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引发湿热吗怎么办
初生儿黄疸怎么办

您好,宝宝黄疸主要是体内湿热太重引起的,与在母体内温度高有关。您可以适当给宝宝吃点茵栀黄颗粒,清热利湿。
另外宝宝妈妈用茵陈,栀子,白茅根泡水喝代茶饮,通过母乳帮助宝宝去黄。
宝宝妈妈忌辛辣,油炸。
黄疸的中医治疗方法

黄疸的中医治疗方法 黄疸的中医治疗方法,绝大多数新生儿出生都会有黄疸,只是轻微和严重的区别,有黄疸其实也不用太担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便会消散,下面来了解一下黄疸的中医治疗方法。 黄疸的中医治疗方法1 1、阴黄:黄色不明显,下身黄而上身不黄;小便夜间不舒服,白天通利。
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6—15克加茯苓、泽泻、薏米之类或五苓散。
连服数剂即退。 2、阳黄:黄色如金,上身眼目尽黄,下身不黄;白天小便不畅,或痛或不痛,夜间正常;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15—18克加升麻、橘梗、茯苓、花粉、麻黄芩等,数剂即愈。 3、热黄:口大渴,多饮反觉不快,一身尽黄;眼目发黄色淡,小便急数疼痛,尿色如黄汁。病因热结膀胱。
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龙胆草、栀子、白芍、茯苓、泽泻等,大热泄黄疸亦除。 4、寒黄:畏寒怕冷、腹中疼痛、按时缓解;一身黄疸、眼目白,小便清长、夜间尤多。病因是寒结膀胱。
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白术茯苓、山药、芡实、薏米、附子等,温命门,10—15剂痊愈。 5、湿黄:一身上下尽黄,眼目具黄;身浮肿、按之如泥;病因是水湿之病。治疗宜用“去黄散”12—15克加升麻、牵牛子、车前子、泽泻等,慢慢调理即愈。
6、燥黄:胸前发黄病因是肺金燥极,发于胸前。治疗宜用“去黄散”3克加麦冬、栀子、白芍、陈皮、天冬、元参、花粉、白芥子等,数剂痊愈。 7、血黄:上下一身,眼目具黄,发热、烦闷、腹痛。
病因是血瘀。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丹皮、牛膝、当归、栀子、川芎、大黄等,长服即愈。 8、气黄:头面多黄、不发热、轻微活动乏力、小便不数,大便燥。病因是气虚不能运化。
治疗宜用“去黄散”12克加人参、白术、茯苓、车前子等,气旺则愈。 9、新生儿黄疸:出生2—3天即可出现黄疸,10天左右达到高峰。病因是胎儿感受孕母湿热之气。治疗宜用“去黄散”10克加栀子、郁金、白术、鸡内金等7剂大部分痊愈。
10、手足黄:身不黄手足反黄。病因是湿热壅闭与中焦。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等,慢慢调理可治愈。 黄疸的中医治疗方法2 1、湿热发黄治则:清热利湿退黄。
主方:茵陈蒿汤加减。 加减:热重者,加黄芩6克、黄连1.5克;浮肿,加猪苓6克、茯苓6克、泽泻6克;呕吐,加半夏6克、竹茹3克、陈皮3克;腹胀,加权实6克、厚朴6克。 主方分析:此证由湿热熏蒸而引起,茵陈蒿汤为专治湿热发黄的有效方剂。
其药性大苦大寒,用量不宜过大,皆因新生儿脏腑娇嫩,脾胃薄弱,过用苦寒,恐伤脾胃。 处方举例:茵陈6克、山栀6克、生大黄3克(后下)、泽泻6克、茯苓6克、车前子6克(包煎)、姜竹茹3克、甘草3克。 2、寒湿发黄治则:温中化湿。
主方:茵陈理中汤加减。 加减:食少便塘,加茯苓6克、苡仁6克;形寒肢冷,加附子3克(先煎)、吴英3克;呕吐,加半夏6克、陈皮3克。 主方分析。此方重点在调理脾胃,温中散寒搜集整理振奋中阳,疏通气机,为治疗寒湿发黄之主方。
处方举例:茵陈6克、干姜3克、党参6克、白术6克、茯苓6克、吴萸3克、陈皮3克、甘草3克。 3、瘀结发黄治则:活血化瘀消积。 主方:茵陈蒿汤、血府逐瘀汤加减。
加减:若神软乏力,哭声微弱,加党参6克、白术6克;皮肤瘀斑,衄血,加蒲黄炭6克、仙鹤草6克。 主方分析:血府逐瘀汤重在活血祛瘀,疏理气机。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两方合用,可清热利湿,化瘀消积。
此方不仅有大寒大苦之品,且有行气活血之药,应注意损伤脾阳。 处方举例:茵陈6克、山桅6克、生大黄3克(后下)、桃仁6克、红花3克、川考6克、牛膝6克、甘草3克。
小儿黄疸怎么治疗

