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指什么?古代“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到底是什么意思

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指什么?古代“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到底是什么意思

最佳回答2022-11-28

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指木匠祖师鲁班的徒弟,是一名竹匠。据传说,我国春秋时代著名的木匠鲁班,曾经招收一批徒弟。鲁班十分珍视自己的声誉,每隔一段时期,就要从徒弟中淘汰个别“不成器”的人。

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指什么

鲁班徒弟中有个叫泰山的年轻人,看上去不良不莠,技艺长进不大。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鲁班毅然辞掉了泰山。事隔数年,一次鲁班率徒闲逛集市,忽然发现货摊上摆着许多做功讲究的竹制家具,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顾客争相抢购。

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指什么

爱才的鲁班很想结识一下这位竹器高手,便向人打听。人们告诉他,是鲁班大师的徒弟,赫赫有名的泰山所作。鲁班大吃一惊,想起当初错辞泰山,深感惭愧,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有眼不识泰山的泰山指的是什么

有眼不识泰山的泰山指的是一个人,鲁班有一个弟子叫做“泰山”。有眼不识泰山一语通常是指见闻太浅,只能看到表面现象,却看不到内在的本事。

据记载,春秋时代有名的木匠鲁班,为了将自己研究出来的手艺发扬光大,曾经招收了一批学员,鲁班对自己的弟子们都非常的严格,哪怕是有一点差错和瑕疵都要挨批评。当然鲁班也非常尽心尽力、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学识传授给弟子。每隔一段时间,鲁班就会淘汰一些“不成器”的学生,生怕别人笑话他教出来的学生技术不行。鲁班有一个弟子叫做“泰山”。

他一直不专心学习鲁班传授的木匠手艺,总是自己研究一些雕刻技艺。因此被鲁班认为是不学无术,被逐出师门。后来,鲁班去集市上闲逛,看到有人在卖家具,这个家具的雕刻非常的讲究、技术非常的精湛,鲁班很是欣赏,于是想打听一下做工的是谁,然后结识一下,经过打听,鲁班大吃一惊,原来这个制作家具的竟是自己开除的弟子“泰山”。

古代“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到底是什么意思?

中国有着五千余年的历史,留下了许多古典文化,其中就包括大量脍炙人口的成语。每个成语的产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背后总有一段故事,历经千百年而不朽。

从字面意思来看,“有眼不识泰山”形容见识少,通常是一种比较谦虚的说法,给人一种恭敬的感觉,并非真的无知。该成语中的“泰山”,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其实很多人都想错了,它指的并不是山东的泰山,而是春秋时期的发明家鲁班的徒弟。鲁班又被称为公输班,之所以叫鲁班,估计是由于他出生于鲁国的缘故,如今他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更是被誉为木匠鼻祖,锯子、墨斗等工具皆出自他的手中。除此之外,鲁班在兵器方面也有很高的早已,古代攻城的必需品云梯,水战所用的钩巨,也是鲁班研究出来的。

鲁班作为大师中的大师,手艺可谓是巧夺天工,思维非常超前,甚至不为当时的人所理解。据说,他看到小鸟在空中翱翔,顿时来了灵感,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没日没夜的思考、试验,做成了一个会飞的木鸟,当着众人的面将木鸟放飞,结果飞了好几天都没有落下。有人说,木鸟的原理与现在的飞机很相似,到底鲁班在里面安装了什么设备,因为这种技术已经失传,也未留下图纸,至今让人费解;也有人说,木鸟充其量只是风筝的升级版,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不过时间太过久远,被后人夸大了。

再厉害的人物,偶尔也会看走眼,鲁大师也不例外。随着鲁班名气的提高,找他拜师学艺的人很多,鲁班胸怀很广,从不藏着掖着,收了很多徒弟,手把手地教弟子做木工,希望将平生所学全部传授给他们。严师才能出高徒,为了培养出手艺高超的徒弟,鲁班制定了优胜劣汰的规矩,不合格者会被淘汰。

有一次,鲁班布置了一道作业,让徒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唯独一个叫“泰山”的徒弟没完成。鲁班相当不开心,通过几个月的观察,觉得泰山资质有限,无论多么努力都不可能成为出色的木匠,就劝他早日改行,泰山没得选择,只能含泪离开。三年后,鲁班独自一人在街上溜达,看到一家店门口摆放着精美的木制品,感到非常纳闷,城中居然隐藏着如此了得的工匠。

我们常说的“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是指五岳之首的泰山吗?

