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山有多高?中条山位于哪里海拔是多少
中条山有1200~2300米高。中条山,位于山西省南部,黄河、涑水河间。横跨临汾、运城、晋城三市,居太行山及华山之间,山势狭长,故名中条。主峰雪花山,海拔1994米,位于山西省永济市东南。东北端与王屋山相接的历山,海拔2322米,为涑水河发源地。

地质地貌
中条山山体东北—西南走向,长约160千米,宽10~15千米。海拔1200~2300米,相对高度800~1500米,北坡陡峭,南坡缓倾。构造上属中条背斜,山露岩层有太古界片麻岩、元古界石英岩、白云岩及火山岩系;南坡且有下古生界石灰岩。

特色物产
中条山是山西树种最多林区,森林面积2.47万公顷,覆盖率约40%,分布有暖温性植被,主要为以栎类为主的落叶阔叶杂木棣及油松林等,并有珍贵的杜仲、黑椋子、猕猴桃和漆树。已发现面积约800公顷的原始森林,保存完好,为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仅存的一块。主要树种有橡树、桦树、杨树、油松、华山松等,药用植物有100多种,主要植物有山茱萸、连翘、五味子、黄芩、柴胡等,还有名贵的药用植物和食用菌,如九节菖蒲、玉竹及罕见的冬虫夏草、猴头、灵芝等。
中条山在哪里
中条山,位于山西省南部永济市东南,黄河、涑水河间。横跨临汾、运城、晋城三市,居太行山及华山之间,山势狭长,故名中条。
因中条山屏蔽着洛阳、潼关和中原大地,拱卫着西安和大西北,瞰视着晋南和豫北,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条山依山势可分为3段:东段称历山,以舜王坪最高,海拔2322米,山顶呈平台状,其间有垣曲断陷盆地;西段称中条山,兀立于运城盆地与黄河谷地之间,主峰雪花山,海拔1994米,相对高差约1500米,中段山势较缓,呈阶台状,张店附近分水岭鞍部有三趾马红土和黄土覆盖的宽谷,乃唐县期宽谷经隆起而成。扩展资料:抗日战争里,中国军队将中条山视为关中门户,因为日本人想打进西安,必须先拿下中条山。而日本人在占据中原后,将中条山称为"盲肠",认为拿不下中条山,帝国就是得了"盲肠炎"。于是,日寇在1937年至1941年初期这短短3年多的时间里,13次围攻中条山,但都被卫立煌指挥的中国军队击退——当时的中国军队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那群号称"冷娃"的陕西子弟兵,即国民革命军第17路军,杨虎城将军的家底。他们血战3年,用伤亡两万多人的代价,把日本人一直拒阻在潼关以外。"中条山战役"是抗战正面战场最为悲惨的一场战役。
由于准备不足和指挥不当,会战中的中国军队节节败退,损失惨重,中国军队损失近8万人,被当时的国民政府视为抗战中"最大之错误"和"最大之耻辱"。
中条山位于哪里海拔是多少?
