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哪三国?《三国演义》的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三国是指魏、蜀、吴这三个国家。其领导人分别是曹操、刘备和孙权。东汉末年出现许多割据势力,其中魏国、蜀国和吴国是最具有实力的割据政权,他们相互制约,明争暗斗,让东汉以最快的速度灭亡,从而出现混乱的三国时代。

基本情况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208年发生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拓展资料
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266年2月8日,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开始。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
三国指的是哪三国?它们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分别是什么?
所谓的三国,一般是指东汉灭亡以后,出现的三个格局政权,史称魏蜀吴。魏国是曹操打下基础,由曹丕篡汉建立的。
魏国的都城是洛阳,不过,这个洛阳并非以前的洛阳。除此之外,魏国还有长安、邺城、许昌和谯县四个陪都。蜀国的建立者是刘备,公元221年得到曹丕篡汉的消息以后进位大统。263年,曹魏派钟会、邓艾、司马绪三路进攻蜀汉,邓艾偷袭阴平,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蜀汉的都城是成都。吴国是由孙策奠基,到了公元222年,孙权接着击败曹魏的机会称帝。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派王浑、王浚灭吴,孙皓投降,吴国灭亡。
吴国开始治所在吴郡,后来建造秣陵,改称建业,定都于此。建业就是今天的南京,但是石头城并不应该指的就是南京,而应该是在建业周边用石头筑的一个卫城,这个在后来南朝梁的侯景之乱的时候,看得比较明显。而古代帝都,都有天津、金镛城和石头城,洛阳就有一套这样完整的建置,所以用“石头城”来指代南京,是毫无道理的。
刘禹锡所谓的“一片降幡出石头”,也未必指的就是南京。因为当时吴国主要的抵抗力量应该集中在卫城石头城,而确实不是建业,等到人家都攻破石头城了再投降,恐怕来不及。即使刘禹锡指的是南京,也只能说明诗人是这么认为的,诗人不懂历史,这种“羽扇纶巾”的事情还少了。
而当时三国互相之间的称呼各有不同。由于蜀汉自认为承汉正统,所以自称为汉,汉吴同盟时期,吴国也称其为汉。而魏国只肯称它为贼。同样,汉也称魏为贼,魏自称魏,吴在投降曹操、曹丕的时候,称魏为魏,汉吴同盟时期,也叫魏为贼。
吴自称吴,魏国似乎也叫吴为吴,而汉只肯称它为东。
《三国演义》的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三国演义》的三国指的是魏国、蜀国、吴国三国。魏国:三国时期的魏朝(220年-265年),多称曹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一国。
蜀国:蜀国(221年-263年),即蜀汉、又称季汉。魏黄初二年(221年),刘备在四川(蜀地)成都称帝,续汉之大统,国号“汉”,史称蜀汉或季汉。吴国:东吴(229年—280年)即三国时代的吴国,亦称孙吴。黄龙元年(229年)四月,孙权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是为吴帝,则东吴也应始于此年。《三国演义》主要内容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
连年混战,弱肉强食。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曹操亡后,曹匹称帝。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三国是哪三国?
三国是曹魏、蜀汉、东吴三国。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208年发生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266年2月8日,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开始。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
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三国指东汉后魏,蜀,吴三国。
一.魏国魏国(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三.吴国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喜欢吴国的人比较少的原因因为立国基础不同,好感度不一样。魏国和蜀国的开国国君是曹操和刘备,两人都是亲自打天下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曹操打败了袁绍,扫灭了吕布,统一了北方,这个功绩在当时是无人能比的。刘备是草根,白手起家,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蜀地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期间,他和最强大的对手曹操周旋,连曹操都认为他是最难对付的人。
再加上他以兴复汉室为宗旨,很容易得到人们的支持。而孙权则是继承父兄的基业,得来全不费工夫,自然就得不到人的好感了。
三国是哪三国
三国指的是指东汉后魏、蜀、吴三国,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三国是哪三个国 魏国 三国时期的魏朝(220年-265年),多称曹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一国。
蜀国 蜀国(221年-263年),即蜀汉、又称季汉。魏黄初二年(221年),刘备在四川(蜀地)成都称帝,续汉之大统,国号“汉”,史称蜀汉或季汉。 吴国 东吴(229年—280年)即三国时代的吴国,亦称孙吴。黄龙元年(229年)四月,孙权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是为吴大帝,则东吴也应始于此年。三国时期代表人物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刘备 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知人善任,有名将关羽、张飞为左右手;自得诸葛亮,信任专一,言听计从,措施得宜,故能在地狭民少的蜀地,开创与魏、吴鼎立局面 。 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
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