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是卵生的还是胎生的?我看到的螳螂的异象
螳螂是卵生的。螳螂属肉食性昆虫,成虫与幼虫均为捕食性,以其它昆虫及小动物为食,是著名的农林业益虫。螳螂产的卵有卵鞘包围,卵鞘称螵蛸。世界已知2200多种,中国已记载8科19亚科47属112种,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大部分地区。

螳螂
螳螂的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末端各有一个钩子,用来钩住猎物。头呈三角形,能灵活转动;复眼突出,大而明亮,单眼3个;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

生物学特性
螳螂属于渐变态昆虫。若虫经8~9龄发育为成虫,通常一年完成一个世代,以卵越冬,卵鞘附着于树枝、竹枝、草茎、石块等物体上,不同种的螳螂对附着的物体具有选择性。若虫、成虫均为肉食性。若虫成活率低,且有自残现象;成虫也具有自残行为,尤其是在交配的过程中有“妻食夫”的现象,这一行为引起了昆虫爱好者较大的兴趣,对其解释也是众说纷纭。
蟑螂是胎生还是卵生?!拜托了各位 谢谢
蟑螂是卵生.
三.蟑螂的生态习性 (1)生活史 蟑螂是渐变态的昆虫,整个生活史包括卵、若虫或成虫3个时期。 <1>交配和产卵 雌雄成虫在羽化后的一周左右就能进行交配。
而美洲大蠊和蔗蠊等个别种类有孤雌生殖现象,即雌虫未经交配可产生能育的卵。 蟑螂产置卵鞘的行为因种类而不同,室内的蟑螂主要有3种方式。 ①雌虫在产出卵鞘后1-2天,选择比较隐蔽的场所,先在物体表面咬成凹陷,将卵鞘产在其中,再用粘性唾液拌和咬碎的木屑或纸片等碎末把卵鞘盖住。
它们有时就用唾液直接把卵鞘粘在栖息场所,如橱、木(纸)箱及桌子的角落或杂物堆中。这类卵鞘含有足量的营养物质,满足胚胎发育的需要。美洲大蠊、黑胸大蠊等的产置卵鞘方式属于这一类型。
②雌虫产出卵鞘后,一直拖带在腹端,并不产下,直到若虫将从卵鞘出时,才从母体脱落。卵中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从母体获得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加上卵鞘由母虫携带,因而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如果卵鞘早期脱落,其中的卵就不能孵化。
德国小蠊的产卵方式属于这一类型。 ③雌虫先产出壁薄而柔软的卵鞘,产卵在其中。产卵完成后,卵鞘又收缩进体内的“育室”中,一直保持到若虫孵出。这是蟑螂卵胎生的一种形成。
蔗蠊的产卵方式属于这一类型。 <2>卵期 卵呈窄长形,乳白色,半透明,在卵鞘中排成整齐的两列。胚胎头向孔缝。孵化时,若虫向上顶,使闭合的卵鞘缝裂开而逸出。
卵鞘中含卵数因种类而不同,即同一种蟑螂卵鞘中的卵数也可因环境条件以及产卵次数而在所差异,少则几粒,多则达50多粒。 卵鞘在温度25℃,相对温度60—80%条件下,卵期约28—90天。 <3>若虫期 刚从卵鞘孵出的若虫都聚集在卵鞘周围,呈白色,以后颜色逐渐变深,并散开活动,若虫形状类似成虫,只是虫体小,无翅,性器官未成熟。若虫发育缓慢。
必须经历多次蜕皮,逐渐长大,触角和尾须节数也随龄期而增长。若虫最后一次蜕皮后,长出翅膀、羽化为成虫。刚蜕皮的若虫和刚羽化的成虫也呈白色,以后颜色逐渐变深,因而在一个种群中,可见一种蟑螂也可因环境条件而变化。
若虫期较长,一般历时约30-450天。若虫在丧失附肢或损伤触角之后,可经蜕皮在下一龄重又再生。这类损伤再竹也会增加蜕皮的次数。