中条山位于山西西南部,黄河、涑水河之间。山势狭长,故名中条。
东北端与王屋山相接的历山,海拔2322米,为涑水河发源地。中条山屏蔽着洛阳、潼关和中原大地,拱卫着西安和大西北,瞰视着晋南和豫北,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山西运城闻喜海拔有多高
闻喜县三面环山,地势西北、东南高、中间低。中条山横亘东南,一般海拔1100米,最高唐王山海拔1571米;西有稷王山,海拔1279米;东有紫金山,海拔达千米左右。
峨嵋岭位于县境北部,一般海拔为650至800米。山西中条山,为啥这么重要?看到地图就明白了
秦岭、太行山 这类地方相信很多人即使没有去 旅游 过,也至少也听说过。前者是 我国地理上划分南北的一条山脉 ,后者则是 我国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山脉,也是一道地理分界线 。
现如今我国国内呈现出和平繁荣发展的景象, 这两处地方自然也变成了有名的 旅游 地点,沿着秦岭山脉或是太行山脉的自驾游路线层出不穷 。 不过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它们身边有一座 小体积的山峰 ,很不显眼,但其实它 在 历史 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它就是中条山 。 中条山这个名字估计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会觉得很陌生,其实 它就在太行山与华山之间 ,位于 山西省的南部地区 ,因为其 山体地势狭长,又位于两座山中间,故名“中条” 。 其 主峰雪华山海拔高达1994米 ,不过这并不是整个山脉的最高点, 中条山最高点的海拔达到了2322米 ,是位于 东端的舜王屏 。中条山的地势 随着黄河而行 ,其间群峰耸立、山峦起伏,南北海拔落差较大,北边多盆地,地势陡峭;南边的坡度就相对要平缓一些。 老实说一直以来, 中条山的光芒都被秦岭、太行山、华山以及自己的邻居王屋山(就是愚公移山故事里的那座山)给遮挡了 ,再加上如今许多人更加看重的是一座山的 旅游 开发价值,中条山在这些方面就不怎么占优势了。 不过别看它名不见经传,人家 在 历史 上的存在感那可是杠杠的 ,说是兵家必争之地那可不是开玩笑,看地图就知道。
它的整条山脉都处于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地带 , 在古时候的作用甚至能影响到 历史 走向 。 中条山不仅是黄河的转折处,位于三省的交界之地 ,更是三都(即古时的长安、东都与北都)的交界点,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在宋朝以前,如果想统一中华,这里都是必须争夺的一块地方。
尤其是 山脉北边的盐湖 ,从远古时期起就已经算是个战略要地了,经常遭受各个部落之间的争抢。 毕竟 运城盐湖是我国最大的产盐基地 ,至于盐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重要作用不用多说了吧,至今为止,盐脉都是掌握在官方机构的手中, 古时候严禁私盐买卖,违者流放都算轻 的。 同时,因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中条山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冷兵器制造基地。
历史 上许多的战争中,都能看见中条山的影子。战国时期, 与其他国家一同瓜分了晋国的魏国就曾将都城设置在靠近中条山的运城 ,只是后来因为此地距离关中地区的秦军所在之处太近,于是只好迁都。 南北朝时期, 高欢和宇文泰两大集团就中条山展开了激烈争夺 ,只为拿下中条山旁边的风陵渡(金庸迷对这个地方应该不会陌生),因为从这里西至关中,南至洛阳,是控制中原的绝佳地点。 唐朝李渊在起兵后,其军队就是沿着中条山一路进入关中地区的;哪怕是安史之乱时, 唐军依然把这里当做了一个进行战略反攻的重要地区 。
以上种种不难看出,中条山在许多朝代的战争中都占据了无法忽视的战略地位。 甚至在抗日战争中,中条山都发挥了很强的战略作用 。以 关中地区子弟兵组成的西北部队 ,就曾 在中条山地区数十次粉碎了日军的进攻 ,以血肉之躯守护了关中平原地区的安全。 1938年春季日军占据了运城,二次威胁关中平原地区,此时,又是西北军将士们挺身而出,在中条山地区与日军展开血战,最终逼退日军。
