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始于哪个朝代?国子监是哪个朝代设立的
国子监始于隋朝。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晋武帝司马炎始设国子学,至隋炀帝时,改为国子监。唐、宋时期,国子监作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统辖其下设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人负责管理。

国子监
此外,另设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亦称国子监,以示与汉人、南人之区别。明清两代,国子监兼有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的双重性质。明代国子监规模宏大,分南、北两监,各设在南京与北京。南监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规模尤盛。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在北京设国子监置祭酒、司业、监丞、典簿各一员。

主要功能
国子学或国子监,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其具备了两种功能,一是国家管理机关的功能,二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功能。国子学的设立相对于“太学”而言,除了是国家传授经义的最高学府外,更多的承担了国家教育管理的职能;但同时,国子监与太学也可互称,经常用太学来指代国子监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它始于哪个朝代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它始于隋朝。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明朝时期行使双京制,在南京和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南京国子监始建于东吴永安元年(公元258年),到明永乐年间,规模宏大,延袤十里,灯火相辉,盛况空前,当时邻邦高丽、日本、琉球、暹罗等国“向慕文教”,不断派留学生到南京国子监学习。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中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国子监是哪个朝代设立的?主要用来做什么?
国子监是中国隋代以后、朝鲜半岛高丽王朝、越南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之最高学府;同时作为当时国家教育的主管机构,隶属礼部。国子监具有一定程度的监国功能,可以弹劾官员和国政,尽管这功能自宋朝以后已不甚明显,而国子监自创建以来最明显的三个功能则是:协助国家举行科举考核;负责对国家最优秀学子的教育工作;规管士子的德行、操守。
隋朝初期,设立国子寺,不久改称国子监,并同时赋予主管全国教育行政职能。而在以前,太常兼有管理全国教育事务职能。隋、唐等朝国子监内往往又设太学、国子学等。扩展资料:中国隋以后各朝都在京师长安、洛阳、开封、南京等设国子监。宋时,只招收七品以上的官员子弟为学生,在建太学前为国家最高学府。明初于京师应天府设国子学,后改为国子监。国子监立有校规,对监生的生活管束极严。
1393年,国子监的学生达到八千一百二十四名。永乐迁都后在北京增设北京国子监,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统称为贡生或监生,明朝景泰时生员纳粟纳马入监,称之例贡,监生水平开始良莠不齐。清末光绪三十年(1904年),设立学部(民国以后改为教育部),废除科举制度,改办新式学堂,国子监撤销。
祭酒只负责孔庙祭祀等事务。
国子监是哪个朝代 国子监介绍
1.国子监是在我国隋朝出现的,晋武帝司马炎设置国子学,到隋炀帝时,将国子学改为国子监。
2.国子监是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明朝时期国子监规模宏大,分为南北两监,分别设置在南京和北京。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