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的红星潘冬子的原型是谁?《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的原型许光
闪闪的红星潘冬子的原型是许光。故事讲述了年仅十岁的潘冬子一心想参加红军的故事:冬子的爸爸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他的妈妈被敌人残酷地杀害,冬子发誓要为妈妈报仇。
《闪闪的红星》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中国儿童红色电影。该片由李昂、李俊执导,祝新运、赵汝平、刘继忠主演。于1974年10月1日上映。该片讲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在当时的社会中,祝新运可谓是红极一时,由于他的长相非常符合中国人民的传统审美,因此在当时的国人心中,祝新运也是一个让人很难不喜欢的孩子。这时,许多人都认为凭借着祝新运的本事,将来的他一定能够成为大明星。
潘冬子是哪部电影的人物?
潘冬子是闪闪的红星的人物。潘冬子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人物,1974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故事讲述了年仅十岁的潘冬子一心想参加红军的故事:冬子的爸爸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他的妈妈被敌人残酷地杀害,冬子发誓要为妈妈报仇。
潘东子的人物原型:“潘冬子”的原型是少林寺走出来的传奇将军许世友的长子许光。2013年1月6日,许光——这个在全国家喻户晓并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潘冬子”,因病走完了他84岁的传奇人生。许光生前,没有多少人了解他,因为他从来没有以红星“潘冬子”自居,从来没有用父亲许世友将军的光环炫耀自己。他只是鄂豫皖革命老区河南省新县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许光逝世后,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大别山革命老区走访了许光生前的逾百位领导、战友、同事及亲属,他们向我们讲述了许光一串串令人感动、感慨、感悟、感奋的故事。使观众进一步了解认识了“潘冬子”。“潘冬子”一生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是令人无尽思考的一部无字大书。
《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的原型许光,是何许人物呢?
电影《闪闪的红星》可谓是一代人的记忆,里面的主人公潘冬子坚强勇敢,曾经感动了一代人,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位原型,那便是许光先生。许光先生的父亲是著名的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虽是开国大将之子,可他一生中过的生活却是布衣一般。
母亲历经了十月怀胎后,许光出生了,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许光的父亲许世友在外为国家拼命,随着事态演变,许世友与家里的联系也越来越少。年幼的许光就在那样飘摇的环境中成长着,战乱中的老百姓往往是苦不堪言,不仅要担心自己的温饱,还得小心翼翼,不被意外杀死。平日可以根据自己买到或者自己收获的粮食生存,可是一旦战争来临,生活便突然没了保障,为了生存,母亲带着许光流浪、乞讨,生活十分艰辛。然而,如此艰苦的生活却没有打消许光对于生活的热情以及和平的向往,七岁的时候许光便加入了儿童团,一边是逃难,一边是反抗。据悉,在敌人一次扫荡鄂豫皖根据地时,姑母为了保护许光,一起躲在山洞里三天三夜。1948年,在王树声大将以及杨炬奶奶的帮助下,分别了多年的父子终于相聚。当时许光还是个十九岁的小伙子,可是因为战乱和经济原因,许光这么大了还一字不识,许世友知道这一定是不行的,于是把许光送去了学校学习。
许光虽然起步晚,可是学习能力却十分惊人,他自己也十分的努力,直到1958年,许光已经是共和国第一批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还是一位优秀的舰艇长。一般情况下,父母都会让孩子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可是这时许世友的母亲,亦即许光的祖母患了重病,急需人回去照顾。许世友于是告诉自己的儿子,说希望他能回到家乡河南,照顾祖母,替他尽孝,许光听到父亲的话有些不解,为什么父亲让自己读那么多书,最后却让他回到家乡呢?事实上,许光自己一开始也不是很想回到小县城去,可是面对父亲诚挚的眼神,许光便不再说什么,背起行囊回到了出生的地方。
许光是一位实打实的实干者,都说在其位谋其职,可是许光则不仅仅用职位来度量自己该做什么,而是把双眼放到任何一个有人需要的地方。回到新县后,许光便担起了照顾祖母的职责,在祖母去世后,许光仍旧坚守在小县城,为家乡的发展默默付出。许光一开始先是在武装部任职,勤劳踏实的许光这一干就是二十年,在部队里他还历任参谋、科长、副部长。
这时,父亲许世友早已身居高位,这时许光写了一封信给父亲,可是在信中,许光却不提自己的发展,而是希望父亲能够帮助县里的建设发展,带来一些资源。他不喜欢人们把他当作开国大将许世友之子来看待,别人渴望的优待在他那里成了讨厌的事情。2015年十月,许光获得了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虽然在社会上自己的名气或许不及开国大将父亲,可是许光扎根基层一辈子的奉献同样没有被世人遗忘。
2013年1月6日2时44分,许光先生突发心梗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4岁。这个为了县城付出了所有青春的老人最终离开了我们。许光先生直到将死之时仍旧牵挂着自己的乡民,他将自己的全部积蓄捐赠给了家乡的慈善事业,没有为自己的后代留下分毫。没有人是永生的,一切生命都有一定的生命年限,一个人的肉体会死亡,可是他的精神有时却能超越短暂的肉体的生命年限,就像许光先生,虽然在2013年的某一天他的肉体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可是他的付出与奉献,将是我们后人心中永永远远的光。
于祖母而言,他是尽忠尽孝的乖孙;于父亲而言,他是听话的儿子;于县城而言,他是尽职尽责的人民公仆;于祖国而言,他是伟大的好公民。
闪闪的红星的人物原型
许光。“潘冬子”的原型是将军许世友的长子许光。
传奇的经历,让许光成为《闪闪的红星》主人公潘冬子的主要原型。1965年,许光按照父亲的嘱托,回到家乡新县工作,侍奉老奶奶,在县人大副主任任上退休。2013年1月6日2时44分,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的长子许光突发心梗,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4岁。扩展资料创作背景1961年春的一天,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李小文找到自学成才的部队作家李心田,请他为孩子们写一本书。李心田此前已写过一部小说《两个小八路》,此时,他正准备再写一部反映革命后代成长的作品,少儿出版社的约稿可谓适得其时。当时,李心田在部队速成中学当教员,班上学生大多是老红军的后代,而且为数不少都是战争年代(尤其是长征时)与父母失散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被找到的孩子。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儿子许光、政治部主任鲍先志的儿子鲍声苏等就是如此。
其中,有一个学生的故事特别引起了李心田的注意。江西根据地有一位红军,长征时给家中留下了一顶写有自己名字的军帽。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与妻儿失去了联系,新中国成立后,他的孩子正是拿着这顶军帽找到了日夜思念的父亲。
李心田听了这个故事后便萌生了将它写成小说的想法,并按儿子对红军爸爸“想、盼、找”的思路勾画了整部小说的框架。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