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文景之治是哪两个人?文景之治是哪两个人

文景之治是哪两个人?文景之治是哪两个人

最佳回答2022-11-28

文景之治是: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通过这两位皇帝的努力,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的症状得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这也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

文景之治是哪两个人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

什么是文景之治?

公元前180年刘恒开创西汉“文景之治”中国秦朝末年,农民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举义旗,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烽火中覆灭。又经过持续5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取得天下,于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王朝。

由于秦的残暴统治,加上秦末的连年混战,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封建朝廷财金匮乏,人民群众更是困苦不堪。西汉面临百废待兴的局面,统治者积极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企图“借秦为喻”调整统治政策,这就是贾谊在《过秦论》中所说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汉初总结秦亡的教训,主要集中于两个问题,一是繁苛徭赋,二是严刑酷法。以此为镜鉴,汉朝前期的几代皇帝,秉黄老之术,实行“无为而治”,贯彻轻徭薄赋、明法宽刑政策,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其中汉文帝刘恒做得尤为突出,因而成为西汉“文景之治”的开拓者。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第四子,生于刘邦称帝的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生母薄太后,为人谨敬,与吕后相安无事。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恒被封为代王。

代为汉初封国,都城先在代县(今河北蔚县),后迁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南),刘恒做代王达17年之久。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大封吕氏兄弟及其子侄为王,形成取代刘氏天下之势。公元前180年吕后逝世,诸吕阴谋发动叛乱,太尉周勃、丞相陈平、大将军灌婴联合诛灭诸吕,拥戴刘恒进长安做了皇帝,这就是汉文帝。

刘恒在位23年,至公元前157年逝世。他继续执行汉初轻徭薄赋、明法宽刑的政策,进一步纠正秦政之弊,安定人心,发展生产,使社会经济逐步繁荣。刘恒死后,其儿子刘启即位,这就是汉景帝。

刘恒、刘启两朝近40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历史,史称“文景之治”。汉文帝刘恒即位以后,便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谋士贾谊上《论积贮疏》,建议朝廷“为富安天下”,指出:“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馀,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朝廷能劝百姓勤于“务本”(重视农业),好吃懒做的游民也都参加农业生产,人人自食其力,天下自然太平。刘恒十分赞赏贾谊的意见,便在当年下诏劝农,并恢复周朝建立而后长久废弃的“籍田”制度,春天“躬耕以劝百姓”(《汉书?食货志》),鼓励农民勤于耕耘,不违农时,后来这项制度坚持下来,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刘恒继续执行轻徭薄赋政策,并扩大其范围。在他即位以前,朝廷已将秦时的“泰半之赋”,减为什伍税一,农民负担相对减轻。

秦朝滥用民力的弊政有所纠正,成年男子每年服徭役为一个月,生产时间有所增加。刘恒即位后,继续减赋。公元前178年,他下诏免除天下田赋之半,即三十税一;公元前177年,又下诏免除晋阳(今山西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百姓田赋三年;公元前168年,规定只收当年天下田赋的一半;公元前167年,再次下诏,“除民田之租税”,一直坚持到他去世,前后10年。文帝又将口赋(人头税)由一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仅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在徭役方面,他将成年男子一年服役一个月,减为“三年而一事”,削减三分之二。文帝的轻徭薄赋,与农民起义高潮中的无徭无赋相比,只是新王朝对农民的一种“让步”策略,但纠正了旧王朝的繁苛赋役制度,毕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农民能从中得到某些现实利益,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有利于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

在废除苛法严刑方面,汉初诸帝也作出了很大努力。早在公元前206年刘邦占领咸阳时,就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去秦法”(《史记?高祖本纪》),以争取民心的归附。汉兴以后,刘邦为了剪除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王,三章之法不能应付当时的严重形势,便让相国萧何收集整理秦法,制定《九章律》,恢复了秦时的许多苛法。

惠帝、吕后执政的16年中,由于大局已经基本稳定,先后采取过一些省刑除苛的措施,如颁行赎罪令,废除三族罪、妖言令,判处重要罪犯,不再株连父族、母族、妻族,说错话也不再当作“妖言”治罪。史称“天下安然,刑罚罕用”。文帝刘恒即位的当年十二月,即召集大臣商议进一步明法宽刑问题。《史记?孝文本纪》记载了当时君臣的一段对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这样的:文帝说:“法令是治政的依据,目的是用来制止强暴,引导人民归向善良。

