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雁荡山是怎么形成的?雁荡山和三清山怎样形成

雁荡山是怎么形成的?雁荡山和三清山怎样形成

最佳回答2022-11-28

雁荡山是由中生代、白垩纪的火山爆发所形成。雁荡山是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带中白垩纪火山的典型代表,也是流纹岩浆喷发的大型破火山。雁荡山古火山来源于板块运动:在中生代时期,太平洋板块(称古太平洋)向亚洲大陆板块俯冲过程中,挤压摩擦产生热能,使上地壳和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岩浆。当有断裂通往地表时,岩浆就沿着这一通道上升到地表,火山就喷发了。在经历火山爆发、塌陷、复活、隆起的过程后,岩浆覆盖在原始地貌上,岩浆中的流纹岩成为了雁荡山的主要地质。

雁荡山是怎么形成的

东雁荡山面积0.95平方千米,东部沿岸断崖峭壁,犹如刀削斧劈,山成半片,直立千仞。连绵数千米的绝壁依次展开惟妙惟肖的迎风屏、赤象屏、孔雀屏、鼓浪屏等巨幅岩雕画屏,是中国最长最大的海上天然岩雕,被誉为“神州海上第一屏”“海上天然岩雕长廊”。

雁荡山是怎么形成的

西雁荡山称泽雅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温州市瓯海区泽雅境内,相距市区35千米,总面积128.6平方千米。其内景观以群瀑、碧潭、幽峡、奇岩为特色,融朴野的山村风情为一体,有金坑峡、七瀑涧、高山角、珠岩、西山、龙溪、崎云、五凤八大景区,230多处名胜景点。

雁荡山是如何形成的?

雁荡山的地貌构造,独特且个性,很早就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早在1074年的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游雁荡山后就得出了流水对地形侵蚀作用的学说,这比欧洲学术界关于侵蚀学说的提出早600多年。

雁荡山面海背山,地处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200万立方毫米左右,每年的5至9月份降水量较多,属于浙江降雨最多的地区。由于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又常受到台风影响,所以降雨多以暴雨形式降落;再加上雁荡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山势,山脉东南坡正好与湿润的夏季风直交,所以从乐清湾上来的东南风被抬升,就形成了地形雨。因此雁荡山一带一直为浙江省的雨量中心。丰富多量的降雨不但为雁荡山带来了稳定的水源和茂盛植被,形成了绝顶有雁湖的奇景,还留下了高山流水、飞瀑流泉。

流水量与流速的六次方成正比,即当流速增加一倍时,流水移动沙石的重量可增加64倍。因此,雁荡山流水侵蚀的搬运能力十分强烈,几乎达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而流水的强烈侵蚀,又使得山峰挺拔,坡麓陡峭,谷地平缓,并形成了游山不爬山、平地观山景的优良条件,使游客有充足的场地左右环向,从各个方位尽情地欣赏山景的变幻。

雁荡山和三清山怎样形成?

雁荡山形成的原因:雁荡山是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带中白垩纪火山的典型代表,也是流纹岩浆喷发的大型破火山。雁荡山古火山来源于板块运动:在中生代时期,太平洋板块(称古太平洋)向亚洲大陆板块俯冲过程中,挤压摩擦产生热能,使上地壳和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岩浆。

在经历火山爆发、塌陷、复活、隆起的过程后,岩浆覆盖在原始地貌上,岩浆中的流纹岩成为了雁荡山的主要地质。三清山形成的原因:三清山神奇壮丽的景观是与适宜的地质、气候分不开的,是地壳运动对地质作用长期变迁的产物。三清山在地质史上经历了14亿年的沧桑巨变,曾有三次大海侵和多次地质构造运动。第一次大海浸发生于14亿年前的中元古界。

那时三清山地区的地壳运动正处于“地槽”沉降阶段,海水浸没达4亿年之久,沉积数千米厚的双桥山群的复理式海相碎屑岩,并夹杂有海底火山喷发物。在“晋宁运动”后,才结束了地槽式沉降历史,地壳开始逐渐回返上升,出水为陆,三清山地区进入相对稳定的“地台”阶段。此后地壳仍有升降,只是沉降速度和缓,范围广阔。

在距今6亿年前的震旦末期,发生第二次大海浸,海水浸没达1.6亿年之久,一直延续到奥陶纪末期,沉积4000多米厚的浅海相砂页岩和碳酸盐岩类,并含有三叶虫、笔石和海绵等海相古生物化石。以上两次大海浸,曾使三清山本部变成一片汪洋大海。后经奥陶纪末期的“加里东第一幕”造山运动,三清山从此完全脱离海水环境,不再接受沉积。

20三清山-司春女神在距今4.4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虽发生第三次大海浸, 但海水仅到达三清山东南角的边缘部分。直到1.8亿年前,侏罗纪晚期与白垩纪,三清山区域内发生异常强烈的造山运动,即燕山期运动,并伴随有大规模的酸性岩浆浸入活动,从而奠定三清山构景的地质基础。在距今二三千万年前的年代里,相继发生喜马拉雅期的造山运动,即新构造运动,山岳大幅抬升,伴随水力侵蚀作用的强烈下切,使地势高低差悬殊。

由于三清山的地质环境正处于造山运动既频繁又剧烈的地段,所以断层密布,节理发育,尤其是垂向的断层和节理特别发育。山体不断抬升,长期风化侵蚀,加上重力崩解作用,形成了峰插云天,谷陷深渊的奇特地貌。三清山风景区的形成,可说是天工造物,大自然的杰作。

雁荡山简介的内容是什么?