<4>成虫期 我国常见的6种蟑螂成虫都具有发达或不发达的翅,可与若虫相别。 雌雄两性成虫可凭他们的外部形态很容易区分: ①雄蟑螂的尾端具有两对附器,1对为分节状尾须,还长有1对细小的针突(腹刺);雌蟑螂尾端只有1对附器,即尾须,无针突。 ②雄蟑螂的体形一般都比较瘦小、细长、而雌虫螂则肥厚,宽大。 ③在少数种类中,雄蟑螂的翅发达,伸及尾端,但雌蟑螂的翅仅覆盖到腹部的前半部,或无翅。
蟑螂生活史的特点之一是周期长。以周期最短的德国小蠊而论,一般完成一个世代也需2个多月,最长的美洲大蠊等历时1年有余。生活史的长短不仅因种类而异,而且因不同温度、营养等条件而不同。
成虫寿命也较长,德国小蠊最短约为100天左右,寿命最长的美洲大蠊可存活1年之久。寿命长短也同样因种类以及环境条件而不同。 蟑螂的生活史周期长,它们的寿命也长。因此,一只受精的雌蟑螂一生所生产的卵鞘量也多,美洲大蠊最多可产50多个,所以蟑螂的繁殖力很强。
我看到的螳螂的异象
很难解释,一般的螳螂都是卵生的。中医里的桑螵蛸就是指的螳螂卵,我曾经秋天抓过一只母螳螂,结果他竟然把螳螂卵缠到我家阳台上,所以我知道的螳螂都是卵生的。
(除了这种情况,因为螳螂嘴小,它吃食物是不会吞的。向你的这种问题我估计你除了向动物专家请教之外,很难有合理的解释了,不过你也算奇遇了。螳螂有无脊椎
A、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螳螂的体内都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虎、蛇、鹤、猴的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不符合题意. B、虎、猴、鹤与蛇、螳螂都能生活在陆地上,不能按生活环境来分为两类.符合题意. C、按照生殖方式可以分为胎生和卵生,虎、猴都是哺乳动物,属于胎生,蛇、鹤、螳螂都是产卵生殖,属于卵生.不符合题意. D、按是否会飞分:虎、猴、蛇不会飞为一类,鹤、螳螂会飞为另一类,不符合题意. 故选:B螳螂和蝉的受精方式是什么
A、螳螂和蝉的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它们的生殖发育特点是:体内受精、卵生,符合题意. B、螳螂和蝉都属于昆虫纲,是变温动物.而黄雀属于脊椎动物门的鸟纲,属于恒温动物,不符合题意. C、食物链中必须有生产者,而螳螂、蝉、黄雀都属于消费者,不能够成食物链,不符合题意. D、在生态系统中,蝉、螳螂、黄雀都是消费者,不符合题意. 故选:A螳螂是怎么产卵的?
雌性的螳螂产卵方式特别,既不产在地下,也不产在植物茎中,而是将卵产在树枝表面。交尾后2天,雌性一般头朝下,从腹部先排出泡沫状物质,然后在上面顺次产卵,泡沫状物质很快凝固,形成坚硬的卵鞘。
卵产于卵鞘内,每1卵鞘有卵20~40个,排成2~4列,每个雌虫可产4~5个卵鞘。次年初夏,从卵鞘中孵化出数百只若虫。若虫蜕皮数次,发育为成虫。为不完全变态。雌性的螳螂食欲、食量和捕捉能力均大于雄性,雌性有时还能吃掉雄性。据科学家推测,雌螳螂在交配时吃掉雄螳螂是为了补充能量。螳螂交尾现象中,大约31%发生了吃夫行为。
在野外,雌螳螂大概处于中度饥饿。吃掉雄螳螂,对螳螂后代也的确有益。
螳螂可以无性生殖还是一次交配多次产卵?
螳螂是有性生殖,不能无性生殖。很多人会问,螳螂交配后多久产卵? 其实,螳螂什么时候产卵,和交配不交配没关系。
有些动物,比如阿猫阿狗,他们交配后才能受孕,否则不会受孕。但鸡鸭,他们不交配也会下蛋,不过孵化不出来。螳螂就是和鸡鸭类似。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