑山脉东段的一小部分。不过他说的也有一点遗漏,就是如今的昆仑山和我国汉代之后大部分时间中所认为的昆仑山也是不同的,看之后的古代人认为的昆仑山,指的大多是包括于阗山在内的昆仑山东段的小部分,到了近现代时,地理学有了大发展,才将于阗山向西延伸的这一条长达2500公里的巨大山脉称之为昆仑山。所以,很显然古书和神话传说中的昆仑山和现代地理学上的昆仑山实际上没多大关系,我们甚至可以说两者完全不是一座山。这里再介绍一下上古神话中被叫做昆仑山的析城山,它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西南部30公里处,方圆20平方公里,主峰为圣王坪,海拔1889.5米,是一片形成于250万年前的的喀斯特地貌,不过这座山的主峰四面如城,中间凹陷如盆地,其中还有一个湖泊,比较适合居住,而且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也比较容易防守,因此很早就有人在上面居住,并且建造出了一个小城市,东南西北各有城门,名曰析城,我国先秦时代很多神话传说中的昆仑山指的就是它了。
古昆仑山、西王母在哪里?原来早已成为旅游景点,被我们熟视无睹
导语:上一篇我们分析了《山海经·西三经》的前面部分,找到了不周山和轩辕黄帝的肇基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文中的扩展链接查看。本文将继续分析《西三经》,由于篇幅所限,这是中篇。
昆仑山,现在指昆仑山脉,被称为"万祖之山"。古昆仑山位于何方在汉朝时已无人知晓,古书只记载其为黄河源头,且多玉。张骞为寻找黄河源头,错到于阗(今新疆和田),发现其中的河流包含有许多玉石,采回后报告说:"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汉武帝一看这和古书中的记载如出一辙,便拍板将于阗的南山命名为"昆仑山",由此便流传了下来。那么,作为古图书之一的《山海经》,是怎么记录昆仑山的,古昆仑山又会在哪里呢?本文将抽丝剥茧,带你领略昆仑山的壮美。 《西三经》前面部分记录了在当时的黄土高原中部,"其间尽泽也",是适合农耕之所,也是擅长耕作的周朝始祖后稷的领地(相关内容请点击厚重陕西:轩辕黄帝肇基之地,帝颛顼筑城之所查看,在此不再赘述)。不过,环境已然开始在变化。
第六山:"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观水也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常行西海,游于东海",顺着朝向、距离定位在黄河拐角处毛乌素沙地一带。
关于《山海经》中的里程换算关系,请点击《山海经》的第一座山脉记录了哪里?不愧是中华龙脉查看,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此地属黄土高原,山势山岭不明显,又是黄泛区,所以,我们可以适当调整比值,选取毛乌素沙地范围内较为明显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锚点: 毛乌素沙地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凹地上,西北高东南低,据地质勘测及史料记载,其绝大部分曾经水草丰美。公元5世纪时毛乌素南部(今靖边县北的白城子),曾是匈奴民族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而在毛乌素沙地西边,就是现在的腾格里沙漠,记录中的"流沙"。腾格里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和甘肃省中部边境,在阿拉善沙漠的东部,在银额盆地底部。就地形来说,腾格里沙漠属于阿拉善高原的冲积平原,多有河流冲积物和洪积—冲积物。在地质构造上是一个断陷盆地,湖盆共422个,半数有积水,为干涸或退缩的残留湖。
在腾格里沙漠中,还有在1959年才完全干涸的青土湖。青土湖原名潴野泽、百亭海,曾经是一个面积至少在1.6万平方公里,最大水深超过60米的巨大湖泊。后一分为二,西面的叫休屠泽,也叫西海,民国时改名为青土湖。青土湖水域面积曾仅次于青海湖,解放初期也有100多平方公里。
潴野泽在《禹贡》中就有记载,在当地,还流传有大禹治水的传说。 其时,由于环境变化,潴野泽一带地质已由《禹贡》中的"厥田惟上上"变成了"流沙"。 另外,我们留意到第九山:"又西三百七十里曰乐游之山。桃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由于"稷泽"在第四山也出现过,两者还中间隔着"河水也焉"的第八山,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其为错编。
又由于第四山和第五山明文记载为"自峚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具有强关联性,所以,第九山的原本位置应在第五山后。 加入错编的内容后,我们来到第七山:"槐江之山。丘时之水也焉,而北流注于泑水",指的应是现今的大峁槐山。
