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石窟建于哪个朝代?麦积山石窟经历了哪些朝代的修建
麦积山石窟建于后秦(384年~417年)。麦积山石窟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层层相叠,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形成一个宏伟壮观的立体建筑群。其仿木殿堂式石雕崖阁独具特色,雄浑壮丽。洞窟多为佛殿式而无中心柱窟,明显带有地方特色。麦积山石窟群中最宏伟、最壮丽的一座建筑是第四窟上七佛龛,又称“散花楼”,位于东崖大佛上方,距地面经约八十米,为七间八柱庑殿式结构,高约九米,面阔三十米,进深八米,分前廊后室两部分。

麦积山石窟的第一次保护工程始于1976年。为了挽救麦积山石窟,国家文物局召集专家对石窟提出了维修方案,在否决了将西崖石窟整体搬迁下山、用8根大柱子顶住风化层等两个方案后,确定了用钢钎、锚杆将风化层钉在山体上,以保存完整的石窟风貌方案。这个方案是在崖体上用钢筋作网,喷上20至30厘米的水泥砂浆,最后把表层做旧。1976年,国家文物局投入300万元人民币开始对石窟进行维修,维修工作于1984年结束,工程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维修工程结束后,麦积山西崖石窟被紧紧地钉在了山崖上,至今已整整30年。

第一次保护工程,2300多根打进去的锚杆,改变了山体内部分水流的走向,致使部分石窟遭到了更为严重的水害,其中最为严重的是94窟、191窟等,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对这些破坏严重的石窟壁画实施了抢救性的保护措施。2006年,麦积山石窟壁画的临摹工作已经进行了整整10年之久。2006年,74窟的修复工作基本完成,研究人员在脱落边缘用几种原料做成的泥巴小心翼翼地贴在壁画残损部,在大块脱落的残缺部,用麻和泥巴等仔细填充。
麦积山石窟史建那个朝代麦积山石窟是那个朝代史建的?
麦积山石窟建于后秦时代。麦积山石窟,坐落在天水东南25公里的一座浑圆如麦垛的红色独峰 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魏文帝时,再修崖阁,重兴寺宇;魏文帝皇后乙弗氏亮,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北周保定、太和年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亡父造七佛阁。隋文帝统一全国后,“再修岩窟”,亲自降诏,在麦积山建宝塔“救葬神尼舍利”,并敕赐麦积山寺院为“净念寺”。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麦积山开除常住地粮碑》中记:“麦积山为秦地林泉之冠,其古寺系历代敕建者,有碑碣可考,自姚秦至今一千三百余年矣,香火不绝……”。可见麦积山石窟的兴盛与历代帝王的重视分不开。麦积山石窟经历了哪些朝代的修建?
麦积山石窟始凿于十六国的后秦时期,并创建佛寺。北魏、西魏、北周时期,大规模开凿。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经历过哪些修葺发展历史?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又名麦积崖,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之东南。山高142米,是我国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
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是西北地区难得的一处好风光。麦积山石窟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文献资料,西汉末年,隗嚣曾在这里建避暑宫。北魏泰常年间,凉州禅僧昙弘于此隐居,以后玄高也来此地,后来竟收徒300余人。麦积山石窟始凿于十六国的后秦时期,并创建佛寺。北魏、西魏、北周时期,大规模开凿。如西魏文帝时,再修崖阁,重兴寺宇;魏文帝皇后去世,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间,大都督李允信为亡父造七佛阁。
现存最早的石刻题记为北魏宣武帝景明三年(502)。唐代开元二十二年(734),天水大地震,使麦积山石窟崖面中间部分倒塌,故整个石窟就分为东西两崖。东崖现存54窟,西崖现存140窟。
麦积山的一个特征是窟内佛像几乎都是泥塑(因为山之石不宜精刻),麦积山石窟内大小佛像共有7200余尊。其中最高的佛像高约16米(阿弥陀佛),最小的佛像仅十几厘米。造像特点质朴、细腻,形象逼真。
麦积山石窟形式与传统建筑较接近,多为方型空间,顶是平的,前面设门(或廊式),两侧开龛。其中七佛阁最典型,俗称散花楼,为公元6世纪中叶开凿的典型的汉代崖阁建筑。阁内有彩塑力士像,肌肉健美,形态威武。七佛阁一处,还是最好的赏景之地:麦积山为观景、避暑胜地,有“麦积烟雨”,属“天水八景”之一。
麦积山石窟由于年代久远,山岩石质又不甚好,须进行修复。80年代中期,国家拨专款组织人力、物力和技术进行抢修,用混凝土浆锚杆新技术将石窟加固起来,不致继续损坏下去。
麦积山石窟的建成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
麦积山石窟始凿于十六国的后秦时期,并创建佛寺。北魏、西魏、北周时期,大规模开凿。
现存最早的石刻题记为北魏宣武帝景明三年(502)。唐代开元二十二年(734),天水大地震,使麦积山石窟崖面中间部分倒塌,故整个石窟就分为东西两崖。东崖现存54窟,西崖现存140窟。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