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额剩余价值有哪些例子?超额剩余价值是什么
超额剩余价值的例子有:大部分企业在生产某种商品,每天只能生产一件,每件的价值是100元。现在有某一个企业突然发现了新技术,能够每天生产两件商品。那么,按理说,每件商品的价值只有50元了,但是商品仍然是按照社会价值卖出,所以这个企业的资本家仍然按照每件商品100元卖出,两件商品卖出200元。这200元中,除去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资料转移成本,多出来的,就是超额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条件下,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这个过程的客观后果是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和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延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也就是说,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什么是超额剩余价值,能举个例子吗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简单地说就是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其来源仍然是该企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例如,在一定时期内,某个部门具有一般技术水平的大多数企业,一个工人劳动 8个小时,生产2件商品,价值24元,其中20元是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c);新创造的价值为4元,2元用来补偿劳动力的价值(v),2元是剩余价值(m)。那么,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就是12元。假定这个部门的某个企业采用了较先进的技术,其劳动生产率较社会平均的劳动生产率高出一倍,在8小时内生产4件商品,其中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c)40元,新创造的价值仍为4元,2元补偿劳动力的价值(v),2元是剩余价值(m),总共44元,每件商品的个别价值为11元。但商品仍按社会价值出卖,这个企业的资本家每件商品按12元出卖后,4件商品共卖得48元,除了补偿生产资料的价值40元、劳动力价值2元以外,可以得到剩余价值6元,比处于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下的资本家多得剩余价值4元,这4元就构成超额剩余价值。意见对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经济学界在具体说明时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超额剩余价值是由采用先进技术的企业的工人创造的。因为采用先进技术的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更高,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比同种社会平均劳动更多,所提供的剩余价值也较多。
另一种意见认为,先进企业所取得的超额剩余价值是由落后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在落后企业所生产的商品中包含一部分剩余价值不能实现,这部分剩余价值转到先进企业资本家手中,成为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
超额剩余价值是什么,举例说明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个别资本凭借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超越社会平均条件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也可以叫做额外剩余价值。
但商品不是按照个别价值、而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价值出售的。那些采用先进技术、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企业,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按社会价值出售,因此它比其他企业多得一部分剩余价值,这就是超额剩余价值。 拓展资料:1.剩余价值率的变动取决于三个因素,即工作日的长度、劳动的标准强度和劳动生产力。在这三个因素中,如果一个不变,另外二者发生变化,或者其中两个不变,一个发生变化,或者三个因素同时变化,可以产生种种不同的组合。并且,三个因素变化的大小和方向可以不同,这些组合就更加多种多样。2.年剩余价值率是表示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的。在年剩余价值量一定的条件下,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和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成正比,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
这是因为,剩余价值是由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带来的,可变资本周转越快,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实际上剥削的劳动量也越大,因而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大,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否则情况就相反。3.在生产过程中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即预付资本的增殖部分,首先表现为产品价值超过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总额而形成的余额。
预付资本由两部分构成,即在生产资料上支出的货币额c和在劳动力上支出的货币额v,c是转化为不变资本的价值部分,v是转化为可变资本的价值部分。如以m代表剩余价值,那么产品价值就表现为c+v+m。
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下超额剩余价值??举例说明一下吧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一个老板雇了一个工人生产某产品,一个工人的朋友本不想买这个产品,但因为认识这个工人就买了,这样就给老板提供了剩余价值。 理论一点说就是例子中的老板指的就是经济生活中的资本家,剩余价值学说就指的是加深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的基本矛盾的手段,最终会引发经济危机。
当然也更没有“剩余价值”这个一般的范畴或术语。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的突出的特点,则在于首先把剩余价值归结于它的一般形式,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阐明了它的来源、实质和运动,以及它的各种具体形式。具体说来,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大体可以归结为以下这些要点关于剩余价值的最一般的概念或规定。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剩余价值在资本流通过程中是随着产品及其价值的流通而流通和实现的。但是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从产品转化为货币以后,就被资本家用来购买个人消费品而用于他的个人消费,从而不再进入下一轮的资本循环和周转了。而在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剩余价值至少要有一部分必须用来在转化为资本,从而也就是合并到原有资本中去,继续参加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因此在这里,剩余价值分割为资本和“收入”(即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基金)的比例,对于资本再生产规模的扩大,就成为一个决定的要素。
同时,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角度看,这对于生产的总形态或产品和生产的总结构,也会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如果剩余价值中被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部分增加了,社会总生产中的奢侈品生产、从而在这些部门中就业的工人的比例也就会相对地增加。因此社会上就会有更多的工人的生存要取决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和挥霍。
原定义耐心阅读也会明白,希望能够帮助你。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