小儿黄疸怎么治疗【1】 1、给宝宝每天喝3-5次葡萄糖水一勺糖粉一两勺水 (婴儿葡萄糖) 2、 每天晒太阳可以吸收紫外线和维生素D 不要直射眼睛 每天两到三次每次 10--30分钟(医院的蓝光叫做低能量紫外线和晒太阳一样的 以后需长期晒太阳 对宝宝生长有好处而且等于是补钙了) 3、如果是母乳喂养的话给母亲每天喝一两次西芹煮的水 (中医认为黄疸是由于宝宝在母体内的湿热引起的 西芹可以去除湿热 但宝宝不可以直接喝) 4、还有一种方案 用一种中药叫做 茵陈10克 煮水50毫升 每次喂10毫升4小时一次当日喝完(宝宝要是不爱喝加一点葡萄糖) 连喝3-5天 症状消失就不喝了 (也可以加5克凤尾草同煮效果更好) 注意别让宝宝中暑 凉一点比热要好 每天给宝宝喂点白开水天气热有可能宝宝轻度脱水 要保证宝宝的尿量 小儿黄疸怎么治疗【2】 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意见建议:1、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将 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24——48小时(一般不超过4天),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分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2、换血疗法:换血能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和减轻贫血。但换血需要一定的条件,亦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故应严格掌握指征。
3、药物治疗:供应白蛋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
黄疸要怎么治疗,怎么消

肝胆湿热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是什么?哪种方法好?

治疗方针疏肝利胆,祛热除湿。药物治疗(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 (1)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木通、车前草、泽泻、生地、当归、甘草,适用于肝胆湿热之证。
(2)茵陈蒿汤加味:茵陈、栀子、茯苓、滑石、连翘、车前子、赤芍,适用于湿热黄疸。
(3)大柴胡汤加减:柴胡、厚朴、黄芩、半夏、枳实、大黄、生姜,适用于湿热阻滞肝胆大便不通者。 以上方药,水煎,温服。 2、加减变化: (1)若腹痛剧烈,呕吐蛔虫者,宜先服乌梅丸安蛔,再选用大柴胡汤。 (2)若湿热煎熬成砂石,阻滞胆道者,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
(3)若胃肠燥热,大便不通,脘腹脓满者,加芒硝(冲服)。 (4)若见呕逆者,龙胆泻肝汤加竹茹、黄连、半夏。 (5)若见吐衄者,加丹皮、茜草。
(6)若阴囊湿疹,睾丸肿痛,或带下黄臭者,加地肤子、黄柏、土茯苓、金银花。 (7)若黄疸加深,嗜睡或昏迷者,宜送服或鼻饲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之类。 (8)若小便频数涩痛,甚或小便点滴不下者,加滑石、沉香。
(二)外敷药物 1、用毛茛、大蒜、白芥子、田基黄,任选1种,选敷合谷、列缺,发泡后,刺破流出黄水,用于湿热黄疸。 2、土茯苓、地肤子,煎水熏洗外阴,用于阴部湿痒,带下黄臭。 (三)灌肠疗法 1、生大黄、马齿苋、黄柏,水煎取汁,保留灌肠20~30分钟,每日1~2次。
2、败酱草、生大黄,水煎,取汁,高位灌肠,保留20~30分钟,每日1次,5~7天为1疗程。其他治疗1、针刺:取胆俞、期门、日月、阴陵泉、内庭、太冲等穴,用泻法,留针15~20 分钟,每日1次。 2、艾灸:灸神阙,每次15分钟,每日1~2次。 3、以心俞、膈俞穴为主穴,日2次,5~7日为1疗程。
按压胆囊穴,每日2次,每次3分钟。预后情况在积极接受治疗以及改善生活习惯的前提下,预后良好。
上一篇:海鲜吃完嘴巴痒痒怎么办
下一篇:孩子意外爬窗子怎么办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