注意,"泑水"为通用名: 大峁槐山属祁连山东段余脉哈思山的主峰,履盖着大面积茂密的原始森林,为干旱荒芜的黄土高原的一方绿洲。 在"槐江之山","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定位是在现今的景泰县附近: 景泰县隶属甘肃省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地处甘、宁、蒙三省(区)交界地带,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夏、商、西周(前771年)以前,景泰县地为西戎居地。
春秋战国至秦属月氏,秦末汉初,匈奴破月氏,属匈奴休屠王之地。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击破匈奴右地,景泰县地归汉朝疆域。 据记载,在夏朝末期,后稷曾失去官位,混迹于戎狄之间: 注意,后稷是"稷"的首领的意思,也是官名,不特指某人。最早有记录的后稷姓姬,名弃,为黄帝后代: 《山海经》,和其他典籍,再次契合在了一起。
其后的第八山:"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实惟帝之下都。河水也焉,而南流东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汜天之水。
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于大杅",具有很明显的特征"河水也焉",是黄河河道的转弯处。结合朝向和里程,可以定位在兰州一带: 兰州位于中国大陆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是联系西域少数民族的重要都会和纽带,也是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重要交汇地。 不过,记录是"河水也焉,而南流东注于无达"。
从卫星图上可以看到,虽然在这段河道的局部,确实是有南流的情况,但是我们同时注意到,"南流东注于"的叙述有些奇怪,是整部《山海经》中唯一一处同时出现两个不同流向的记录,所以,我们可以推断这是错简所致,正确的叙述应为"东注于无达"。 那么,"无达"指的应是兰州盆地残留的水域。兰州盆地峡谷与盆地相间,主要形成原因是黄河冲积和地壳运动,其中又细分有多个小的黄河河谷盆地。
盆地底部则因长期被黄河冲积,形成了许多大小不一的河滩。其后的第十山:"西水行四百里曰流沙,二百里至于蠃母之�。
昆仑山号舰多大
昆仑山号两栖船坞登陆舰似乎采用商船船型,从舰首甲板的锚泊装置大小来看,也属于商船种类。具有明显的隐身设计特征。
该舰是昆仑山级首舰,在解放军海军代号为071型。被誉为万山之祖的昆仑山,常年重兵把守,山中隐藏着什么秘密?
文|飞鱼说史近年来,盗墓题材的文学作品不断被搬上荧屏。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便是《盗墓笔记》和《鬼吹灯》,不过对于搬上屏幕的影视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无法找寻到看书的那种惊心动魄。
对于这两部作品,我已经忘了究竟看了多少遍原著,现在如果有时间依然还会重新拿起书来品读,可谓是百看不厌,但是对于改编的影视剧,却没有什么留恋的,究其根本是因为看书觉得故事真,而搬上荧幕就觉得太假。那么这两部各有千秋的盗墓类型的作品,您更喜欢哪个呢?看过这两部书的小伙伴,想必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不过我更喜欢《鬼吹灯》,其中所塑造的昆仑山,更是让人有着亲自去看一番的冲动。不过真正敢去昆仑山的人很少,因为那地方当真是太过神秘和危险了,当然昆仑山之所以会如此,并不是现在人刻意塑造的,而是在远古神话传说中,便已经如此了。甚至古代人都知道昆仑山的传说,却又根本不清楚究竟它究竟在哪,就连写下“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的李白,也不见得就去过那里。昆仑山又被称为昆仑虚,是我国的第一神山,又被誉为万山之祖、龙脉之祖,位于亚洲中部,是西部山脉的主干,横贯新疆和西藏,又延伸到了青海境内,全长大约2500公里,而平均海拔在5500-6000米,单单就这个海拔来说,就让不少人望而却步。近年来,昆仑山等地的战略位置也愈发凸显,常年都有重兵把守,那么山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呢?我们一起来看。昆仑山的神话传说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昆仑山上有很多不知名的生物,那么这些生物究竟存在过吗?现在是丝毫见不到它们的足迹,但是以前有没有,那就说不好了,我们来看看《山海经》和《淮南子》中是如何记载昆仑山以及昆仑上的生物的。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山海经·海内西经》(昆仑山)有九井九门,弱水环绕四周: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淮南子·地形训》这是对昆仑山的地形地貌的描述,虽然和现在有些差别,但也极为贴切,让人不禁怀疑,留下这些著作的古人,难道真的去过当时被称之为禁地的昆仑山?这个问题,没人知道答案。
