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麦积山石窟有多少年的历史?麦积山石窟在哪里

麦积山石窟有多少年的历史?麦积山石窟在哪里

最佳回答2022-11-27

麦积山石窟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麦积山石窟也曾是“有龛皆是佛、无壁不飞天”,但由于多雨潮湿,壁画大多剥落,但仍保留北朝时期的西方净土变、涅槃变、地狱变及睒子本生、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等本生故事、壁画中描绘的城池、殿宇、车骑和衣冠服饰多具有汉文化特色,反映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尤其是飞天,多彩多姿更具特色,有泥塑、雕刻、绘画以及薄肉塑四种形式的飞天。

麦积山石窟有多少年的历史

虽然飞天的故乡在印度,但麦积山的飞天却是中外文化共同孕育的艺术结晶,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神仙融合而成的中国文化的飞天。她没有翅膀,没有羽毛,她是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只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的美丽少女,是中国古代艺术家最具天才的杰作。同时,在壁画、雕塑中也同样反映舞蹈、乐器、为研究国古代音乐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麦积山石窟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层层相叠,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形成一个宏伟壮观的立体建筑群。

麦积山石窟有多少年的历史

其仿木殿堂式石雕崖阁独具特色,雄浑壮丽。洞窟多为佛殿式而无中心柱窟,明显带有地方特色。麦积山石窟群中最宏伟、最壮丽的一座建筑是第四窟上七佛龛,又称“散花楼”,位于东崖大佛上方,距地面经约八十米,为七间八柱庑殿式结构,高约九米,面阔三十米,进深八米,分前廊后室两部分。立柱为八棱大柱,覆莲瓣形柱础,建筑构件无不精雕细琢,体现了北周时期建筑技术的日臻成熟。

麦积山石窟是什么年代的?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后秦(384年~417年),大兴于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时期,孝文帝太和元年(477年)后又有所发展。西魏文帝元宝炬皇后乙弗氏(乙弗皇后)死后,在这里开凿麦积崖为龛而埋葬。

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在麦积山建塔“敕葬神尼舍利”,后经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断的开凿扩建,遂成为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约在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的时候,因为发生了强烈的地震,麦积山石窟的崖面中部塌毁,窟群分为东、西崖两个部分。麦积山石窟在东崖保存有洞窟54个,西崖140个。东崖的石窟以涅槃窟、千佛廊、散花楼上的七佛阁等最为精美。

在涅槃窟前有四根粗短的石柱,柱头有莲瓣形的浮雕,柱顶不用斗拱,而代之以浮雕的“火焰宝珠”,设计构思极其巧妙,这座崖阁是北魏晚期建筑的,是石窟寺建筑中的珍品。千佛廊长32米,崖壁上分两层整齐地排列着258尊石胎泥塑的神像,神情各异,栩栩如生。西崖聚集着万佛堂、天堂洞、121窟、123窟、127窟、165窟等最有价值的洞窟。

万佛堂又叫“碑洞”,跨进门,迎面是一尊3.5米高的接引佛,双目微合,双手作接引之姿。窟内现存泥塑30多件。前壁的左上侧留有影塑的千佛千余身。

窟龛中有许多制作精巧的弥勒、沙弥、供养人的雕塑。天堂洞是两崖上最高的石窟,窟内全是大型的石刻造像,中间一尊,高1.95米,左右两尊,高1.28米,每尊像约有
二.三吨重。扩展资料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

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有1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麦积山石窟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

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

麦积山石窟在哪里?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

扩展资料: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有1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

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

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

麦积山石窟的历史由来是什么?

麦积山石窟在距今大约一千五百年前的后秦时期开凿,艺术的产生则是在北魏佛法复兴之后才正式开始的,同时这一时期开凿的也最为频繁,再后来历朝历代都在这个百米悬崖峭壁上架木凿石开窟造像,才逐渐成为今天所见的规模,最终创造出壮观的“麦积奇观”。但因地理条件的特殊性,从雕刻的角度上来讲,麦积山的雕塑是不易于精雕细刻的,就此与同时代或者是之前的佛像雕塑相比,麦积山石窟就显示出了其与众不同之势,只能在泥塑上下功夫,这就促成了石窟的造像以精湛的泥塑技艺闻名遐迩。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经历过哪些修葺发展历史?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又名麦积崖,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之东南。山高142米,是我国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

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是西北地区难得的一处好风光。麦积山石窟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文献资料,西汉末年,隗嚣曾在这里建避暑宫。北魏泰常年间,凉州禅僧昙弘于此隐居,以后玄高也来此地,后来竟收徒300余人。

麦积山石窟始凿于十六国的后秦时期,并创建佛寺。北魏、西魏、北周时期,大规模开凿。如西魏文帝时,再修崖阁,重兴寺宇;魏文帝皇后去世,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间,大都督李允信为亡父造七佛阁。

现存最早的石刻题记为北魏宣武帝景明三年(502)。唐代开元二十二年(734),天水大地震,使麦积山石窟崖面中间部分倒塌,故整个石窟就分为东西两崖。东崖现存54窟,西崖现存140窟。

麦积山的一个特征是窟内佛像几乎都是泥塑(因为山之石不宜精刻),麦积山石窟内大小佛像共有7200余尊。其中最高的佛像高约16米(阿弥陀佛),最小的佛像仅十几厘米。造像特点质朴、细腻,形象逼真。

麦积山石窟形式与传统建筑较接近,多为方型空间,顶是平的,前面设门(或廊式),两侧开龛。其中七佛阁最典型,俗称散花楼,为公元6世纪中叶开凿的典型的汉代崖阁建筑。阁内有彩塑力士像,肌肉健美,形态威武。七佛阁一处,还是最好的赏景之地:麦积山为观景、避暑胜地,有“麦积烟雨”,属“天水八景”之一。

麦积山石窟由于年代久远,山岩石质又不甚好,须进行修复。80年代中期,国家拨专款组织人力、物力和技术进行抢修,用混凝土浆锚杆新技术将石窟加固起来,不致继续损坏下去。

继续浏览:

上一篇:感觉一个人无助心累的句子说说?感觉无助心累的句子

下一篇:繁殖和繁衍的区别是什么?繁衍和繁殖的意思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