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还是主观唯心主义?佛教思想属于唯心主义吗
佛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法则、众生业力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指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世界是抽离物质的宇宙法则或意念的创造物。

佛教从不同的流派看,大体分为唯物主义或者主观唯心主义。小乘佛教整体来说可以算成唯物主义,因为在小乘佛教里,普遍主张精神产生于物质,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根尘触而生识”,根尘是物质,物质条件具足之后就会产生识这种精神现象,所以符合唯物主义的定义,即物质第一性,精神依赖物质而产生。
主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观唯心主义把主体的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意识世界中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外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佛教是主观唯心主义.
佛教是实证唯心.道教是客观唯心.都是真理.那个基督教也是,都是大同小异,没有必要故意排挤,只要相信就好。济群法师关于佛法是“唯心主义”吗?是这样讲的:哲学所说的“唯心”,是以“心”为第一性。
所以,“物质第一性”和“精神第一性”都不符合佛教的缘起法则。佛法认为,世间所有事物,从心到物,都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之所以强调心的作用,主要是针对凡夫为物所役的现象而提出,一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是说明心念的力量和影响。但并不否定物质的存在。佛法讲“心生则种种法生”、“境由心造”,但也讲“法生则种种心生”。从佛法观点来说,心的产生也需要众多条件,如唯识宗所说的眼识九缘生、耳识八缘生、鼻识七缘生等等。任何一种精神现象和状态的生起,都需要特定条件,是条件决定事物的存在。
佛教思想属于唯心主义吗?
佛教并不是唯心或者唯物的,只是被你们看成理解是这样的,比如过去慧能大师在风吹幡动的见识中云,“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其中的心并不是指主观意识心,如果人脑可以控制幡的动向,则可以说“唯”心,唯心或者唯物论都是一种偏激的研究方法,现在科学家也指出了,宇宙中存在三种东西,物质,能量,还有信号,此外别无他物,在这当中并没有说到我们说的主观意识心。“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此中揭示的禅理,没有一定证悟解释起来有相当困难,如果仅从字面理解则过于肤浅,佛法讲究信解行证,如果没有证悟只是分析文字的字面意义就成了“佛学家”,证悟的人说的话你又不一定听得懂,因此应该努力参学,修行,弄懂为止,弄懂了也不等于出离轮回了,因此强烈建议念佛,籍由佛力出轮回,生净土。
好好念佛,南无阿弥陀佛。佛学真的是唯心主义吗?
佛学与科学是相互依托的 。————————爱因斯坦。
中国很多人以前好像还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但是许多人竟然抛弃了这样好的思想与信仰,这是不幸,我个人认为,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是世界一流的哲学。 既然题目是“佛学是唯心主义吗?, 那么就说一下我的观点,可能会引来大方之家的不屑之笑,但是还是一吐为快。 依我看来,佛学和马克思主义是一样的,甚至佛学的唯物主义超过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佛学绝对不是胡说八道,它是实事求是的。也就是讲,它是追求客观的,而不是什么唯心主义。现在的科学实验,越来越证明了佛经中的结论的正确性,比如催眠可以让人看到前世,”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也是在佛经中的畜生道的描述,和佛经中的描述惊人的一致,当然还有西方的科学实验同时也发现人是有灵魂的。中国台湾大学的校长,实验也部分的证明了佛学的正确。
佛法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
以下摘自元音老人的《楞严要解》,供参考: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哲学家、思想家,但归纳起来只有两大类:一类是唯心派,一类是唯物派。唯心派认为一切唯心造,心是主宰。
而唯物派则认为心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心必须受物质客观规律的制约,必须符合物质发展的规律,才能够进行创造发明。两派一直为此争论不休。事实上,唯心派也好,唯物派也好,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就象我们的这只手,一面是手心,一面是手背,但两面都是这一只手。只不过从这一面看是手心,从另一面看是手背,角度不同。唯物派与唯心派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只强调自己的道理,片面地执着在一边,所以不能圆满。
而在佛教中,对这个问题论述得就比较全面。我们前面讲的“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就代表了佛教的哲学思想。“由心生故种种法生”就是说由于我们的心念动,便产生种种事事物物,这句话讲的就是唯心;“由法生故种种心生”就是说由于世间存在种种事事物物,于是便产生种种心念,这句话讲的又是唯物。
有人会问:佛教中不是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吗?所以佛教总体上说还是唯心派。其实这是人们对佛教的误解。我们平常人对心的认识仅仅是指第六意识,因为人们只知道第六意识!实际上,我们人不仅有第六意识,还有第七识、第八识。
前面讲过我们的真心,即我们的真如佛性,被无明熏染就变成了识,即:大圆镜智变成第八识,平等性智变成第七识,妙观察智变成第六识,成所作智变成前五识。我们一般人所说的心就是第六识,就是意识。第六识的根子是第七识,而产生这些识的种子就是第八识,有时也称八识心王。如果可以用一棵大树来作比喻:种子就是第八识,种子发芽生出了根就是第七识;根子吸取营养继续生长,长出了树干就是第六识;树干上长出的枝枝叶叶就是前五识。
上次有人问:前五识有浮尘根和胜义根,不知其它几识的浮尘根在哪?浮尘根就是以四大为体,对取境生识仅起辅助作用的生理器官;胜义根是实际起取境生识作用的能力。所以前五识的浮尘根我们都知道,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身体;而第六识的浮尘根在大脑;第七识的浮尘根在大脑到心脏之间的脉管里面;第八识的浮尘根是在心脏里面。这些在显教里面讲得不是很清楚,在密教里讲得很详细。密宗中讲:在我们人体的中央,从腹部通过心脏到大脑之间有一条脉管。
这里与道教讲的不同,道教讲的是任、督二脉,而这儿讲的是中脉。八识在心脏里面,由五彩光环包裹着,这就是八识心王的王宫。它象太阳一样放射出光明,所以在我们打坐心净的时候就会看到光明,这个光就是你自身发出的,而且是五彩光明,不是单一的颜色。第七识就在心脏至大脑脉管的中间部位,在六识与八识之间起着通信的作用。
第六识就在大脑。中脉通过左右二脉连到两个眼睛上,所以,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我们就可以看到心光。密宗里有一些修法,就可以教我们如何观脉管,如何看光,因为密宗是要灌顶传授的,这里就不公开讲了。
唯心派也好,唯物派也好,他们所说的心,都是指的第六意识。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