根据这些古籍的记载,昆仑山上还有大稻子,至于多大,大约有四五丈粗,并且上面还长有了很多高大无比的奇树,树上还生活着凤凰和鸾鸟,树下还生活着腹蛇、六首蛟等等生物。说到这,或许您也看出来了盗墓类型的小说,其中塑造的生物,也是在这些古籍中找寻到的灵感,才能把这些或许并不存在的生物塑造的活灵活现。昆仑山的神秘色彩昆仑山神秘,自古以来就一直流传着,而它的神秘色彩,也出现在了很多典籍中,当地的人们更是将昆仑山称为禁地,敢去的人,少之又少,甚至在当地人还将昆仑山上的一处谷地称之为“地狱之门”。
这处谷地牧草繁茂,是牛羊的天堂,但是当地的牧人在牛羊没有食物的时候,宁愿让牛羊饿死,也不会进入到那个谷地中让牛羊好好吃一顿,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只要去了那里,就几乎不能活着走出来。当然,这点并不是夸张,而是有确切地记载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青海省拉尔牧场,有一群马实在太饿了,看着深谷中肥美的牧草便不顾一切进去了,在当地,马就是牧民生活的根本,这群马的主人见到马进去了谷地,心中不甘心,就不顾劝阻进入了地狱之门。几天之后,马群却突然出现了,但是牧民没了踪迹,后来他的尸体出现在了周边的一座小山上,衣服破碎,嘴巴大张,眼中充满了恐惧,手中依然牢牢地握着猎枪,可是却一枪未开,更让人奇怪的是,他身上没有任何伤痕。
这次事情发生之后,人们对于地狱之门的恐惧则又加深了几分,而当时正在那附近工作的地质队,也遭遇了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当时正值酷夏,而谷地附近却下起了暴风雪,根据当时地质队的炊事员回忆,当时他只是听到了一声雷响,便两眼发黑失去了意识。怪事地地有,昆仑山附近特别多,再加上上古神话传说赋予的神秘性,我们印象中的昆仑山其实已经不是一般的山了。昆仑山的战略地位昆仑山既然被誉为龙脉之祖,又有着神秘的传奇色彩,再加上各种文学作品的刻画宣传,这座山被赋予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它本身的神秘,而在科学技术不发达、对大自然只有敬畏之情的古代,这种意义更是强烈。不过随着近年来,我们对于昆仑山的探索,这地的神秘面纱也逐渐被揭开,究其根本是因为磁场,由科学家对此地的勘探表明,这地区的磁场十分强,并且范围也非常广。
在电磁场效应的作用下,云彩中的电荷会产生放电行为,继而将此地变成了多雷区,再加上地壳依然在不断运动,两大板块还在向里挤压,所以导致了该地异常现象的频发。昆仑山脉海拔如此之高,为何还会常年重兵把守呢,这是因为此地独特的战略地位,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来说,昆仑山脉的咽喉昆仑关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黄少卿以此为据点,宋代侬智高反宋也是据守此关,明代”八寨“反明也是在此地固守。而现在此地的位置依然重要,再加上需要让部队保持在高海拔上依然有战斗力,所以昆仑山脉上常年都有士兵。由此可见,被誉为万山之祖的昆仑山,常年重兵把守,山中并没有隐藏什么秘密,小说中出现的各种生物和价值连城的文物也是不存在的。
对此,您认同吗?参考资料:《山海经》、《史记》、《淮南子》等。
我国的冰川面积有多少?
我国的冰川面积分别占世界和亚洲山地冰川总面积的14.5%和47.6%,是中低纬度冰川发育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冰川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和西藏6省区。
我国冰川自北向南依次分布在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等14条山脉。这些山脉山体巨大,为冰川发育提供了广阔的积累空间和有利于冰川发育的水热条件。通过考察发现,我国冰川面积中大于100平方千米的冰川达33条,其中完全在我国境内的最大山谷冰川是音苏盖提冰川,面积为392平方千米,最大的冰原是普若岗日,面积达423平方千米,最大的冰帽是崇测冰川,面积达163平方千米。总体而言,我国山岳冰川按成因分为大陆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两大类,总储量约51300亿立方米。前者占冰川总面积的80%,后者主要分布在念青唐古拉山的东段。按山脉统计,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天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的冰川面积都超过7000平方千米,4条山脉的冰川面积共计40300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70%。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