雁荡山坐落于浙江省温州乐清境内。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

雁荡山根植于东海,山水形胜,以峰、瀑、洞、嶂见长,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开山凿胜,发轫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文化底蕴丰厚。雁荡山形成于1.2亿年前,是一座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全山总面积450平方公里,景点550多处,辟有八大景区,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精华荟萃,被称为“雁荡三绝”。雁荡山有着独特的品格,“日景耐看、夜景消魂”。

“观山景、尝海鲜”,“一景多变,移步换形”。这是它区别于中国其他名山大川的三大特色。美学价值: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寰中绝胜”、“天下奇秀”的名山,雁荡山自有其自身的山水美学特色。

雁荡山由于地形复杂、景象丰富、一景多象等景观特点,所以雁荡山最突出的形象美的特点还是奇。雁荡山奇在什么地方?奇在流纹岩特有的造型上;奇在自然景观非同寻常、出人意料、变幻莫测之美上;奇在摩天劈地、拔自绝壑的峰;奇在倚大高地、气势磅礴的嶂上;奇在夺人心魄的大大小小的瀑布上。雁荡景观,奇闻天下,但不只是在奇。

还有雁湖岗、龙湫背之雄伟;云洞栈道之险;仙溪、清江山水之秀。初月谷、鸣玉溪、灵岩及诸多洞穴景观之幽冥。登上百岗尖,俯瞰百座山冈于脚下,领略“山登绝顶我为峰”的高旷,下至海滨、乐清湾,欣赏“海到尽头天作岸”的平旷景观,都是美的享受。

难怪画家潘天寿评雁荡山景观的“怪诞高华,令人不能想象”。文化价值:雁荡山大尺度的奇特景观形象,给诗人、画家、文人学士以强烈的美感和灵感。于此赋诗作画,留下大批作品,其中诗词5000多首,以及龙鼻洞等400多处摩崖石刻,还有南阁牌坊等历史古迹,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雁荡山造型地貌,也对科学家产生了强烈的启智作用,如北宋科学家沈括游雁荡山后得出了流水对地形侵蚀作用的学说,这比欧洲学术界关于侵蚀学说的提出早600多年。

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破火山。它的科学价值具有世界突出的普遍的意义。清人施元孚游寝雁荡山十年后提出“游山说”,说的是中国古代游览山水活动中回归自然,与大自然精神往来的精神文化活动的经验总结,这与清末学者魏源提出的“游山学”是一致的,也是值得总结的山水文化遗产。科学价值:雁荡山是大自然解剖的一座白垩纪破火山立体型模型,是流纹质火山岩自然博物馆。

雁荡山破火山全球性突变事件具有时间与空间的独特性,在西太平洋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岩)带中具普遍性与代表性,是研究大陆边缘岩浆作用深部地质过程的天然深钻。

雁荡山形成的原因

雁荡山是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岩)带中白垩纪火山的典型代表,是研究流纹岩的天然博物馆,雁荡山的一山一石记录了距今1.28亿年——1.08亿年间一座复活型破火山演化的历史。雁荡山的风光形成的两个原因 1)主要原因是有一座流纹岩浆喷发的大型破火山。

雁荡山火山的由来板块运动:火山常分布在板块边缘,在中生代时期太平洋板块(称古太平洋)向亚洲大陆板块俯冲过程中,挤压摩擦产生热能,是上地壳和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岩浆。当有断裂通往地表时,岩浆就沿着这一通道上升到地表,火山就喷发了。

浙江温州唯一的国家5A景区雁荡山,有“东南第一山”的美誉为何却少有人知?

浙江温州唯一的国家5A景区雁荡山,有“东南第一山”的美誉却少有人知的原因在于他们自身的宣传并不大力,其次就是因为现在的5级景区数量太多的,如果没有特别的历史背景或者特色,是很难有太大的知名度的,雁荡山虽然是5级景区,不过打造他自己的特色的路还很长。雁荡山历史非常悠久,大约形成于一亿二千万年以前,雁荡山的形成来源于板块之间的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形成了火山岩浆,在经历了多次火山喷发后形成了如今的雁荡山,所以雁荡山的主要地质是岩浆中的流纹岩。

目前,雁荡山属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吸引了众多的游客。雁荡山景点非常的多,有东、西、南、北、中雁荡山之称,大大小小景点500多处,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有灵峰、雁湖、显胜门、羊角洞、灵岩、观音洞、会文书院、大龙湫等,景观以奇峰怪石、飞瀑流泉为主,人文景观为辅,以其景观的多样性,深受大家的欢迎。雁荡山有着很多美丽的景点可去,而且景区也大,如果你能够在这里玩几天,一定会喜欢上这里的,作为5级景区还是值得你去的。

继续浏览:

上一篇:雁荡山是不是火山?雁荡山曾经何时爆发过

下一篇:雁荡山是死火山还是休眠火山?游雁荡山作文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