看到“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居于五岳之首的泰山。然而,有一种说法说泰山并不是指哪座名山,而是我国古代木匠祖师鲁班的一位高徒。

有一个叫泰山的年轻人,技艺总也不长进,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鲁班毅然辞掉了泰山。一晃几年过去了,鲁班早已忘记泰山的事了。这一天,他带着徒弟在集市上闲逛,突然,鲁班眼睛一亮,他急匆匆向前奔了几步。原来是一组做工讲究的竹制家具吸引了他的眼球,这组家具的制作技艺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看着顾客争相抢购的热闹景象,爱才的鲁班很想结识一下这位做竹器的高手。他很客气地向卖主打听这是谁的手艺。没等卖主回答,周围的人们便抢着告诉他说:“这还不知道,他就是鲁班大师的徒弟,赫赫有名的泰山呀!”听到这里,鲁班当场愣在那儿,张着嘴,瞪着眼,久久呆立,形同泥塑一般。

想起当初冲动地辞掉泰山,鲁班深感惭愧。良久,他才长长地叹了口气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总结:从此,“有眼不识泰山”这句话就流传开来,它告诫人们生活中不要犯主观臆断的错误。另一观点认为“泰山”就是指五岳之一的泰山,如刘洁修先生的《汉语成语考释词典》认为“有眼不识泰山”源于古书《文子》,其中有这样的话:“耳调金玉之音者,目不见太山之形。

”这里的“太山”就是指五岳之一的泰山。《文子》相传是老子的弟子文子所作。所以,“目不见太山之形”应是“有眼不识泰山”有据可查的较早源头。

“有眼不识泰山”出自哪里?泰山指的不是山?

“有眼不识泰山”出自明明代施耐庵的《水浒全传》第二回,原表达是:“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1.《水浒传》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在水浒传第二回里,王进出走延安府进入史家村,史太公从小舞枪弄棒的儿子(史进)主动抡棒挑衅王进,王进转身用棒接招劈过去,史进看见棒劈就拿自己的棒去挡,王进突然把从上往下劈的棒调转了方向,往史进的怀里直接戳过去,还绕转着把史进的棒卷在了地上,史进人也向后倒去,王进只好撇棒去扶。史进从地上爬起来之后就拜敬王进,说:“枉我拜了许多师傅,以为自己很厉害,其实差得很……想请教您。”最后史太公设宴款待王进母子,敬酒时说了一句“师父如此高强,一定是个教头。

恕我儿子鲁莽,有眼不识泰山。”还让史进拜王进为师。 
2.关于有眼不识泰山的成语故事:泰山不是山,是鲁班的徒弟。

鲁班就是“班门弄斧”里的“班”,他的木匠技艺十分高超,被许多人称为“木匠祖师爷”。传闻他曾经招了许多徒弟来继承他的技艺,为了维护盛誉提升队伍质量,会对招收的人进行考察并淘汰掉不合格的人,有一个名叫“泰山”的徒弟就在淘汰之列。几年以后,鲁班逛街在街上看到有人制作出来的家具精美别致,精巧的做工细节令他连连称叹,不免好奇是何方高人,在他旁边的人就指出这个“技艺大师”是曾被他扫地出门的“泰山”。

于是鲁班想起了几年前“愚笨呆愣、手艺不精、进步微弱”的泰山,发了一句自己“有眼不识泰山”的感慨。最后,“有眼不识泰山”的故事就被广泛流传。最后再次强调,“有眼不识泰山”的“泰山”不是东岳泰山,而是指很厉害的人,这个成语比喻义就是“不会识人、有眼无珠”。

当然,因为泰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尊崇,也有人将两“泰山”划等号的,表示“像泰山一样德高望重的人”,不过最好还是遵从原典故释义。

有眼不识泰山里的泰山是什么意思 有眼不识泰山出处


1.这条成语中提到的泰山,并不是指山东省境内的那座名山,而是我国古代的一位著名竹匠。
2.有眼不识泰山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

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3.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有眼不识泰山里的泰山是什么意思

这条成语中提到的泰山,并不是指山东省境内的那座名山,而是我国古代的一位著名竹匠. 据传说,我国春秋时代著名的木匠鲁班,曾经招收一批徒弟.鲁班十分珍视自己的声誉,每隔一段时期,就要从徒弟中淘汰个别“不成器”的人.鲁班徒弟中有个叫泰山的年轻人,看上去不良不莠,技艺长进不大.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鲁班毅然辞掉了泰山. 事隔数年,一次鲁班率徒闲逛集市,忽然发现货摊上摆着许多做功讲究的竹制家具,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顾客争相抢购.爱才的鲁班很想结识一下这位竹器高手,便向人打听.人们告诉他,是鲁班大师的徒弟,赫赫有名的泰山所作. 鲁班大吃一惊,想起当初错辞泰山,深感惭愧,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继续浏览:

上一篇:没熟的西红柿能吃吗?没熟的西红柿能吃吗

下一篇:枣糕是哪里的特色美食?酸枣糕是哪里的特产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