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下拨的抗疫资金属于什么?抗疫特别国债即将发行
中央财政下拨的抗疫资金属于国家的财政支出。由于2020年突发的疫情,各级的财政部门都在不断的安排疫情防控资金的发放。与此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对医务人员的奖励政策、加强重点物资供应政策等等,一切都是为了尽快的应对疫情。

2020年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5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0年财政赤字规模比2019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
免费核酸国家用的什么钱
免费核酸国家用的是:第一个,医保基金。目前各地免费核酸检测的费用,大概80%就是医保基金里的钱第二个,是地方财政,地方会拿出一部分钱出来,大概是核酸费用的20%第三个,是国家抗疫专项资金,这个是国家财政直接拨下来的,直接到地方财政,专款专用的。
当医保钱花光了,你就会发现,很多医疗服务都要打折扣,有些好的药品就买不到了,报销会延期,贵的好的服务不进医保了,等等一系列负面影响,而且影响会长期存在。抗疫特别国债即将发行!特别国债是什么?
特别国债是什么?为什么要发行?你知道吗?新华网16日从财政部获悉,为筹集财政资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财政部决定发行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一期)和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二期),规模均为500亿元,期限分别为5年和7年。业内人士表示,这两期抗疫特别国债将采取记账式国债发行方式,个人也可以购买。
什么是特别国债?顾名思义,抗疫特别国债不是一般国债,而是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由中央财政统一发行的特殊国债,是不计入财政赤字的。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抗疫特别国债主要用于地方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中新网记者表示,特别国债是服务于特定政策、支持特定项目需要,具有用途特定、规模大、期限长、政策灵活等优势。为什么要发行?通俗来说,财政收入下降,但支出变多,所以需要发行特别国债,弥补资金缺口。财政部的数据显示,受疫情冲击、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今年1-4月财政收入同比大幅下降14.5%。财政部部长刘昆预计,今年地方财政减收增支8000亿到9000亿元。
温彬认为,目前,企业经营仍在恢复中,各地税收大幅度下滑,同时抗疫、救助企业和贫困家庭、发放消费券等大量的刚性支出增加,财政存在较大收支缺口,发行特别国债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
抗疫特别国债资金有哪些管理办法
你好,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管理办法有:
一.资金使用方向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抗疫特别国债重点用于抗疫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面,另可投向有一定收益保障的县城建设、农林水利等其他项目。严禁用于土地储备和棚户区改造项目,严禁用于政府性楼堂馆所的建设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严禁用于清偿政府拖欠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
三.资金下达拨付一要强化资金统筹。
要合理把握资金支出节奏和力度,根据财力情况,统筹考虑年度间预算平衡,区分轻重缓急,不能盲目堵窟窿、出政策、铺摊子,合理使用上级补助资金和本级资金,科学安排下半年各项支出,防止“前松后紧”,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财政平稳运行。二要规范预算下达。严格按照抗疫特别国债资金预算管理要求,对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单独下达、单独标识,并贯穿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等整个环节,且保持不变。
四.资金监督管理一是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全部纳入中央财政直达资金监控系统进行全程监测,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资金的日常监管和重点监控,对违规使用抗疫特别国债资金行为,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二是要严格按资金支持方向和支出范围使用,涉及项目资金要严格按照项目批复组织实施,不得擅自改变支持方向、调整支出用途,不得随意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我国发行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你们打算购买吗?
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是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由中央财政统一发行的特殊国债,不计入财政赤字,纳入国债余额限额,全部转给地方主要用于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并带有一定财力补助的性质。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温馨提示:1.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具体费用请咨询您的证券公司,我行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等责任;
2.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您在做任何投资之前,应确保自己完全明白该产品的投资性质和所涉及的风险,详细了解和谨慎评估产品后,再自身判断是否参与交易。应答时间:2022-01-0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国家账本2020:45万亿怎么花?财政制度怎么建?财税改革怎么变?
