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价格歧视例子有哪些?什么是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例子有:如果企业针对不同的购买数量规定不同的价格,这就是二级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中可能存在信息限制问题,企业根据消费者所购买的不同数量范围来制定价格,就可以消除信息限制的影响。比如我们在市场中常看到“一件30元,两件50元”、“量大从优”等价格策略,这些都是二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不同单位的产品,但是购买相同数量产品的每个人都支付相同的价格。一个垄断的卖方还可以根据买方购买量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比如,电信公司对客户每月上网时间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对于使用量小的客户,收取较高的价格;对于使用量大的客户,收取较低的价格。垄断卖方通过这种方式把买方的一部分消费者剩余据为己有。因此,不是不同的人之间,而是不同的产量之间存在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也称作非线性定价。
大家帮忙举举一、二、三级价格歧视各自例子
一级价格歧视:假设某地区只有一个牙医,并且他清楚每一个患者愿意付的最高价格,他将对每一个患者收取不同的价格,使他们刚好愿意治疗,这样患者们的全部消费者剩余都转移到了牙医那里。二级价格歧视:电信公司对客户每月上网时间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对于使用量小的客户,收取较高的价格;对于使用量大的客户,收取较低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有的旅游景点对外地游客和本地游客实行价格歧视,对外地游客收取较高的价格,对本地游客收取较低的价格。扩展资料: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地区性压价行为、没有正当理由对交易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价格都是价格歧视行为的具体表现。根据《罗宾逊一帕特曼法》的规定,适用价格歧视禁止规定的行为必须符合两个要件,其一是企业将同样的货物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了不同的顾客; 其二是有理由认为这种行为会导致竞争受到损害。
什么是价格歧视?说明并解释价格歧视的几种类型
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1.完全价格歧视:即假定垄断者知道每一个消费者对任何数量的产品所要支付的最大货币量,并以此决定其价格,所确定的价正好等于对产品的需求价格,因而获得每个消费者的全部消费剩余。
3.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在实行高价格的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扩展资料价格歧视的作用:
1.标度职能: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货币的价值尺度的作用是借助价格来实现的。
2.调节职能:价格较低时,生产者生产商品无利可图一般会减少商品生产;价格较高时,生产者生产商品可以获得较多利润一般会增加商品生产。
3.信息职能:即价格变动可以向人们传递市场信息 ,反映供求关系变化状况,引导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价格的信息职能,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形成的,是市场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给两个价格歧视的例子,来说明它影响消费者的供给、生产者的供给和总供给
价格歧视的例子如下:
1.ABC三个人都想买冰激凌,预算分别是2元、3元、5元,一个冰激凌的成本是1.5元,卖家的定价统一为3元,那么只有B和C会购买冰激凌,卖家分别可以赚到1.5元和3.5元,但是如果卖家能够知道ABC各自的心理预期,并分别定价,对A收取2元,B收取3元,对C收取5元,这样一来,卖家的利润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买家也以符合自己预期的价格得到了物品。
2.另一个很常见的例子就是学生票打折,商家从身份上区分了顾客的购买意愿,从而提供不同的价格。
1.价格歧视是利润最大化垄断者的一种理性策略。这点很明确,企业都是以赚取利益为目的的,获得最大化利润一直是企业的目的。
2.价格歧视可以增加社会的整体经济福利。社会福利可以用社会总剩余去衡量,社会总剩余=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交易价格-最低供给价格,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交易价格,价格歧视可以使生产者剩余最大化,消费者剩余最小化,从而降低了无所谓损失。
麻烦各位给我详细的写出三个三级价格歧视的例子
1.三级价格歧视是对不同市场采取的歧视。比如公园门票,成人票和儿童票、老人票、学生票价格不同;
2.电影院的区别票价也体现了三级价格歧视的应用;
3.同种商品在富人区的价格高于贫民区;同样的学术刊物,图书馆购买高于学生购买。
价格歧视的分级。
根据歧视的程度不同,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1)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的每一单位产品都按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售出,因此也成为完全价格歧视。
(2)二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程度小于一级价格歧视,它是对不同的消费者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垄断厂商获得买者的部分而非全部的消费者剩余。(3)三级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将顾客分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群体,对每个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每个群体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拓展资料:形成价格歧视的条件:(1)不同群体的消费者对同一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而垄断厂商能够以相对低的成本,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差别,将这些消费群体加以区分。比如根据年龄和性别,可以把消费群体分成老年人和儿童、女士和先生。(2)不同的消费群体或不同的市场是相互隔离的。这样,就排除了某些中间商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可能性。
比如,女士在“三八”妇女节半价观看的电影,不能再以介于半价和全价之间的价格转卖给男士。相同商品之间仅仅存在价格差异这一事实本身并不能成为存在价格歧视的证据,只有当这些价格差异未反应成本差异时,才可以作为价格歧视的证据。
二级价格歧视的实际运用
二级价格歧视是企业把产品分成几组,按组制订差别价格。电信运营企业可以对其产品按照消费数量的多少和消费时间的不同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购买量越大,支付的平均价格越低。在移动通信市场,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有规定,用户的通话费或通话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必须支付一个比较高的价格,超过这个范围则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折扣,如果通话费更多或通话时间更长,还可以享受更大的折扣。对于用户来讲,通话时间越长,平均价格就越低。电信运营企业按照二级价格歧视制订价格以增加企业利润,不但没有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反而使部分消费者享受到更加便宜的电信产品价格。峰值定价方法是电信运营企业基于电信产品消费时间的不同而采用的二级价格歧视策略。消费者对通话的需求具有时段性,这种需求依消费者的作息习惯而变化,白天需求多,深夜需求少。峰值时段消费者的需求强劲,运营商的边际成本也较大,资费水平也相应提高。
峰值定价方法不仅是运营商追求额外消费者剩余的手段,也是其弥补成本的要求,有利于电信运营企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采用这种定价方法,不但电信运营企业可以赚到比采用单一定价策略更多的利润,而且消费者也会从中受益。企业在产品较少消费量和消费高峰期向消费者索要高价,在产品较多消费量和消费平淡期索要低价,通过这一做法来提高盈利。
如果存在规模经济,通过二级价格歧视的区段界定,企业能扩大产销量并实现较大的规模效益,消费者的福利也因价格下降和消费量的增加而得到增加,同时企业因规模经济导致销量增加和成本下降(此时成本下降幅度大于价格下降幅度)而获取了更大利润。在实践中,峰值定价方法被广泛应用。如我国固定电话的资费标准规定,每天凌晨0:00到7:00,长途电话费按白天资费的半价收取。
在美国,电信公司更是将一天分成白天、傍晚、深夜三个区段分别定价。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