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霜降一般在什么时候?霜降是在几月份

霜降一般在什么时候?霜降是在几月份

最佳回答2022-11-29

霜降在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节气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霜降一般在什么时候

基本情况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于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霜降一般在什么时候

拓展资料

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气。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

霜降是什么时候

霜降于每年的公历23日~24日交节。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历史渊源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

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逸周书·周月》:“秋三月中气:处暑、秋分、霜降。

”东汉王充《论衡》曰:“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雨露冻凝者,皆由地发,非从天降。无论是露还是霜,皆由地发,非从天降,怎称为霜降呢?其实“霜降”这个名字只是一种比喻。

霜降是在几月份 霜降一般在什么时候

导读:节气一个接着一个,我们很轻易就能查出节气的下一个是什么,因为24节气是固定顺序和固定时间段的?寒露节气之后是霜降,寒露在10月份,那么霜降是在几月份?霜降一般在什么时候呢?想知道霜降的时间和其他内容,就来瞧瞧我的介绍吧。 霜降是在几月份 霜降一般在每年公历10月22日至24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则为霜降。

天气会变得寒冷并且穿衣服的时候不可以再裸露身体了。 霜降是什么季节:秋季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东北北部、内蒙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土壤冻结,冬作物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

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两到三个节气。在华南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 霜降习俗:霜降吃柿子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此时,在南方很多地区都有吃柿子的习俗。俗话说:“霜降吃灯柿,不会流鼻涕。”民间认为霜降吃柿子,冬天就不会感冒、流鼻涕。

事实上,由于柿子都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此时节的柿子皮薄、肉多、味鲜美,且营养丰富,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因而就形成霜降时节吃柿子的习俗。霜降时节,正值柿子成熟之时,在我国有些地方则有霜降时节吃柿子的习俗。此时天气转寒,人们认为吃柿子不仅可以防寒保暖,而且还能补筋骨,非常适合霜降时节食用。

如在福建闽南地区,有俗话说“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人们认为此时节吃柿子,冬天就不会感冒、流鼻涕。 有些地方则认为此时节吃柿子,到了冬天嘴唇就不会干裂。 中医认为,柿子味甘、涩,性寒,归肺经。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说的就是,柿子具有清热去燥、润肺化痰、止渴生津、健脾、治痢、止血等功效。所以,柿子是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动脉硬化、内外痔疮患者的天然保健食品。

柿子的品种繁多,大约有一千多种,根据果实在树上成熟前能否自然脱涩分为涩柿和甜柿两类。除鲜食外,人们还将柿子整个晒干制成柿饼。柿饼外部有一层白色粉末,叫做柿霜。

柿霜不是淀粉,主要是由内部渗出的葡萄糖凝结成的晶体构成,它是柿子的精华,食用的时候不要除去。柿饼具有涩肠、润肺、止血、和胃等功效。适合脾胃消化功能正常的人食用。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柿子含有较多的靴酸及果胶,空腹吃的话容易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硬块,硬块越积越大而不能到达小肠,就会在胃中滞留形成胃柿石,若无法排出,就会造成消化道阻塞,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呕吐,甚至呕血等症状,这在医学上称为“胃柿石病”。 因此,空腹情况下不应吃柿子。

什么时候霜降几点几时

霜降是时间上是每年公历的10月22或2
3.24日这几天。霜降这一天在农历节气上属于24节气中关于秋季的最后一天,在这一天中太阳黄经达到210°,从本以上“霜降”这个祠有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意思,在这一天中从物候现象上来看,有草木黄落、蜇虫咸俯、豺乃祭兽,的说法,而在农事活动上则应该适当的对农作物进行收割,翻耕农田,种植春天的作物。

2023年霜降时间:公历10月24日;农历九月初十。2024年霜降时间:公历10月23日;农历九月廿一。2025年霜降时间:公历10月23日;农历九月初三。2026年霜降时间:公历10月23日;农历九月十四。