摘要: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三大攻坚战”决胜年,尤其经历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数月,新形势下楼市怎么定调,企业怎么发力,区域与城市如何发展,这次两会行业代表委员将带来什么提案议案?全国两会被赋予众多期待。新冠疫情下的2020年预算报告比往年增加了许多不一样的内容: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专项债额度达3.75万亿元,赤字率突破3%,拟按3.6%以上安排,额度高达37600亿元……这是5月22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些关键的数字,同时《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
这些资金将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这些只是中国2020年财政支出的一部分,按照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下称,预算报告)的数据,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0270亿元,加上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29980亿元,收入总量为210250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7850亿元(含中央预备费500亿元),赤字37600亿元,比2019年增加10000亿元。另外,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总量为129126亿。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6123亿元,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614亿元,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82284亿元。这意味着2020年整个财政收入“四本账”预算支出达到45万亿元以上。如此庞大的财政支出,将会进入哪些方向?特别国债专项债赤字一共超过8万亿的支出,对经济将会有哪些影响?2020年的国家账本不仅仅体现了预算的收入支出,按照财税改革的进度,2020年将会是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一年,财税改革将会有哪些变化?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对经济观察报表示,通过政府工作报告看出,今年财政政策要求还是要有力度,同时保证财政可持续性。
今年预算中的赤字率首次超过3%,新增的赤字部分和抗疫特别国债都划拨给了地方财政,这说明中央对地方财政运行的状况非常重视。“六保”中提出的保基层运转,民生都是通过地方政府来保证,但地方政府的收入可支配财力问题以及发展问题正引起中央层面更多关注。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高瑞东认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拟安排专项债3.75万亿元,既是疫情冲击特殊形势下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重要保证。
收支情况与往年一样,2020年的中国财政预算依然分为“四本账”。在1997年之前,中国政府只有一般公共预算这一个账本,当年13项政府性基金被纳入预算,政府账本变为两个。2007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单独编制,预算报告拥有了三个账本。
四个账本的分配模式从2014年开始固定,并形成了现在的局面。所谓四个账本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个部分。简言之,“四个账本”的主干分别涉及税收和非税收入、土地资产、央企资产和中央社保资金。2020年的预算四本账的收入共有420637.99亿元,分别是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的210250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总量为129126亿元,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984.99亿元,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7287亿元。
而预算四本账的支出达到45万亿之多,其中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7850亿元((含中央预备费500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6123亿元,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614亿元,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82284亿元。5月22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部长通道”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今年受疫情影响,财政收入将会下降,我们建议将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比去年提高0.8个百分点,增加了1万亿元的财政资金。中央财政还将发行1万亿元的抗疫特别国债,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方面调入了近万亿元的资金。此外,还将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1.6万亿元。
对于现在地方财政的情况,刘昆预计减收增支的规模在8000亿到9000亿元,一些地方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面临较大的压力。前几个月,中央财政已经加快了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下拨速度,同时提高了地方财政资金留用比例,缓解了地方财政的困难。从总体上看,地方财政的运行是正常的、稳定的。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认为,在预算四本账中最主要关注的是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涉及专项债,怎么使用,如何还本付息,是否有债务风险?一般公共预算关注的是民生问题。
“社保预算,因为疫情而有减征和免征的问题,使得社保在2020年收入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同时因为社保支出是刚性支出,所以要解决社保可持续的问题。至于国资预算因为规模小,不是关注的重点。”施正文表示。
积极财政面对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冲击,2020年的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有为。2020年5月14日,财政部网站公布了刘昆的署名文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通过适当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随后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
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政府在扩大财政支出的同时,也在优化支出。《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
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刘穷志表示,对严峻的经济形势,财政政策是应对当前疫情的主要政策选择,其特征是直接、迅速,无疑是应对疫情最有效的政府政策,表明政府保民生和恢复经济的果断和决心。今年的财政政策从三个方面出手:收入政策(减税,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支出政策(增支,瞄准新基建,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和债务政策(发债),形成一个体系,是一套组合拳、力度空前。
刘穷志告诉记者,债务政策出乎意料,赤字率达到了3.6%不仅远远超过3.0%的常规安排,更是突破学术界3.5%的心理预期。另外,专项债规模达到3.75万亿,突破学术界3.5万亿的心理预期;特别国债达到1万亿规模,接下来还有可能加大力度。但实际上,“积极财政更加积极有为”这种说法在在此前数次的高级别会议中就有所表示。3月27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
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和使用,加紧做好重点项目前期准备和建设工作。特别国债也是如此。
特别国债是指特定时期发行,用于特殊用途,并形成特定资产的国债,它无需列入一般公共预算,而是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政府性基金预算的原则是“以收定支”,因此必须有受益性要求。今年年初,就有多位专家提出应该发行特别国债,比如野村证。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