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怎么形成?台风是怎么形成的

一般说来,一个台风的发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
台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台风形成原因:在海洋面温度超过27℃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
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台风。拓展资料台风的好处1.台风为人们带来了丰沛的淡水。台风给中国沿海、日本海沿岸、印度、东南亚和美国东南部带来大量的雨水。
2.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干热难忍,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这些地区的热量,那里将会更热,地表沙荒将更加严重。
同时寒带将会更冷,温带将会消失。我国将没有昆明这样的春城,也没有四季长青的广州,“北大仓”、内蒙古草原亦将不复存在。
3.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公里以上,所到之处,摧枯拉朽。
这巨大的能量可以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但也全凭着这巨大的能量流动使地球保持着热平衡,使人类安居乐业,生生不息。
4.台风还能增加捕鱼产量。每当台风吹袭时翻江倒海,将江海底部的营养物质卷上来,鱼饵增多,吸引鱼群在水面附近聚集,渔获量自然提高。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台风的危害
1.大风:热带气旋达台风级别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2级以上。
2.暴雨:台风是带来暴雨的天气系统之一,在台风经过的地区,可能产生150mm~300mm降雨,少数台风能直接或间接产生1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如(间接)1975年第3号热带气旋登陆后倒槽在河南南部产生的特大暴雨,打破了部分地区的降雨记录(河南75.8事件)。
3.风暴潮:一般台风能使沿岸海水产生增水,江苏省沿海最大增水可达3m。
“9608”和“9711”号台风增水,使江苏省沿江沿海出现超历史的高潮位。
4.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台风登陆后带来的风暴增水可能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台风是怎么形成的?
台风的形成至少有两个条件:
1.比较高的温度
2.充沛的水气。 烧开水时,锅底的水会往上升,这是因为锅底的水受热膨胀的原因。
那里又是地球上水器最丰富的地方,而这些水器是台风形成发展的主动力。没有这个原动力,台风即使形成也会消散。其次,那里离赤道有一定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台风发展气旋试环流和气流辐合的加强。
第
三.是热带海洋面情况中纬度单纯。因此,同一海域上方的空气,往往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定常条件,使台风有充分的时间积蓄能量,酝酿出台风。在这些条件配合下,只要有合适的触发机制,例如:高空出现辐散气流或南北半球信风在赤道稍北地方相遇等,台风就会在某些热带海洋区域形成并增强。
根据统计,在热带海洋,台风常常产生在洋面温度超过2
6.7度以上的地区。 根据统计,产生台风的海洋,主要菲律宾以东的海洋、我国南海、西印度群岛以及澳洲东海岸等。这些地方海水温度比较高,也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之处,因此一年中常有20多次台风诞生。
台风是怎么形成的??
台风形成有四个基本条件。这里我先给出台风的定义:台风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海洋洋面上的具有暖心结构的强烈的热带气旋,并会带来灾害性天气。
海水表面温度在26~28摄氏度时,适合台风暖心结构的发展。这是台风形成的首要条件。这个温度为台风提供了足够的能量。2.初始扰动。就像一个弹簧振子,不给它一个扰动它是不会振动的。3.一定的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使扰动发展成气旋式旋转,是台风形成的必要条件。
在赤道,地转偏向力为零,扰动不能发展为旋转的,也就没有台风形成。4.风的垂直切变小。在竖直方向上,风速应该相当,上下风速差异大时,下层的热量刚聚集,就被上层的风吹走了,不利于形成暖心和台风能量的聚集。
这是根据我所学写的,考试时这么写应该差不多了。
台风是怎么形成的
台风是指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强热带气旋,它是一种较常见的天气现象。但是,台风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并且会影响我们日常出行和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它也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而水汽在抬升中发生凝结,释放大量潜热,促使对流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令海平面处气压下降,造成周围的暖湿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抬升。如此循环,形成正反馈,即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机制。在条件合适的广阔海面上,循环的影响范围将不断扩大,可达数百至上千公里。 由于地球由西向东高速自转,致使气流柱和地球表面产生摩擦,由于越接近赤道摩擦力越强,这就引导气流柱逆时针旋转(南半球系顺时针旋转),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快而气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转的速度而形成感觉上的西行,这就形成我们现在说的台风和台风路径。台风多发月份是几月 一般春夏秋冬都可以发生,但是我国遭受台风袭击一般在夏秋两季(6月—10月),初台最早可以提前到4月,终台最晚可以到12月。7月—8月我国遭遇台风袭击的次数较多,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8月份则是一年中台风最为活跃的一个月,不仅生成的个数最多,而且台风“浪迹”我国整个沿海地区,从广西到辽宁都有可能成为台风正面袭击的目标,其中,广东最受青睐,而台湾遭受的风雨往往最为猛烈。
根据气象资料统计,1981年-2010年8月份登陆我国的台风共有57个,也就是说,8月份平均每年会有1.9个台风登陆我国,是一年中登陆台风第二多的月份,仅次于7月。 台风的'危害
1. 暴雨 诞生于热带洋面的台风有着充足的水汽条件,因此经常伴随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台风是引发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短时间内的强降雨可能引发城市内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2. 大风 台风带来的大风天气是台风的主要危害之一,特别是台风近中心大风威力巨大。接下来的一段文字将给我们一个形象的概念了解大风的危害:六级举伞步行难,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连根拔起树。高空坠物、危房倒塌等等都是台风天容易出现的事故。
3.风暴潮 所谓风暴潮,就是当台风移向陆地时,由于台风的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强力堆积,潮位猛涨,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压去。当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台风的作文 早晨六点半起来给鱼儿们换水、喂虾卵,又有四条小凤尾鱼诞生,吃爸爸买的油条与豆浆,带洗澡用品与手机到澡堂,路上见孙二与工人们忙着,二朗神叔成天逗乐子,进门扫码,桌子没了?老板娘等刘师傅来搓澡,我刚脱衣服他就进来了,进里面泡澡,小池子新热水,洗一洗出来,见拿水杯的红姐见我很高兴,老板娘织十字绣中坐门口。 回仓房让老大仔回仓房下蛋,到公园喂小鸡仔干豆腐吃与山东馒头店女店员知道我买馒头的用意,直言不讳,见物业收费大厅有大群人集堆交供热费,小淘气成天了闲,差点被车后撞了,司机大骂小淘气,连累我,真倒霉。
回家给红姐打电话,约好以后有小鱼崽都给她,我捞红箭小鱼崽装二个矿泉水瓶里,路上遇见打针黄姨,她也想要,以后下崽再给她。到澡堂给老板娘,非常客气。见黄姨与秦姨购物有说有笑回家,一样衣服的程姨与邵姨上市里玩。 四点四十三分日出时我还在睡觉,爸爸已拎热乎豆浆与大果子回家,妈妈剁菜给一夜未食的小鸡仔们吃。
下午五点四十三分日落时渡过舒服的一天,妈妈在雨中收鸡回笼子,我没饭吃,因为懒还是穷?上午燕子成群结对在空中飞来飞去,今天白露:清风至,白露生。以后清早天天有露水啦! 上午祝姨宰鸡后与秦姨三名妇女收拾用热水拔鸡毛,祝姨什么都不信,旁边带小女孩女人劝她不要杀生?中午外面下着小雨刚开始时,妈妈到公园赶小鸡仔回仓房,可它们不认识妈妈?妈妈回家找我,我光膀子一同与妈妈到公园把小鸡仔从雨中赶到仓房里、妈妈喂它们,四楼李姨看在眼里,说在道上,一下午没放它们出来玩,因为台风海神已降临,是动物都会躲。下午二点半红楼二舅拎毛豆来家求鱼儿,可我家都是小鱼崽,二舅给朋友要的?中午爸爸在姐夫家吃的。