2027年霜降时间:公历10月23日;农历九月廿四。2028年霜降时间:公历10月23日;农历九月初六。

什么时候霜降

2022年10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的霜降。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是一年中有霜期的开始,也是秋季向冬季的过渡。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霜降,是秋天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此时农作物会积聚更多营养而变得更甜。霜降的含义意味着秋天行将结束,气候渐寒,天气更冷,出现霜冻的情况也会增多。传统意义上,霜降是一年中有霜期的开始,也是秋季向冬季的过渡。

在北方,冷空气过后,依旧是天高云淡。中国西北角以及一些高海拔地区,万物凋零,雪花飞舞。在南方,霜降往往意味着刚刚“入秋成功”,迎来秋高气爽的舒适季节。

霜降的节气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这时黄河流域一般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

基本信息中文名霜降外文名First Frost季节秋季节日时间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风俗食物红柿子养生防秋燥、防秋郁、防寒收起节气概述霜降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进入此节气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带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

”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

”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

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霜是水气凝成的,水气怎样凝成霜呢?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陆游在《霜月》中写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影新。”说明寒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

秋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有《霜降》诗云:“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荷败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

”出处《逸周书·周月》:“秋三月中气:处暑、秋分、霜降。”《国语·周语中》:“火见而清风戒寒。” 三国 吴 韦昭 注:“谓霜降之后,清风先至,所以戒人为寒备也。”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十五章:“论节气,还不到霜降,这里已经下了好几场霜。

”气候特点由于冻则有霜(有时没有霜称黑霜),所以把秋霜和春霜统称霜冻。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三个节气。

在华南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贴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霜日数也就不一样了。霜降时节,凉爽的秋风已吹到花城广州。

东北北部、内蒙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国霜日最多的地方。西藏东部、青海南部、祁连山区、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尔泰山区、北疆西部山区、东北及内蒙东部等地年霜日都超过100天,淮河、汉水以南、青藏高原东坡以东的广大地区均在50天以下,北纬25°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两广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而西双版纳、海南和台湾南部及南海诸岛则是没有霜降的地方。

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为初霜,初霜愈早对作物危害愈大。我国各地的初霜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渐推迟的。除全年有霜的地区外,最早见霜的是大兴安岭北部,一般8月底便可见霜;东北大部、内蒙和北疆初霜多在9月份;10月初寒霜已出现在沈阳、承德、榆林、昌都至拉萨一线;11月初山东半岛、郑州、西安到滇西北已可见霜;我国东部北纬30°左右、汉水、云南省北纬20°左右的地区要到12月初才开始见霜;而厦门、广州到百色、思茅一带见霜时已是新年过后的1月上旬了。

霜是地面的水气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所以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的现象。用科学的眼光来看,“露结为霜”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露滴冻结而成的冻露,是坚硬的小冰珠。而霜冻是指由于温度剧降而引起的作物冻害现象,其致害温度因作物、品种和生育期的不同而异;而形成霜,则必须地面或地物的温度降到0 ℃以下,并且贴地层中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要达到一定程度。

因此,发生霜冻时不一定出现霜,出现霜时也不一定就有霜冻发生。但是,因为见霜时的温度已经比较低,要是继续冷却,便很容易导致霜冻的发生。“霜降杀百草”,严霜打过的植物,一点生机也没有。

这是由于植株体内的液体,因霜冻结成冰晶,蛋白质沉淀,细胞内的水分外渗,使原生质严重脱水而变质。“风刀霜剑严相逼”说明霜是无情的、残酷的。其实,霜和霜冻虽形影相连,但危害庄稼的是"冻"不是"霜。

什么时候下霜?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10月23日或24日。2021年霜降是在10月23日,星期六,农历2021年九月十八日。

继续浏览:

上一篇:美珍香是哪个国家的?新加坡有哪些本土名牌

下一篇:愈久弥香怎么理解?历久弥香是什么意思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