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资料是谁提出的?什么是生产资料消费
生产资料是斯大林提出的。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只有“所有制”这样一个范畴,根本没有“生产资料所有制”这样的概念。明确提出“生产资料所有制”范畴并把它广泛传播开来的,是斯大林。无论是用马克思对所有制的解释来套斯大林定义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或是把斯大林所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看做是马克思的所有制,都必然造成混乱。弄清了所有制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来龙去脉,也就明确了它们各自的本来含义。

需要注意只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才能发生劳动过程,创造劳动产品。“勤劳致富”这话带有很大的陷阱。正如《哥达纲领批判》所言:“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
“只有一个人一开始就以所有者的身分来对待自然界这个一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第一源泉,把自然界当作属于他的东西来处置,他的劳动才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因而也成为财富的源泉。资产者有很充分的理由硬给劳动加上一种超自然的创造力,因为正是由于劳动的自然制约性产生出如下的情况:一个除自己的劳动力以外没有任何其他财产的人,在任何社会的和文化的状态中,都不得不为另一些已经成了劳动的物质条件的所有者的人做奴隶。他只有得到他们的允许才能劳动,因而只有得到他们的允许才能生存。”
如何理解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是一种关于在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快于消费资料生产增长速度的理论。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是马克思首先提出了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
因为,在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在所积累的资本中,将有越来越大的部分合并到原来的不变资本中去,从而导致不变资本的增长必然快于可变资本的增长。与上述趋势相适应,社会对生产资料的相应需求,也将较之对消费资料的需求增长的更快。因此,“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 但是,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本身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的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的生产而孤立地、片面地发展。因为生产资料的生产归根到底还是为了以更多的技术设备和原材料去供应消费资料的生产部门,一满足这些部门的生产需要。因此,生产生产资料的各部门,总是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交换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各个部门发生联系,生产资料生产的发展终究要依赖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发展,并为其所制约。
什么是生产资料消费?
生产资料:生产资料(means of production),也称作生产手段。定义为: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
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消费资料:亦称“生活资料”或“消费品”。用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那部分社会产品。按满足人们需要层次分,有生存资料(如衣、食、住、用方面的基本消费品)、发展资料(如用于发展体力、智力的体育、文化用品等)、享受资料(如高级营养品、华丽服饰、艺术珍藏品等)。按使用时间长短分,有一次或短期使用的普通消费品和可供长期使用的需用消费品。一,生产资料工业:生产资料,是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也称作生产手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定的生产力三要素之一,定义为: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一般可包括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原料等等。
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在任何社会生产中,人们总是借助于生产资料,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出劳动产品。 生产资料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成为特定生产关系的物质承担者。
二,消费资料工业:消费资料产业是现代社会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产业部门,是指为社会提供消费资料的产业。按照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提出的产业分类法,以研究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变动趋势为目的,按产品用途进行产业分类,消费资料产业是为社会提供消费资料的产业,如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等。工业产品75%以上属于消费资料。
所以,消费资料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
生产力三要素是什么 谁提出的
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是对从事劳作活动一类人的统称)、生产资料(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用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与劳动对象(把自己的劳动加在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 扩展资料 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 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具有一定生产经验与劳动技能的劳动者。
此外人类运用各类专业科学工程技术,制造和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品,满足自身生存和生活的能力。 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 科学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用于生产过程的.周期日趋缩短,对于生产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要素介绍 生产力要素是指构成生产力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或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通常把前一个称作生产力人的因素,后两个统称为生产力物的因素。劳动力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并能在社会生产中从事劳动的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是物质要素的创造者和使用者,物质要素只有被人掌握,只有和劳动者结合起来,才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我国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什么时候构建的
195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2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全面展开的。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运动实现的,它仅用四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5亿农民从个体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转变。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引导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最后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逐步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三大改造到1956年完成,它使我国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马克思提出经济要通过哪四个环节进行循环
马克思指出,经济要通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4个环节进行循环,这4个环节也是社会在生产过程的4个环节其中生产及决定性作用,消费是目的和归宿。分配和交换是桥梁和纽带。
生产,是指人们结合起来,通过一定方式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分配包括先于生产活动的生产资料分配和产品分配。,生产资料分配实际上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问题,因而属于生产本身。产品分配指生产完成后对其产品的分配,它决定个人对产品占有的比例。在存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人们的劳动产品大部分并不是直接为自己所用,还需要同别人进行产品交换。交换就是人们相互交换活动和劳动产品的过程。经过生产、分配和交换以后,人们才能得到适合自己需要的产品,然后进入消费阶段。
2,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生产消费是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消费的结果是产品的产出。
生产消费与生产是同一过程,包括在生产之中。个人消费就是把各种物质社产品和精神产品变为个人利用和享受的对象。,因为会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从而也就会形成人们在生产领域、分配领域、交换领域和消费领域中的各种关系。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它本身固有的矛盾日益暴露,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呼唤着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思想材料,构成了理论来源。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批判地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1)19 世纪40—60年代,基于对自由资本主义的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运行规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对未来社会作了原则性的构想。(2)列宁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建立了垄断资本主义理论即帝国主义论,并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实质和经济运行问题作了开创性的研究。斯大林也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