如今犯罪的人既已依法论处,却还要叫他们没有犯罪的父母、妻子、儿女和兄弟连坐,一起抓来治罪,我很不赞成这种做法,希望你们议论一下。”有关的大臣都说:“老百姓不能约束自己,所以制定法令来管理他们。实行连坐,将无罪的亲属跟犯人一起收捕治罪,目的在于牵制他们的心理,使其不敢轻易犯法。

这种做法由来已久,还是照旧不变的好。”文帝说:“我听说法律公正,百姓就忠厚老实,处罚得当,百姓才甘心服从。管理百姓,引导他们向善,这是官吏的职责。如果不能引导他们向善,又用不公正的法律加罪他们,便会促使他们干凶暴之事,又怎能禁止人们犯罪呢?我看不出这种法令有何好处,请你们再慎重考虑。

”由于文帝的坚持,众大臣只好改口说;“皇帝将大恩大德施加天下百姓,功德之厚,非臣下所能想得到的,我们请求颁布诏书,废除连坐法令。”文帝明令废除族诛法、连坐法以后,于第二年(公元前178年)又下令废除“诽谤妖言之罪”。他认为古代圣君明主治理天下,专设“进善之旌,诽谤之木”,疏通治政的渠道,招致进谏的臣民。

如果设立诽谤妖言之罪,臣民不敢畅所欲言,君主无法知道自己的过失,朝廷不能招贤任能,所以这种法令应予废除。他甚至认为老百姓诅咒皇帝,也不过是一种愚昧无知的表现,不能以诽谤朝廷治罪,并明确表示“自今以来,有犯此。

文景之治是哪两个人

 文景之治是指中国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的治世,并奠定了其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将大汉盛世推上顶峰的基础。治是指治理,文景之治就是说汉文帝与汉景帝的治理,一般指盛世。

实际上,窦太后在文景之治时代所起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文帝二年(前178年)和十二年(前168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是租率最终减为三十税一。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

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文帝生活也十分节俭,宫室内车骑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这就是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文帝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汉文帝去世,汉景帝即位,初期平定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以后,景帝开始专心打理朝政,据说景帝十分朴素,仁厚爱民。除了平定七国之乱以外,从来没有大规模用过兵,和匈奴的战争始终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内,依然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文帝之皇后窦太后尊崇道家,因此汉景帝与窦氏宗族都必须学习道家学说。

景帝崇尚黄老之说,减少刑罚,减少赋税,兴修水利,提倡农业,要求人心不服的案子进行重审,以免冤狱发生。百姓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下创造了大量财富,其间百姓富裕,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安乐,一派盛世景象。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文景之治指哪两位皇帝

文景之治所指的两位皇帝是西汉的【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西汉时期,在文帝、景帝统治下出现了社会安定、百姓富裕的“盛世”局面,史称“文景之治”。这一时期是汉朝由弱变强的转折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

【汉文帝刘恒】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代第五位皇帝,汉高祖中子,母薄姬,汉惠帝之庶弟。前196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公元前180年,吕后死后,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小康。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

汉文帝在位时,存在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他对待诸侯王,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道德方面,文帝亦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氏尝药,深具孝心。

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死后葬霸陵。【汉景帝刘启】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是汉文帝刘恒的长子,母亲是汉文帝皇后窦氏(即窦太后),出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谥号孝景皇帝,无庙号。

终年48岁。刘启在位期间,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发展生产,他统治时期与其父汉文帝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哪两位皇帝

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 西汉文帝、景帝两代四十年左右的时间,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西汉王朝建立后,汉高祖、惠帝、吕后都着力于恢复农业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汉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他即位后多次下诏劝课农桑,按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员,经常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同时还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文帝二年(前178)和十二年,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十三年还全部免去田租。自后,三十税一遂成为汉代定制。文帝时,算赋也由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减至四十钱,徭役则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

景帝二年(前155),又把秦时十七岁傅籍给公家徭役的制度改为二十岁始傅,而著于汉律的傅籍年龄则为二十三岁。文帝还下诏“弛山泽之禁”,即开放原来归国家所有的山林川泽,从而促进了农民的副业生产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盐铁生产事业的发展。文帝十二年又废除了过关用传制度,这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继续浏览:

上一篇:都江堰门票多少钱?到都江堰市旅游必去的景点有什么

下一篇:都江堰开放时间2021什么时候?都江堰南桥现在开放吗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