我们从这之中,能感受到中条山独特的战略意义—— 无论对日军还是我国将士来说,就像是关中地区的最后一道防线 ;更能感觉到西北军将士们大无畏的爱国主义以及顽强抵抗,宁死不屈的牺牲精神。 在如今这个和平的时代里,中条山的战略地位已经不那么突出了,加之四周都是 旅游 资源丰富的山脉、地区,导致它越发地低调起来。 不过 中条山也拥有属于自己的 旅游 资源 ,比如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就有着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 下川遗址,距今已有23000年左右的 历史 了 。 除此之外,森林公园内还分为 六大景区 ,有的能看见气势恢宏的 瀑布 、有的让人漫步于峡谷之中,感受峡谷地貌的神秘诡谲、还有得能看见风景壮丽的,奔腾的河流,就看游客心仪哪一个了。
虽然中条山的知名度没有那么高, 旅游 资源也不是那么丰富,但 它在 历史 上的作用不会被抹去 ,最重要的是,那些曾在中条山浴血奋战, 保卫家园的将士们,不该被忘记。
(五)中条山何时隆起
运城盆地原与临汾盆地为同一盆地,因之间的峨眉隆起而将盆地一分为二。运城盆地南面被中条山高高地挡着。
这反映了这一垭口原来是古河道,由于后来中条山隆起才将这一古河道抬升到高于运城盆地300米的中条山顶。这套砾石层间红色粘土层,形成于500万年前的新近纪,反映了中条山的隆起应在500万年以来。在运城通芮城翻越中条山的公路上,在岳窑头近山顶处有红色粘土堆积,它也反映了当时中条山顶是沉落在运城盆地之下的。运城市南的盐湖是中原地区唯一成盐盆地。翻过中条山,平陆东北三门乡,那里土层中盛产石膏。地质上历来把石盐和石膏视为同一内陆湖盆中沉积的产物,所以称这种内陆盐湖矿产为膏盐。由此分布特点看,在距今2500万年前的古近纪,当时运城和平陆为同一盐湖盆地,直到距今250万年的第四纪,中条山才最终由于裂谷活动而高高地升起。
盐湖盆地平均高程仅315米,比横贯运城盆地中的涑水河汇入黄河处还要低10米。由此看,它是运城盆地最低洼处,但它南岸贴着中条山,如果照“地堑”观点,运城盆地是断裂垂向垮落形成的边山地貌,照理应该是高出盆地贴山崖的斜地,不应该是反而比盆地还低的负地形。只有用裂谷的成因来解释,才能理顺这一反常的地貌成因。
裂谷是地壳水平拉张过程中,地层破成片体被抽薄而导致盆地的形成。当中条山边上升边水平向南平移时,盆地与基岩山体之间就会出现断裂前缘的临空面,这一裂口前端的临空面,必然会往前方山体方向塌陷下来,从而出现负地形。正是这一裂隙口后来被改造成平行断裂分布的山前湖泊。
形成盐湖很重要的条件是盐水不要被地表水所淡化。本来盐湖就应该是横贯盆地的涑水河的河道,因为这里地势最低。幸而在盐湖北岸有一地壳隆起带——卧云岗的屏障,它高出北侧运城市10~20米,平行盐湖带状隆起,长40千米,迫使涑水河在它北面通过,从而避免了湖水被淡化。运城盐湖及运城盆地水文剖面示意图运城盆地的西部,夏县、闻喜之间,盆地的顶面不是十分平整,而是一些北东向分布的高出平地3~8米的黄土垅岗分布,犹如起伏的波涌。
它是地壳挤压而形成的土层褶皱。其发生的年代,当在1万年前以后,是地壳活动性的见证,它只能在大比例尺(1∶1万~1∶1000)地形图上可查到,或沿田间道路实地考察才能发觉。地震资料反映,运城盆地的底下基岩是北高南低的斜地。涑水河位于运城盆地北侧,反映了运城盆地的顶面是向北微微倾斜的。
这两个面之间是新生代以来的沉积地层。它们呈楔形,南厚北薄。最厚处据地震数据为6000米,它证明了新生代以来运城盆地一直在沉降中。后来中条山边向南移边断升隆起,使早期埋于盆底的古近纪地层被拖带掀出地表,露出了被命名为平陆群这套紫红夹灰绿的含石膏地层。
而同样是含石膏的地层在中条山北麓的盆地区却一直被深深埋藏。运城盆地还有一个特点尚未被地质界所关注:总体微微向西倾斜的运城盆地顶面,到西缘接近黄河时,反而略微升高。如与西岸陕西联系起来看,黄河竟是穿越这一隆起带中发育起来的。
它违反了河道一定在区域里最低洼处形成这一自然规律。这一条南北向的高地和中条山的基岩山体一齐抬升。中条山最高峰在运城盆地东部,海拔2321米,它向西逐渐递降,最低处是平陆到运城间的垭口,海拔仅600多米。
再向西,山脊又逐渐上升,到最西头,是高高隆起达1993米的雪花山。然后向西急剧下降,到距黄河仅5000米处,又有100多米高的抬升,才到黄河。这一山尾的微翘与中条山脊西端的上升是一致的,是地壳上隆的反映。
上一篇:澳洲是哪个国家?澳洲指的是哪里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