台风形成过程
台风形成过程 台风形成过程,台风天气的时候,一般最好是不能外出的,台风的形成需要几个条件,如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一个弱的热带涡旋、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同时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风向风速差别要小。下面是台风形成过程。
2.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
3.持续的高温让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 台风带来的灾害 一是狂风。台风风速大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
据测,当风力达到12级时,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风压可达230公斤。因此台风大风及其引起的海浪可以把万吨巨轮抛向半空拦腰折断,也可把巨轮推入内陆;也足以损坏甚至摧毁陆地上的建筑、桥梁、车辆等。特别是在建筑物没有被加固的`地区,造成破坏更大。
大风也可以把杂物吹到半空,使户外环境变得非常危险。 二是暴雨。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中可降下100-300毫米,甚至500-800毫米的大暴雨。
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 三是风暴潮。当台风移向陆地时,由于台风的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强力堆积,潮位猛涨,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压去。
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米-6米。如果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能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台风形成过程2
1.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洋面温度超过26摄氏度;
2.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
3.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 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我国把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 其次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会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而这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里面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运转。 台风形成的具体过程如下:
1.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洋面温度超过26摄氏度;
2.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区;
3.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 台风形成过程3 首先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摄氏度,而且是深度达60米的一层海水,同时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
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要消耗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中释放出的潜热才能供应。另外在热带气旋周围还会产生强风 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中心向四周围翻腾。台风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会影响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所以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 然后还需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
因赤道上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越向两极地转偏向力就逐渐增大,台风发生的地点大约在赤道5个纬度以上,由于地球的自转使之产生了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最后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
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柱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暖,气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层以上的环境气流将沿等压线流动,高层增暖作用也就能进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区,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高层风很大不利于增暖,台风也就不易出现。 台风的名字都是怎么起的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简称为台风命名法。台风国际上统一的热带气旋命名法是由热带气旋形成并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在台风命名的国际规则出台之前,有关国家和地区对同一台风的命名各不相同。
台风怎么形成的?
热带低压或云团扰动发展为台风的条件。如(1)海面水温在26-27°C以上,(2)环境气流具有较强的气旋性水平切变,(3)高低层环境气流之间切变较小多,(4)低压或扰动至少离赤道几个纬度等等。
一般说来,一个台风的发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1.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中心向四周围翻腾。台风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
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
2.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
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台风也是一部“热机”,它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速度在那里转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来源。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
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这部大机器运转。所以,既使有了高温高湿的热带洋面供应水汽,如果没有空气强烈上升,产生凝结释放潜热过程,台风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气的上升运动是生成和维持台风的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其必要条件则是先存在一个弱的热带涡旋。
3.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
4.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柱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暖。气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层以上的环境气流将沿等压线流动,高层增暖作用也就能进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区,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高层风很大,不利于增暖,台风不易出现。
上面所讲的只是台风产生的必要条件,具备这些条件,不等于就有台风发生。台风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尚未彻底搞清。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